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水墨東坡
  • 榮宏君
  • 2852字
  • 2024-12-05 16:27:39

第一章 黃州寒食

一 行書三俊

蘇東坡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被譽為文壇全才。他是文學(xu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詞人,“豪放派”的開山鼻祖;他還是社會活動家、美食家,愛喝酒、愛品茶,他發(fā)明的美食東坡肉、東坡肘子至今依然是大家的最愛。此外,他還是一位書畫大家,是中國書畫史上的又一座高峰。他最先倡導(dǎo)文人畫,還是宋代尚意書法的代表,在書畫領(lǐng)域都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常說“字如其人”“書為心畫”,接下來將從書畫藝術(shù)的角度切入,來解讀蘇東坡的水墨藝術(shù)世界。

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一脈相承的文化。人類進入文明階段的一個重要標(biāo)志就是發(fā)明了文字。眾所周知,世界上一共有五大文明發(fā)源地,中華文明是這五大文明中唯一一個沒有中斷的文明。這五大古國都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文字,雖然這些文字都具有實用和審美的功能,都有屬于自己的書寫方法,但是最終也只有中國的漢字真正發(fā)展成為一門獨立的書法藝術(shù)。這是為什么呢?總結(jié)下來,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漢字的“圖畫性”。古老的漢字是單音節(jié)的象形文字,既可以表音也可以表意,一開始是看到什么東西,就把它畫下來。在書寫的過程中,為了簡便而變得越來越抽象,最后形成以點、橫、豎、鉤、撇、捺等筆畫組成的,具有獨特形體結(jié)構(gòu)的抽象的文字符號。

二是書寫工具的特殊性。書寫工具的特殊性直接影響書法藝術(shù)的形成。我們的祖先發(fā)明了毛筆和紙張這些特殊的工具。毛筆吸墨性強,有利于連續(xù)書寫,非常適合書寫者自己內(nèi)心感情的表達和抒發(fā);另外,毛筆非常柔軟,書寫的時候可以八面出鋒,這是中國書法最終能夠形成“真草隸篆”不同字體線條藝術(shù)的重要保障。

三是文化的統(tǒng)一性。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文化上崇尚儒家。雖然歷史上也有過短暫的分裂,但最終還是走向大一統(tǒng)。政治上的統(tǒng)一就必須要求“書同文”。可以說,國家的長久統(tǒng)一是書法藝術(shù)得以延續(xù)至今的一個重要的制度保障。

東晉 王羲之《蘭亭集序》(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shù)形式,它植根于深厚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土壤之上,已經(jīng)擁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縱觀中國書法史,歷朝歷代可謂名家輩出。這些藝術(shù)大師們在真、草、隸、篆等字體上,均給后人留下了杰出的作品。比如,在中國書法史上,曾產(chǎn)生過三件著名的行書作品,被公推為“天下三大行書”。那么,這三大行書都是什么樣的作品?作者又是誰呢?

第一名就是天下聞名的《蘭亭集序》,又叫《臨河序》,作者是東晉的大書法家、一代書圣王羲之。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是中國傳統(tǒng)的上巳佳節(jié),書圣王羲之邀請他的朋友謝安、謝萬,還有他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王獻之及其他社會名流,合計四十多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辦了這年春天的第一次雅集活動,當(dāng)時春風(fēng)浩蕩,眾人曲水流觴、飲酒賦詩,一共作詩37首。大家準(zhǔn)備出一本詩集,就邀請德高望重的王羲之給寫一篇序言,王羲之在微醺的狀態(tài)下拿起鼠毫筆,在蠶繭紙上一鼓作氣,寫下了被后世稱贊為“天下第一行書”的絕代珍品《蘭亭集序》。王羲之也被后世尊稱為“書圣”。《蘭亭集序》文筆清新優(yōu)美,書法寫得更是精妙絕倫,比如序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二十個“之”字,每個“之”字的寫法都不一樣,絕對沒有雷同。據(jù)說后來王羲之酒醒了以后,又照著原文書寫了好多遍,無論怎么寫也達不到原先的水平了。唐太宗李世民喜歡王羲之的書法,去世的時候,就把這件稀世珍寶隨葬,埋進了昭陵,成為書法世界永久的遺憾。

大唐王朝雄視天下,以開闊的胸襟和霸悍的視野推動著社會演進,表現(xiàn)在書法藝術(shù)上那就是創(chuàng)立了開闊恢宏、法度森嚴(yán)的楷書,又稱唐楷。說到楷書,可能大家馬上會想到兩個人,誰呢?那就是顏真卿和柳公權(quán)。這兩位大書法家都擅長楷書,他們的書法被尊稱為“顏筋柳骨”。顏真卿的楷書被稱為“顏體”,他寫的正楷端莊雄偉,廟堂之氣十足,作品有《顏勤禮碑》《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等等。顏真卿除了擅長楷書以外,他的行書作品也氣勢磅礴,別具面貌,比如下面要介紹的在“天下三大行書”中位居第二名的《祭侄文稿》,就是這樣一件杰作。

唐 顏真卿《祭侄文稿》(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祭侄文稿》從書寫形式上來看,是一篇用行書創(chuàng)作的文稿,也就是一篇草稿。顏真卿在創(chuàng)作《祭侄文稿》的時候,完全擺脫了書寫法度和規(guī)則的約束,是真性情的一種自然流露,沒有任何人為做作的筆畫,作者在書寫的時候已經(jīng)達到了心手兩忘的境界。那么,《祭侄文稿》是在什么背景下創(chuàng)作的,書寫的又是什么內(nèi)容呢?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大將安祿山和史思明發(fā)動叛亂,“安史之亂”爆發(fā)。忠君愛國的顏真卿聯(lián)絡(luò)他的堂兄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顏氏一門先后有三十多人為國捐軀,堂兄顏杲卿和他的小兒子顏季明也都被叛軍殘忍殺害。758年,顏真卿派的人在河北尋訪到了侄子顏季明的遺骨,面對國仇家恨,顏真卿悲憤交加,情不自已,邊寫邊涂,一口氣寫成了這篇名垂千古的祭文——《祭侄贈贊善大夫季明文》,簡稱《祭侄文稿》。

介紹了行書中排名第一的《蘭亭集序》和排名第二的《祭侄文稿》,那么第三名是誰的作品呢?第三名就是由北宋的著名文學(xué)家、政治家、書畫家蘇東坡所創(chuàng)作的《黃州寒食詩帖》,又稱《寒食帖》。一起來欣賞這件字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

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這首詩要表達什么意思呢?蘇東坡說:“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jīng)度過了三個寒食節(jié)。每年都惋惜春天太短,大好春光沒有辦法挽留。今年開春以來,陰雨綿綿,連著下了兩個月,天氣像深秋一樣寒冷蕭瑟,讓人心情低落,郁郁寡歡。剛剛盛開的嬌艷的海棠花被雨水打落一地,緊接著就被地上的污泥摧殘得一片狼藉。”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用的是《莊子》里的一個典故,說是一個人把小船藏到山谷里,他以為藏得很好了,誰知道晚上來了一個力大無窮的人,把小船背走了。這個寓言故事是說世事無常,誰又能改變得了現(xiàn)實呢?就像一個患重病的少年,病雖然好了,但頭發(fā)卻全白了,這是人為的力量所不能改變的事情。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

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

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zāi)乖谌f里。

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春天江水高漲,眼看著就要沖進屋里來了。居住的破房子卻像一葉扁舟,孤獨無助地在水里漂流。廚房里空無一物,只好在破灶燒著濕蘆葦,將就著煮些青菜。日子過得混混沌沌,本來忘記了今天是什么日子了,當(dāng)看到天上的烏鴉銜著紙錢飛過,才想起來今天就是寒食節(jié)。想舍身報效朝廷,皇宮大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即;想回故鄉(xiāng)給祖墳燒紙祭奠,家鄉(xiāng)卻又遠在萬里之外。哀嘆自己已經(jīng)到了窮途末路,前途就像一團死灰一樣不能復(fù)燃。

通讀全詩,不難看出,詩中充滿了苦澀蒼涼的味道,東坡把在黃州生活的沮喪、失望,以及落魄無助的心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眾所周知,蘇東坡是四川眉縣人,二十二歲考中進士,一直在朝廷做官,他為什么來到了偏僻的黃州,又是在什么背景下才寫出如此凄涼哀婉的詩句呢?要了解這些情況,還要從歷史上一個著名的冤案,也是北宋時期最大的一個文字獄“烏臺詩案”說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寿光市| 志丹县| 晋城| 文安县| 福贡县| 瑞昌市| 邯郸县| 阳东县| 娱乐| 赣榆县| 攀枝花市| 盐城市| 洪泽县| 聊城市| 武汉市| 嘉鱼县| 丽江市| 贞丰县| 资源县| 夏河县| 淳化县| 遂溪县| 绵竹市| 盐山县| 商丘市| 台山市| 东兴市| 南江县| 临夏市| 正镶白旗| 腾冲县| 麻栗坡县| 兰坪| 育儿| 化德县| 南通市| 随州市| 乐都县| 满洲里市| 南召县| 清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