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中午十二點,心情有點不好。玩了三把狼人殺,一把沒贏,一看勝率,百分之二十幾,明顯這段時間輸多贏少。這種勝率太難看了,之前沒怎么在意,今天這三把輸的體驗極其不好才看了一眼勝率,進階場的弊端應該沒有比這更差的情況了。今天想通過“記憶”概念虛構一個逃逸點,一直沒什么思路。現在這心情更不想思索了。其實如果不糾結以自身情況來構建逃逸點,是能找到許多素材的。
真要有這種逃逸的驅動力事情還不能從青年時代開始,起碼得在童年經歷一些更糟糕的人事物才能觸發!但我不想因為一個逃逸點拆解掉記憶框架,這個逃逸點的建構看來得引入一些虛構因素了。
想不出來,這不給寫出來了嗎!
那就是機緣巧合而外部生成的逃逸點,這么一想,這種外部逃逸點就可以多設想幾個了。
吃中餐的時候想到這逃逸點可以挪用到別的題材,形成一個新的類型文!
比如鬼怪題材!
不是打打殺殺的故事,故事框架可以取用“副本”模式。主角或主角團只需要到達某個地點,完成某些事件就可以成功逃脫。需要注意的點是,不能形成“第五人格”之類的游戲式躲藏逃跑。
接下來構思進入二階段!
不是我說,這個架構真有意思,誰拿去寫寫小說肯定能出彩……想看到有人寫,又怕自己的創意被白嫖!
說還是不說呢?
考慮到原始設定“逃逸點”對我很重要,遂決定不說!
關鍵詞怎么留?
文字表達思想還真有局限!
文字太內涵,繪畫太直白,有沒有介于文字與繪畫的藝術形式?
符號密語?
象形文字?
“做客,勇者!”敬韜提出兩個詞。
有那么點關聯,暫時就這樣吧,不想在這上面耗費心思。
退出文本去其它網絡空間瀏覽信息,過程中還是想了一下主角的角色設定,越想越有意思。
關鍵詞:“虛無”。
這不巧了嗎,正好彌合上“逃逸點”存在的底層邏輯。
有沒有落魄寫手來這村子里找我呀,最好是二流寫手有點小錢錢。我今年砌屋,你帶著這些年賺的小錢錢來我這村子生活。我們朋友相待般探討文學,我偶爾給你點靈感和生活上的照應,你在金錢上與寫作上做些幫襯。
我是不是又在幻想了!
再說,若我去找他,或他找我去他那又該怎么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