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邀請
- 1890:我在大英當文豪
- 八豆居士
- 3068字
- 2024-12-08 11:30:00
這篇小說太激進。
漢斯爾之前用《彼得·潘》撫慰孩子的心靈,而這次他化身為成年人的代言人,開始抨擊社會。
——太激進了,但是,讓我們想想,我們的社會難道沒有到需要出現這樣的作品的地步嗎?
——從今天起,我停止對漢斯爾的批評。從今天起,我將脫離評論家的身份,與漢斯爾同心同德,對他的一切攻擊都將被視為對我個人的攻擊。
《衛報》、《金融時報》、《每日新聞》在《文森特·比利爾斯》發行幾天后,這些左傾報紙紛紛發表好評。
在這個時期,英國文壇實際上并沒有受到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等藝術流派的影響,而是主要分為三大陣營:
大眾取向
社會批判
保守主義
當然,這種劃分并非絕對。
像查爾斯·狄更斯就創作了大眾喜聞樂見的小說,同時也充分體現了社會批判的價值觀。
而像簡·奧斯汀那樣,則能創作出既通俗易懂,又毫無保留地展現社會現實,同時又包含保守浪漫價值觀的作品。
但這只是19世紀中葉社會比較靈活的時期的情況。
隨著工黨的成立,東區重建政策進展緩慢,婦女權利和愛爾蘭獨立問題日益激化,小說家們也開始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立場。
像喬治·伯納德·肖那樣批判社會,呼吁進步改革;
像皇家文學協會那樣維護社會規范,為王室的權威寫作;
或者,置身于政治化嚴重的文壇之外,只專注于打磨自己的筆觸,只為取悅大眾寫作。
目前最受歡迎的小說《夏洛克·福爾摩斯》和《彼得·潘》大多屬于第三種。
《夏洛克·福爾摩斯》雖然揭露了倫敦的犯罪,但卻并不關心犯罪的根源。大多數犯罪都是情殺或金錢犯罪,沒有社會層面的事件。
《彼得·潘》更是如此。小說中沒有涉及貧富差距或倫敦本身,又怎么能批判或贊揚社會呢?
因此,這兩部小說像許多溫和派一樣,既受到左翼的認可,也受到左翼的蔑視;既受到右翼的認可,也受到右翼的蔑視。
“拔出王者之劍的少年英雄?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在肯定君主制嗎?還是想推翻現任君主自己稱王?”
“以凱爾特文化中的妖精為主題的小說?這是什么意思?這是在肯定愛爾蘭叛亂分子嗎?”
然而,漢斯爾卻突然將《彼得·潘》改為周刊連載,開始創作名為《文森特·比利爾斯》的社會批判小說,這部小說同時兼顧了大眾性和批判性。
當然,大眾性仍然很強,但與《彼得·潘》相比,對當權階層,特別是貴族階層的攻擊更為強烈。
當然,許多進步派人士對此歡欣鼓舞,接連出現的好評也反映了這種情況,當然,也有純粹是因為作品本身優秀的原因。
而這意味著……
他得罪了保守派,也就是以皇家文學協會為首的保守派。
砰!
“我早就知道,這小子周刊連載的時候就看出來了!!”
皇家文學協會會長,哈爾斯貝里伯爵哈丁吉·斯坦利·吉福德用力拍桌子,似乎要把它拍碎。
他原本是保守黨的政治人物,也是被稱為“工會破壞者”、“罷工粉碎機”的法界元老。
這意味著他骨子里就是個頑固的保守派,也是皇家文學協會右傾化的象征性人物。
對他來說,連載小說是那些狂妄自大的年輕人傲慢自大的象征。
他一生憎恨的樸茨茅斯的泥鰍——查爾斯·狄更斯也對他有影響,但從根本上說,他極其厭惡大眾小說。
——小說應該追求完美的韻律和藝術的完美。
——那些愚蠢的庸俗大眾懂什么文學?文學、藝術只應該在知識分子的資助下,為刺激知識分子的智慧而創作!
——從這個意義上說,所謂的“大眾文學”只不過是笑話和消費品,根本算不上文學!
對他來說,最近勢頭強勁的兩部小說《夏洛克·福爾摩斯》和《彼得·潘》只不過是極其令人厭惡的三流垃圾小說。
《夏洛克·福爾摩斯》至少在文學性上還算過得去,內容也維護了社會規范,所以還算有點優點……但《彼得·潘》簡直就是異端邪說。
然而,他們之所以沒有采取行動,是因為它被當作兒童讀物,也就是童話。
但是,《圣殿酒吧》出版的這部新作《文森特·比利爾斯》不同。
這完全是像喬治·伯納德·肖那樣的邪魔外道才會喜歡的,惡毒的叛逆之作!
這樣的作品決不能在神圣的文壇上橫行,吉福德如此反駁道。
“現在就向當局請求,無論如何都要查封《圣殿酒吧》!!”
“但是,會長先生。那樣的話,市民們會做出什么事情,誰也不知道。”
文學協會的其他成員害怕地說,實際上,他們更害怕的是在家給孩子讀《彼得·潘》的妻子,但市民們會憤怒,這是事實。
他們的妻子也是倫敦的市民。
更何況,看看現在,主人公死了,他們就要燒掉出版社了。連載還沒結束,居然還不打算停,吉福德也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狠角色。
“查封《圣殿酒吧》的話,那瘋狂的市民們將會出現在皇家文學協會前。”
“該死,倫敦市民瘋了,小說主人公死了,他們到底要做什么?”
“我也是這么想的,我最近寫的小說,沒人這么做。”
“啊,你最近寫的小說?我也看過,無聊透頂。”
“決斗,你這家伙!!”
亂七八糟,吉福德看著開始互相爭吵的皇家文學協會成員,嘆了口氣。
“安靜!!安靜。現在重要的是,把漢斯爾這小子寫出的,那些毫無文學素養,反社會的垃圾從市場上清除掉!!”
成員們也點了點頭。
無論如何,在他們看來,《文森特·比利爾斯》也是危險的。
《霧都孤兒》中并沒有生動地描繪貴族家庭的景象。
像《呼嘯山莊》這樣的以貴族家庭為背景的浪漫小說并沒有批判貴族家庭。
但是,《文森特·比利爾斯》大膽地揭露了貴族家庭的生活和事業,并通過這些內容自然地揭露了腐敗的貴族行為。
當然,它也同樣真實地展現了東區悲慘的下層人民的形象,但人總是同情貧窮,嫉妒富有。
自然而然地“如實”展現,成為了批判兩極分化的最大武器。
雖然不像吉福德那樣,但“皇家”文學協會的成員大多是貴族,或者至少擁有幾家企業或大農場的地主豪紳。
如果這種壟斷財富的行為繼續被揭露,那么他們將面臨危險。
當然,神圣的私有財產國家是不能干涉的,但是,現在的世界太可疑了。
“但是……”
即使要這樣做,又該如何呢?
由于最強大的制裁手段——查封,被市民的力量所阻礙,皇家文學協會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最多只能采取間接手段。
面對這些令人沮喪的人,吉福德伯爵冷笑著說道:
“難道我不知道嗎?當然是要找到作者本人!”
“什么?”
“漢斯爾,這混蛋是什么人,我們要讓他為誹謗貴族付出代價!從貴族和商人開始調查。像他這樣了解我們事情的人,至少也是個紳士吧?!”
“這,是這樣的,但是……”
“那就直接收拾他,還說什么雜志之類的!蓋上鍋蓋就能解決問題嗎?”
會員們有點猶豫,即使考慮到文學自由,這樣做也是可以的嗎?
但是仔細想想……難道不是對方先挑起事端的嗎?
眼尖的人已經開始各抒己見。
“聽說拜倫男爵有私生子,要不要查查?”
“那家有多少私生子?光私生子就能組成一個國家了。”
在英國社交界,假裝正經,卻暗地里包養情婦或情人是很常見的事,在法國社交界,公開包養更是家常便飯。
而拜倫男爵家族就是社交界出了名的風流家族,甚至連著名的第六代都出現了亂倫的情況。
“精通妖精的人,是不是愛爾蘭人?”
“胡亂使用各種妖精的人,可能性反而比較低。”
“是啊,從精靈和矮人的比例來看,更像是北歐人。”
“很好,這樣就足夠了。”
吉福德滿意地點了點頭。
“文學是作者經驗的體現。”
漢斯爾,這個該死的叛徒,留下了太多的證據,吉福德露出牙齒笑了。
“那就搜查所有北歐貴族家庭,或者紳士家庭!自稱高貴血統,卻玷污了貴族名聲的漢斯爾,一定要找到他,將他處決!”
“是,會長!”
***
“哎,你感冒了嗎?”
“也許吧,有人在說我的事。”
“哦,對了……
真的要這樣做嗎?”
米勒先生看著韓率問道。
韓率聳了聳肩,“外傳短篇一兩篇的話,我倒是想好了,這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是這樣沒錯,但是,那個人名聲不太好。”
“哎,名聲能當飯吃嗎?”
韓率得意地笑著說,他的手里拿著一封私人信件,邀請他去學校做客。
寄信人是……
“劉易斯·卡羅爾不會是那樣的人。”
迪士尼發掘出的最偉大的童話作家,同時也是這個時代最糟糕的蘿莉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