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邁向智能:卓越設備運行管理
- 李新久
- 853字
- 2024-11-28 16:56:04
飛軸
2009年2月,我擔任某生產基地總經理,其中1號紙機于1998年投產。紙機卷取部會用到卷紙輥,每支輥重接近兩噸,卷紙軸放在儲存槽上,卷取缸的速度為1200~1400米/分鐘。當需要更換紙軸時,給一次臂指令,紙軸會自動從儲存槽滑落到一次臂爪部。一次臂被電機驅動緩慢地將紙軸邊加速邊旋轉至卷取缸上。纏上紙后,自動旋轉至卷取軌道上,這時二次臂自動壓上,一次臂自動退回初始狀態,紙軸進入正常狀態,換軸結束。1號機一次臂抓爪抓不緊紙軸,時不時飛出,每月發生30~40起類似事件。由于太危險了,作業人員會遠離設備,避免被砸。
面對如此險情,我召集專題會議。與會人員告訴我,卷取部設備問題越來越嚴重,怎么也查不出原因。會后,我讓總工程師請設備供應商提供幫助。兩個月后,兩位奧地利專家來到現場,拍了幾十張照片,反饋有3處銷子應該活動,結果銹死,抓不緊,抓爪嚴重磨損,抓抱不到位,并讓我們下訂單,更換一次臂與二次臂,合同簽訂后交貨周期為6個月。由于準備圖紙和商務談判需要兩個月,海上運輸需45天,報關需15天。這樣一來,我們需要11個月后才能安排更換一次臂與二次臂。
現場砸死人的風險太大了,我們等不了11個月。為此,我安排工程技術人員仔細研究圖紙,尋找本地供應商加工一次臂主臂,并準備更換活動機構銷子。40天后,我們安排兩天停機,對一次臂與二次臂進行全部拆卸,重新加工或做其他靜態恢復。通過檢查各旋轉部位,我們發現三個主要問題。
一是潤滑部位長期缺油。工程師與注油工沒有識別出應潤滑的部位與潤滑點,旋轉部位要么磨損,要么銹蝕。
二是干燥部有非常多的機構與電子眼、傳感器是不能接觸水的,但操作人員習慣用水清除紙屑與紙灰,這是旋轉部位銹蝕的原因。
三是由于紙軸飛出彈在地面上造成彎曲變形,旋轉時會跳動,使抓爪出現磨損,時間越久,磨損越嚴重,飛軸的頻次就越來越高。
當我們完成靜態恢復之后,改變了潤滑與清掃習慣,7年過去了,再也沒有發生一次飛軸。
飛軸不僅會造成極大安全風險,而且車速被迫由1600米/分鐘降至1200米/分鐘,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
設備不正確的使用與保養造成重大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