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水墨東坡
  • 榮宏君
  • 2273字
  • 2024-12-05 16:27:39

二 烏臺詩案

1067年,二十歲的趙頊登基,這就是北宋歷史上的第六位皇帝宋神宗。神宗是少年天子,他登基之初,雄心勃勃,一心想做一個中興皇帝,親政以后,馬上想到變法,那么他為什么要變法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宋朝的發展狀況。當時北宋建國已經一百多年,由于長期執行的是重文輕武的國策,所以多年以來在統治上就面臨著一系列的危機,比如,朝廷任命大量的文職官員,導致官僚機構臃腫超編。軍費開支龐大,卻無所作為,為了求得和平,每年還要貢給西夏和遼國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入不敷出。國家就形成了“冗兵、冗官、冗費”的局面,官員多不勝數,人浮于事,造成整個國家機構運轉緩慢。這些繁重的財政支出,最后都要轉嫁到最底層的老百姓身上。而當時,豪強地主大量兼并農民土地,再加上高利貸盤剝和繁重的苛捐雜稅,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直接導致很多地方發生農民暴動。面對內憂外患,宋神宗認為要想富國強兵,必須實行變法,以扭轉時局。

就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新黨粉墨登場了。王安石,江西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也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志向遠大,一心要變法圖強,報效國家,宋神宗也急于變法來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所以兩個人相見恨晚,一拍即合。從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王安石主持變法。變法的內容主要集中在發展農業生產和富國強兵,如變法條例中推廣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和保甲法等條款。

總之,變法核心就是“理財”和“整軍”,涉及政治、軍事、經濟等各個方面。這場變法一直延續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前后長達十七年,是中國古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以歐陽修、蘇東坡為代表的舊黨,認為變法操之過急,所以極力反對王安石。蘇東坡出身賢良方正科,所以他認為自己看到了問題,就應該知無不言,而且要言無不盡,所以他就搜集各方資料,在熙寧二年給皇帝寫下了萬言書,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上神宗皇帝書》。這個萬言書全面駁斥新法,否定王安石變革。總結下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新法頒布操之過急,調研不夠。

二是新法條例設置不合理,施行更不夠慎重。比如青苗法,為了發展農業,向農民提供低息貸款,本來是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可是在地方執行的過程中卻完全變了樣,地方官員強行攤派,從中漁利,中飽私囊,最后弄得百姓怨聲載道,民不聊生。

三是王安石用人唯親不唯賢。為了迅速推行新法,王安石大力排除異己,在用人上,只要你口頭上支持新法,不管才能和品行,一律重用。蘇東坡在這里所說的“親”不是指有血緣關系,而是那些投王安石所好,為升官而專門討好親近王安石的人。

蘇東坡的萬言書不但沒有得到皇帝的支持,還徹底和王安石為首的新黨撕破了臉。隨后他開始到杭州、密州等地任職,徹底離開了中央。在地方當官,讓蘇東坡更加了解了新法在推行中的種種弊端,所以他經常寫詩議論、諷刺新政,新黨把蘇東坡看作自己政治利益集團最大的敵人,他們也在不斷搜集網羅蘇東坡的罪證,想把他置于死地。元豐二年(1079年),蘇東坡被任命為湖州知州,他按慣例給宋神宗上了一個謝表,謝表中寫了這樣一段話:

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蘇東坡《湖州謝上表》

歐陽修像

蘇東坡這段話是說:自己迂腐不識時務,難以和新進之人共同進步。皇上體察我年老也不會多生事端,或許能夠保全一方百姓,所以才讓臣到湖州任職。這本來是一個例行公事的謝表,可是卻被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等人誣陷蘇東坡是有意諷刺朝廷,否定熙寧新政,接著又從他的詩集中找出一些詩句,一起上報給朝廷。在這些人的唆使下,宋神宗雷霆大怒,下令逮捕蘇東坡,把他從湖州抓回汴京,關在御史臺。漢朝的時候,御史臺栽著許多柏樹,柏樹上住著很多烏鴉,所以御史臺又叫烏臺,這個稱呼一直延續到宋代。蘇東坡因詩獲罪,在烏臺關押了一百多天,所以后人就把這個冤案叫作烏臺詩案。烏臺詩案最終的處理結果是,革去蘇東坡現任官職,下放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但又強調了一點,就是“不得簽書公事”。

烏臺詩案是北宋官場上最大的一場文字獄。蘇東坡少年得志,一直以來都是順風順水,沒想到人到中年,在仕途上卻遭遇了一場滅頂之災。四十五歲的蘇東坡來到黃州,雖然頭上還有一個團練副使的官帽,實際上他就是一個犯官,甚至是一個三無人員。為什么說他是三無呢?因為一無實權,二無工資,三無自由。由地方官監視居住,不得擅自離開黃州。

蘇東坡被貶至黃州,遭受了人生道路上毀滅性的打擊。當時的黃州還是偏遠地區,偏僻荒涼,蘇東坡以犯官之身來到黃州,舉目無親,他蝸居在一個叫作定惠院的寺廟里,閉門不出,埋頭睡覺,心情跌落到了谷底。那一段時間,他曾給一位叫李端叔的好友去信,敘述自己的生活狀況。蘇東坡說:

得罪以來,深自閉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樵漁雜處,往往為醉人所推罵。輒自喜漸不為人識,平生親友,無一字見及,有書與之亦不答,自幸庶幾免矣!

——蘇東坡《答李端叔書》

李端叔本名叫李之儀,比蘇東坡小一歲,也是進士出身,這個人是東坡的粉絲,一向敬佩仰慕蘇東坡。李之儀也是詞人,知名度并不太高,但他有一首《卜算子》卻非常有名:“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元祐八年(1093年),蘇東坡到河北定州任知州,李之儀終于找到機會和自己的偶像在定州共同工作了一段時間。后來李之儀得罪奸相蔡京,被治罪。

被貶黃州是蘇東坡人生的第一個低谷期。元豐五年(1082年),這是蘇東坡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寒食節了,這一年的雨水特別多,斷斷續續下了兩個多月,蘇東坡想到自己的前途就像這天氣一樣,陰沉灰暗,看不到盡頭,于是研墨鋪紙,提筆寫下了這篇銘心絕品《寒食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凌海市| 泉州市| 辽阳市| 莫力| 平武县| 潮安县| 郑州市| 南开区| 四川省| 龙口市| 临潭县| 晋中市| 唐河县| 尖扎县| 斗六市| 斗六市| 阿克陶县| 乌拉特后旗| 通渭县| 密云县| 聊城市| 光山县| 嘉兴市| 宜丰县| 澄迈县| 浦县| 南郑县| 西畴县| 汝城县| 南岸区| 鄂托克前旗| 靖安县| 文水县| 乌鲁木齐市| 云阳县| 胶州市| 泗水县| 连江县| 镇赉县| 叙永县| 门头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