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燃盡,考核自然就落下了帷幕。
接下來,靜靜等待結果,成了眼下所有書生才子最后的事宜。
不過雖然場面平靜下來了,但方才燃起來的火藥味,可不會這么快就輕易消散掉。
王杜的目光有意無意地看向趙槐這里,十分不善,仿佛要將他抽筋扒皮,以泄心頭之恨。
倒是趙槐心靜自然涼,全然不去理會王杜的目光,甚至可以說都沒注意到別人在看他。
這可把王杜給氣壞了,原本想要威懾一下這個土包子,沒想到人家直接無視自己。
一向就吃過癟的他,今天算是遇到了一個硬茬。
奈何場合不宜無法發作,只能咬牙冷哼了一聲,最終別過頭去,眼不見心不煩。
趙家的威望還是管用的,老管事的告誡之言,讓現場的氣氛從緊張變為了平靜。
不過其中更多原因,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畢竟每一個人的目的,都是奔著趙府招婿而來,他們才懶得去管別人的沖突事,頂多就是湊個熱鬧。
現如今熱鬧沒得瞧了,在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事,再次變成了:自己的詩詞能否得到趙家的青睞?
老管事滿意地掃了一眼被自己平息下去的事端,又見到所有人的詩詞都已經被收走,這才領著兩三個下人離開。
看到詩詞被送入內院,在場錦衣華服的才子們這才松了一口氣,心情又開始忐忑起來。
擔心之事,無非就是自己能不能贏。
不過也有不少人自信滿滿,相信自己準備許久的佳作,定然能比試中奪勝。
一個比較有威嚴的男家丁走上前來:“來人,給各位公子奉茶,增添一些瓜果,解解暑氣?!?
趙府的招待十分周到,連等待消遣的閑散吃食都準備好了。
不愧是大戶人家的作風。
趙槐只想點個贊。
這種奔著把人曬干的鬼天氣,讓他早就口渴難耐。
所以等茶壺上了之后,他立馬給自己倒了滿滿一大杯,暢快地舉杯一飲而盡。
院子里樹蔭陰涼,又有清風拂來,讓人變得十分愜意。
在場的諸位才子也都露出了笑容,開始左顧右盼,不斷攀談起剛剛的考題。
此間做派,倒不像是來招婿的,更像是科舉的考生。
趙槐百無聊賴,這里沒有他的熟人,想搭話也不知道該找誰,索性就開始打量四周的布置。
這時他才發現,東側的一根門柱上,正橫掛著一張用鎏金小楷寫著的招婿榜文:
“應征者需占其二:
一曰詩才,腹有詩書氣;
二曰品相,貌莊色正;
三曰根骨,武種資質上佳?!?
這基本就是招婿標準了。
要么有詩才,要么就擁有一副好長相,亦或者武種資質上佳也可。
需要占其中兩樣品質,才有可能成為趙府的乘龍快婿。
趙槐搖了搖頭,閉上眼睛,開始假寐休息。
現如今只能先等待結果出來,才能再做打算。
與此同時。
趙府的一片僻靜內院之中,正坐著趙家的一些長輩,以及好幾位書院老儒,全都正襟危坐,正在品著茶水。
這時,趙管事帶著下人走了進來。
“二爺,這一批應試者的詩詞都已經送來了,一共十九個人,全都在這里,請您與各位先生過目審閱。”
恭敬地行禮后,趙管事便命令下人將詩詞全部呈上來。
被稱呼為二爺的人,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子,肥頭大耳,怎么看都像是個富商,但又身著一套赤色武夫服,體態如虎熊,神采奕奕,當下便讓下人將詩詞端到幾位老儒面前。
恭敬抱拳道:“有勞幾位先生一同觀之?!?
“不妨事。”
幾位白發老儒微笑會意:“趙家主切莫客氣,汐兒終身大事,我們作為師長的自然會不留余力?!?
“諸位先生遠道應邀而來,我趙家理應記得這份恩情才是。”
趙二爺當下允諾道:“此間事了,我會再給咱們書院捐一筆善款,用于日常維護修繕所用?!?
為首戴著灰色儒帽的老者站了起來:“那就先行謝過趙家主了?!?
“先生莫要言謝?!壁w二爺揮了揮手,“事不宜遲,還請先生一同賞鑒這批詩詞如何?”
“自然甚好?!?
老儒們都迫不及待,渾濁的目光也稍稍亮了幾分。
他們作為書院教師,本就是愛書之人,自幼便飽讀經典,對詩詞也是嗜愛如命,聽到可以開始品鑒,一個個連忙放下茶盞,認真投入其中。
這批趙府的招婿擂上,似乎來了不少才子,他們也想見識一下年輕人的水平如何。
就這樣,下人們將詩詞稿遞交給幾位老儒生,這些老學究們便開始品鑒起來,一個個如癡如醉。
趙二爺也沒有閑著,他同樣也在賞鑒,看得出他也是個愛詩愛詞之人。
“這些詩詞大部分都只會一昧地堆砌辭藻,缺少了意境,也毫無韻味可言,只能稱得上下品,不行?!?
為首的那名灰帽老儒一邊看一邊搖頭,顯然對手中的詩詞十分不滿意。
再次放了下來,便開始換了另外一首。
“二哥,這首《踏青》還不錯。”
就在這時,坐在趙二爺對面的中年紫衣女子遞來一篇詩,姣美的臉上贊美道:“這是號稱‘小詩杰’的大才子徐子風所著,三言兩句,盡道春意,我覺得可稱佳品。”
“哦?”
趙二爺疑惑接了過來,待仔細閱讀一遍,不一會兒臉上也浮出贊賞,“果然如小妹所言,這徐子風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紫衣女子道:“給我二嫂看看?!?
趙二爺這才將手中詩詞,遞給了旁邊自己的夫人,讓其觀之賞鑒。
二夫人身著華服,體態端莊,臉形圓潤,一家主母的氣質由內而外,令人見了都忍不住升起尊重。
“果真不錯?!?
她同樣細細品鑒一番,喜上眉梢:“這首恐怕要奪得頭名了?!?
趙二爺又將詩詞搶過,給老儒們送去:“幾位先生,看看這首。”
老儒們見幾人如此夸贊,也是心生好奇。
于是,其中一人在接取過去后,其他人也圍了起來,開始閱讀了起來。
“屐齒印蒼苔,山櫻撲滿懷......”
“溪云纏竹杖,林霧濕芒鞋......
“拾得鶯聲碎,掬來泉眼乖......
“忽逢樵子笑.....指處杏花埋。”
原本好奇的心,在閱讀品鑒過后,立馬就煙消云散了。
幾位老儒紛紛稱贊起來:“這徐子風成名已久,年輕一代中,他的詩詞造詣名列前茅,徐家又是書香門第,聽說他的武種乃是‘繡口’,含吐字詞,可令人致幻,今后成就定然不比他父親弱。”
這些老學究們各自對視一眼,都露出了滿意:“不錯!”
這幾位書院的師長們文學造詣極高,沉淫詩詞多年,能令他們都如此不吝嗇的夸贊,也讓趙家的人喜上眉梢。
尤其是二夫人,心中更是壓不住喜色,對這位名為徐子風的才子滿意程度又多出了幾分。
畢竟嫁人的是自家閨女,親生的骨肉,能夠配得一位如意郎君,她心中自然是比別人更歡喜的。
更何況女婿越出眾,不僅趙府有面,她身為岳母自然也會臉上有光,今后出去跟姐妹們聚會的時候,那也多出一件可以拿來炫耀的談資。
然而就在這時,一位留著山羊胡的老儒卻突然驚叫一聲:
“等等,你們快看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