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企中長期激勵實戰100問
- 張利國 張軍 孫超 孫博暉
- 1416字
- 2024-12-02 15:54:31
第10問 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對激勵對象有哪些要求?如何合理確定?
企業在確定激勵對象時,首先應該滿足政策要求,不能擴大范圍;其次,在符合政策規定的前提下,需結合企業自身情況合理選擇確定。
一、政策要求
4號文規定,激勵對象為與本企業簽訂勞動合同的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具體包括:
(1)關鍵職務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重大開發項目的負責人,對主導產品或者核心技術、工藝流程做出重大創新或者改進的主要技術人員;
(2)主持企業全面生產經營工作的高級管理人員,負責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生產經營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員;
(3)通過省部級及以上人才計劃引進的重要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
企業不得面向全體員工實施股權或者分紅激勵,且企業監事、獨立董事不得參與。
另外,股權獎勵的激勵對象,僅限于在本企業連續工作3年以上的重要技術人員。
二、選擇范圍
國有科技型企業激勵政策4號文所說的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應該具體包括哪些崗位呢?知本咨詢認為應包括以下三類人:高層管理者、中層干部和技術人員(見圖2-1)。
高層管理者是指企業的領導班子成員,一般包括總經理、副總經理、董秘/總助等。高層管理者主持企業的全面生產經營工作,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理應成為股權激勵的激勵對象。

圖2-1 4號文所說的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類型建議
中層干部是指企業的部門負責人,但不是所有部門的正職都應納入激勵范圍。研發部門正職、業務部門正職對于科技型企業的經營發展具有較大影響,應納入激勵范圍。但是對于職能部門,需要進一步研判各部門對企業經營發展的影響程度,可以僅選擇部分職能部門正職納入激勵范圍。
技術人員是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重點激勵對象,應包括科研項目的負責人(項目經理)、主要完成人及其他核心技術人員。
解決了哪些人員應該納入激勵范圍的問題后,還需要解決哪些人員不能或不建議納入激勵范圍的問題。
首先是企業監事和獨立董事,這兩類人員是不能參與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因為4號文是明令禁止的。企業監事和獨立董事在企業中承擔了監督的職責,若參與股權激勵,其個人利益就與企業經營業績密切相關,很難再公正履行其應有的監督職責。所以企業監事和獨立董事是一定不能參與激勵的。
其次是專職黨委書記、紀委書記,以及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4號文沒有明確這三類人能不能參與股權激勵,企業需要謹慎地將他們納入激勵范圍中。專職黨委書記和紀委書記與企業監事和獨立董事類似,都承擔了一定程度的監督職責,需要謹慎納入。可以參考133號文的要求來確定,“黨中央、國務院和地方黨委、政府及其部門、機構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不得持股”。鑒于133號文和4號文同為股權類中長期激勵政策,133號文的此條要求對于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條件如表2-1所示。
表2-1 實施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的條件

三、篩選方式
滿足激勵對象條件的基本要求,并不意味著企業必須將全部滿足條件的對象納入激勵范圍,仍需要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篩選確定。
在激勵對象人數占職工總數的比例方面,雖然4號文僅要求“企業不得面向全體員工實施股權或者分紅激勵”,但是我們不建議比例過高。因為股權激勵是針對核心員工的激勵,而不是普惠性質的福利。根據案例經驗,建議將激勵對象人數比例一般控制在50%以下較為合適。對于初創型企業,若現有人員均為核心員工,建議可以適當提高激勵對象人數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