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52:祈歲·風調雨順·豐收滿倉

祈國不是弱國?

大司徒作為祈國之人,也認為他們是弱國、小國。

史伯笑道:“許國是弱國……”

“但祈國不是!”

“祈國經過君上一戰,民心所向,已非弱國,只是小國,所言國小,是因為社稷不足,且宗廟無德。”

“弱國何來的外交?”

“可在外交上,如今哪個諸侯不對君上的那一劍,膽戰心驚!”

“即使天子,如今也不得不重視咱們祈國!”

“哈哈哈……”

“列國諸侯也會擔心,今日與祈國為敵,那齊侯、魯候、鄭伯昨日的慘狀,是否是他們明日的下場!”

“如此,祈國雖然小,但絕不弱!”

“這也是老夫一定要將外交之事交給祈新的原因。”

“諸國怕的就是這個!”

“咱們就是要他們害怕……才不敢對祈國出手!”

田忌賽馬并不適用于此時的祈國。

所以史伯選擇以強對強。

以祈新的性子,誰敢對祈國為敵,大不了兩敗俱傷……諸國就怕這個。

大司徒很快明悟。

不由感嘆:“史伯當是最了解君上之人。”

……

冬意漸深,寒風侵擾,這個冬季,比以往都更冷,此刻中原之地白皚皚一片,祈國中的暫留的民眾們都自發在夯土碎石道上,掃雪清路。

放眼望去,多是一些老者帶著孩童,或者是殘疾有缺的青壯。

當祈新乘車來到城中——

“叔新啊!”

“叔新安好……”

零零散散的人影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皆緩緩上前。

但又不敢太靠近,生怕耽擱祈新做事。

“先停下。”

祈新此時身披獸裘,溫暖無比。

再看國人們身披稻草,在寒風中瑟瑟發抖,祈新輕嘆一聲。

就算他脫下身上的獸裘又能帶來什么呢。

他是可以與民同樂,與民同苦。

但不能沒苦硬吃。

“諸位……”

祈新施施然一禮,接過大司寇拿著的木盒,其中就放著《封祈之命》。

他道:“天子已經下令,許國改為祈國,而我祈新是為新君!”

聞言,眾人大喜。

不少人啜泣……雖然他們心中都已經將祈新當做君主,但這個時代講究名正言順,所以他們都等著這一天!

“叔……君上!”

“君上!”

老老小小,傷傷殘殘,皆真心拜服祈新。

祈新心頭一暖。

“大司寇,我決定為‘年’,添加一些熱鬧。”

此時的年,稱作歲首,只有一日,起源于舜帝時期,不過歲首并無太多特殊,只是國君祭祀先祖與國人的關系并不大。

即使有德之君能下放些許糧食,作為祈福用,也聊勝于無。

這冬日冷寒,可是庶民最難熬過的時間。

光靠歲首一日

若沒有其他熱鬧,老人們很難挨過。

即使是青壯,若是舊年無余糧,也可能死在冬日。

“歲首……祈歲祭祀,上古流傳至今,都是為了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驅邪攘災,用來祈歲納福。”

“我祈國既然已經得了《封祈之命》,自然不能疏忽此次祈福之事。”

“所以我決定,國祭前十五日,至國祭后十五日,下達【祈歲之令】!”

“祈歲,歲末祈祝,歲首賜福……國人當與君主一同祈祝天地,求取新一年風調雨順,豐收滿倉,而君主也當施展德行,體恤國人往年的不易。”

“是以,這段時間,國人每日小食,皆由君主提供。”

此時的人,一二兩餐,有朝間大食,以及夕時小食,而祈新此時決定,要在冬日國祭前后各十五日,都為國人提供小食!

只是粗略一算,以祈國此時不足萬人的數量,也需要七八百石糧食,也就是十數萬斤。

這對于祈國而言,絕對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大司徒聞言眼珠子都要瞪掉。

而周圍的國人們也愣在當場,雖然欣喜,但想到此時祈國的情況,也不知所措起來。

“君上……大司徒言,由我來主持國政,而您主持外交之事,這……”

祈新是當著國人的面言說的。

此刻卻是將大司寇架在了火上,下不來臺。

祈新掃過在寒風中,略有發抖的國人,面色嚴肅,道:“必須這么做。”

“而且這份小食,當由大司寇親自安排,在城中分派熬煮地點,讓國人們來盛……讓國人吃上熱乎飯。”

得……不只是糧食,如此發放,還得添上一筆柴。

可祈新還沒有說完。

今日所言不過是臨時之想,他此刻又有想法。

隨即補充道——

“這般吧,在城中空地上,以泥磚搭建一人高的土墻,圍成圓狀,然后上蓋棚,遮擋風雪。”

“在下則架柴,多弄一些烹煮的陶罐,讓甲兵為此秩序,國人們圍坐其中,自行熬煮小食……如此既能烤火,又能飽腹,也能熱鬧些。”

“這冬日茫茫,實在寂寥,躲在家中瑟瑟發抖做什么?”

“出來歡聲笑語,圍坐烤火豈不更好。”

大司寇沉默,卻不是在想反駁祈新的話,而是思考祈新這個辦法下的深意。

一思考。

不由暗道可行。

眾人圍坐烤火與個人在家中烤火,同樣的人數下,誰消耗的柴火多呢?

而且不少沒有能力砍柴的孤寡老人,若是有此環境,也能熬過去。

如此,祈新之法,可成大德之舉。

大司寇暗自點頭。

只是……如此還是那個道理:太耗糧食。

他才從成周歸來,帶來三千石粟米,難道一下子就得拿出來一千來?

那年后如何度過?

國庫如何充盈?

見到大司寇猶豫,祈新直接道:“大夫之家,百戶供養一家,祈國一國,千戶供養一國。”

“我祈人千戶,一年十二月,皆在供養祈國,我作為君主,拿出一月來,體恤養國人又怎了?”

“國庫無糧,不過小事。”

“國人無糧,才是大事。”

“……國人與國庫,皆是祈人的糧食。”

大司寇眸光閃爍。

他明白了。

隨即一拜道:“既然君上下令,那臣下必為君分憂操持。”

“土墻圍火的建造并不困難,不過是些許泥磚與稻草,此二物祈國并不缺。”

祈新滿意點頭。

在看向那些滿眼擔憂的國人們,祈新知曉他們為何擔憂,因為之前國庫無糧,政令難以施行,國人們都自發上獻,如今祈新要下放糧食,他們如何不詫異,不擔憂。

若不是家中沒有余糧,這些人恐怕都會繼續上獻,怎會從祈新這里要糧食?

祈新只道:“諸位莫擔憂,天子有賞賜三千石,此刻祈國并不缺糧。”

實際很缺,因為春耕之后要秋時才能收獲,足足好幾月。

而三千石,不過三十萬斤糧食。

即使不是戰時,也只夠國人吃上四個月,加上國庫加上國人自己手中的,節省一些,頂多能堅持六個月。

祈新養尊處優慣了。

不管是前世今生,對農耕之事都不清楚,也不知這些糧食夠不夠播種后收上一季的。

看來,在處理外交之余,他也得學一學農耕之事,至少要知曉農耕的時令。

不能一直呆在廟堂之上。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偃师市| 平乡县| 长治县| 神池县| 沿河| 南投市| 叙永县| 临安市| 额济纳旗| 渝中区| 永仁县| 临江市| 西丰县| 新沂市| 平安县| 方山县| 达拉特旗| 南江县| 公主岭市| 津市市| 铁岭市| 黔东| 平昌县| 固始县| 郓城县| 偏关县| 普宁市| 探索| 蓝田县| 肥东县| 武威市| 潢川县| 广平县| 日喀则市| 炎陵县| 永丰县| 射洪县| 长宁区| 宜川县| 铜山县| 福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