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中長期激勵實戰100問
- 張利國 張軍 孫超 孫博暉
- 2328字
- 2024-12-02 15:54:28
第2問 國企中長期激勵工具有多少種,如何選擇應用?
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持續深化落實,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是國企推動改革走深、走實的主旋律,在這個過程中,重要的不再是期待更多的改革政策出臺,而是把現有國企改革“1+N”政策體系理解透,工具使用好,措施做到位。
激發國企經營活力,在薪酬激勵分配中要充分體現勞動、知識、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的價值,一企一策做好中長期激勵體系的設計和落地,是重要的一個方面。
在本輪國企改革已經走過的幾年時間里,有關中長期激勵政策已經出臺很多,從133號文到4號文,再到《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工作指引》(以下簡稱178號文)等一系列文件,從整體上已經涵蓋了國企實施落地中長期激勵的大部分領域。
現在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國家的政策給國有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激勵工具,每家國有企業到底該如何選擇自己最適用的激勵工具呢?
多數國有企業已經對4號文、133號文不再陌生,但還有兩個具體的困惑:一是想整體了解現在可以選用的中長期激勵工具到底有哪些;二是希望能明確每個激勵工具在設計和落地時要關注哪些核心實操問題。
一、十四種基礎激勵工具
國企中長期激勵工具箱里到底有多少種激勵工具呢?根據知本咨詢初步的分類和統計,主要有三類十四種激勵工具。
這些政策工具有哪些特點,分別適用的企業和范圍是什么,請參見知本咨詢總結的國企中長期激勵機制概要分析表(見表1-1)。
表1-1 知本咨詢國企中長期激勵機制概要分析表(截至2022年)

續表

續表

續表

在十四種中長期激勵工具中,第一類中長期激勵方式是“股權類”,激勵工具最多,達到了十種。整體來說,133號文規定的員工持股是一種;4號文規定的股權激勵類型比較多,包括股權出售、股權獎勵、股權期權、科技成果轉化入股四種;可以在上市公司或者新三板企業采用的有三種,分別是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另外,對于國有企業也可以采用虛擬股權激勵的方式,雖然目前沒有詳細的政策指引類文件,但實踐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探索。
第二類中長期激勵的形式是“現金分紅類”,也就是不涉及企業股權價值,只在收益權等方面進行激勵設計的工具,這個方面的工具有三種,分別是崗位分紅、項目分紅和超額利潤分享。
第三類中長期激勵的形式是“投資類”,通過企業和核心團隊員工進行利益綁定共同投資創新類業務或者項目的模式實現激勵,目前最為典型的方式是“項目跟投”。
以上這十四種激勵工具,共同構成了目前政策允許和鼓勵的中長期激勵工具箱。
二、恰當選擇激勵工具思考方法
國企中長期激勵十四種激勵工具到底應該怎么選?有沒有什么簡潔思考選擇的好方法呢?知本咨詢總結形成了“中長期激勵工具選擇五步法”(見圖1-2)。

圖1-2 中長期激勵工具選擇五步法模型
第一步,看企業性質。由于目前的激勵政策對于不同性質企業適用范圍不同,所以首先要看企業性質,是不是上市公司,是不是國家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或者省級認定的科技服務機構。如果是上市公司,就優選符合上市公司的限制性股票等激勵工具;如果是科技型企業,就優選4號文規定專門激勵科技型企業的激勵工具。如果兩者都不是,可以選擇133號文規定的員工持股,或者其他激勵方式。
第二步,看企業階段。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適用的中長期激勵工具效果是差別較大的。小孩子不能穿大人的衣服,小企業也別學大公司的激勵方式。十四種中長期激勵工具,對于不同階段的企業也有所側重。對于一些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等未來型業務,項目跟投是一種可考慮的與激勵約束相對等的機制;對于一些科技型的小微企業,股權期權模式是更合適的選擇;對于成長型的企業,133號文規定的員工持股和4號文規定的股權出售都是可以參考的選項;對于已經發展到上市階段或者新三板實現掛牌的企業,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工具,非常必要。
第三步,看激勵效果。不同的激勵工具,產生的激勵約束效果是不同的,各有所長。比如,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三種激勵方式,一是限制性股票,二是股票期權,三是股票增值權。從實際執行情況來看,限制性股票的激勵效果是最好的,選擇企業也最多,這是因為限制性股票工具需要激勵對象出資購買股票,同時購買的價格要比股票市場價格更低,這樣既對被激勵的員工有出資綁定的約束,又有價格優惠的激勵,效果在三種工具中最直接。
第四步,看管理難度。一個中長期激勵計劃,最少涉及三到五年的時間周期,對企業管理體系將造成新的壓力。企業在激勵計劃實施時,必須考慮到企業推動這種激勵工具所需配套的管理成本。簡單的比較是,現金分紅類激勵工具的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要普遍比股權類激勵工具更低些,由于股權激勵涉及成立員工持股平臺等新的合伙型企業,一些激勵人數比較多的企業還需要同時成立和管理多家乃至幾十家這樣的合伙企業,每年持股員工的崗位變動和股權進退流轉也很復雜,會給激勵計劃的執行帶來大量管理成本。這些實操中的問題也需要提前考慮好。
第五步,看政策搭配。中長期激勵政策的基本原則之一是,在同一激勵周期內,同一激勵對象不能重復激勵。國內很多大中型國有企業,業務領域差異大,企業層級也很多,適用的激勵模式自然也不完全一樣,這個時候,就有必要思考如何在一家企業內部不同的層次組織或者針對不同類型的崗位人員設計不同類型的中長期激勵工具,最終形成一個上下搭配、左右協同的激勵工具組合。從知本咨詢的研究和實踐來看,企業頂層組織更適用于股權型激勵,一線業務組織和團隊更適用于分紅型激勵,新業務領域更適用于投資類激勵。
綜上所述,知本咨詢統一總結了目前國有企業中長期激勵的十四種相關工具,幫助國有企業對中長期激勵機制有較全面的了解,同時給大家建議如何利用“五步法”來思考本企業適合選取何種激勵模式。中長期激勵是一件新事物,也是大事、要事,特別建議國有企業要看清楚、想明白、做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