- 育兒寶典:3歲以下嬰幼兒養育指南·教養卷
- 謝平升 陽艷波 黃平主編
- 827字
- 2024-12-10 16:51:54
用“媽媽腔”與寶寶交流
爸爸媽媽/其他照護人的困惑
12月齡前的寶寶喜歡聽些什么?他們喜歡聽“媽媽腔”說話的聲音嗎?
為您解答
12月齡前的寶寶神經系統和聽覺器官正在逐漸發育,他們的聽覺比照護人更敏銳,能聽到周圍很細小的聲音。但他們不喜歡聽尖銳的噪聲,而是更喜歡平靜溫和的聲音,尤其是“媽媽腔”說話的聲音,也就是媽媽經常對寶寶采用的如唱歌般的說話語調。這種聲音可以為寶寶的聽覺提供良好的刺激。因為寶寶的神經系統處理聽覺信息至少需要照護人兩倍的時間,媽媽不慌不忙的聲音節奏適合小寶寶聆聽。“媽媽腔”用字簡單,調子很像吟誦,聲音對比明顯,能給予寶寶舒適的聽覺刺激。用“媽媽腔”說話的不僅只限于媽媽,也可以是爸爸、哥哥、姐姐等。
給您支招
1.讓寶寶聆聽音樂。音樂是鍛煉寶寶聽覺最好的方法,輕快、美妙的音樂不僅能刺激寶寶的聽覺神經,還能給寶寶帶來聽覺上的美妙享受。比如,媽媽可以邊溫柔地觸摸寶寶邊哼唱簡單的搖籃曲,媽媽充滿愛意的方式將節奏舒緩的歌曲唱出來,能讓寶寶情緒安靜愉悅。
2.用寶寶喜歡聽的“媽媽腔”與寶寶交流。照護人可以通過“媽媽腔”和寶寶說話,可以多呼喊寶寶的名字,讓寶寶熟悉并記住自己的名字的同時,達到提升寶寶聽覺靈敏性的目的,如“XX寶寶,乖寶寶,你是媽媽最愛的好寶寶,XX乖寶寶在哪兒呀?XX寶寶在這兒呀!……”但要注意,照護人和寶寶交流時仍然要發音清楚。
3.與寶寶在游戲中感知不同聲音的刺激。外界聲音的刺激,能很好地訓練寶寶的聽覺。照護人可以利用周圍的物品制造多種聲音,設計適合寶寶聽覺發展的各種互動小游戲,讓寶寶在游戲中感知各種聲音,體會游戲的樂趣,促進感官系統的發展,如讓寶寶聽撕紙的聲音、奶瓶里水晃動的聲音、盒子里餅干搖動的聲音、照護人模仿小動物叫的聲音等。
4.帶寶寶走進大自然。經常帶寶寶接觸大自然,讓寶寶聆聽大自然美妙的聲音,如小鳥“啾啾”的鳴叫、風吹樹葉發出的“沙沙”聲、潺潺流水的“嘩啦啦”聲、雨滴的“嘀嗒”聲等,讓寶寶增進聽覺體驗,感受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