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圍:打工人逆襲指南
- 唐英
- 1429字
- 2024-11-28 16:55:25
三、不跳出舒適圈就是自我毀滅
2006年11月的一天,在廣東惠州一家臺資企業做人力資源負責人的學長聯系學校要招收二十名管理培訓生,還特別提出要招四名學生活動經驗豐富的應屆畢業生過去實習,如果實習期表現優秀就可以直接留下來。
由于我當時已經堅定地選擇了就業,這個工作機會很難得,所以沒有思考太長時間,就決定去了。隨后我又集結了另外三名學生活動比較活躍的同學一起踏上了實習之旅。
我們實習期接手的第一項工作任務是年會策劃。在學校我曾經參與過很多活動,如當主持人、舞蹈表演、演講比賽、辯論賽……但是,真的沒有從頭到尾完整地策劃過一場活動,當時我就有點慌了。年會主題是什么?物料怎么設計?節目如何征集?年會應該有抽獎吧?一時間千頭萬緒,不知如何下手。
結果表明,是我想得太多了。作為一個有著十幾年發展歷史和3000多名員工的臺資企業,人力資源部和總務部經過若干年的磨合,已協調出了一整套年會工作流程。并且這項工作居然還寫入了公司ISO 9001體系文件,有專門的標準作業程序(SOP)。隨后,人力資源部專門的助理工程師把往年的年會紙質資料和視頻檔案交到了我們手中,并手把手地教我們年會策劃流程。
實習第一課就教了我們企業的流程管理。
在年會的策劃工作中,我體會到了三點企業流程管理的優勢,如圖1-3所示。

圖1-3 企業流程管理的三個優勢
(1)決策者的優勢。公司分了三級管理架構,分別是部、科、班組隊。公司年會的節目來源是以部為單位征集的,也就是說十個職能部門各出一個節目,若有余力則可以以科為單位出節目。公司的十個業務部門人數極不均衡,比如,生產部有1000多人;生產管理部、倉管部、質量檢驗部分別有兩三百人;而業務部和客服部只有幾十人,最少的是總裁辦和財務部,只有不到十人。但是,每年的優秀節目獎都是由總裁辦和財務部的人獲得,因為這兩個部門的經理總能抓住當年的流行趨勢,編排的節目讓大家捧腹大笑。這就完美地體現了決策者優勢,一個優秀的企業,一定有一群有技術、有能力、有專業技能的管理決策層,讓企業管理不斷得到優化。
(2)企業的精神。從每一個管理者身上滲透出來的企業精神能讓全公司跨部門配合,并取得良好的業績和管理效果。
(3)人才的積累。從新員工的系統入職培訓到清晰的晉升路徑、全方位的福利制度等,用全套的內容留住人才、培養人才,為企業的未來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經過精心的策劃、排練,公司年會終于在熱烈、喜慶的氛圍中成功舉辦了。其中既有公司上上下下的開心,也有我們作為實習生深度參與年會工作功成之后的自得。
哈佛大學的羅伯特·凱根(Robert Kegan)說:改變之所以困難,是因為在人的認知層面有一套防御機制,這套系統會通過動態平衡的機制,抵消變革的努力。看起來有一點點晦澀,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剛買的裙子套上身后發現勒出了三層“游泳圈”,于是你下定決心要減肥,但是跟同事約好了下班后聚餐,就安慰自己明天再減也一樣。
前文講到傾向于做“簡單選擇”,逃避“復雜過程”就是人性。
成年人的世界里沒有“容易”二字。特別是在擇業、辭職、跳槽、創業這種大事上,更容易糾結猶豫、裹足不前。因為舒適圈很美好,在舒適圈里我們可以得到放松、穩定的狀態,并產生安全感,可以用慣性思維和下意識的動作去處理各種情況。而跳出舒適圈則需要主動發現自己的問題,挑戰自己的“短板”,迎難而上。
舒適圈看似很美好,但是在這個日新月異,各行各業飛速發展迭代的時代,要想屹立不倒,就必須以攻為守,勤于進取。路是腳踏出來的,走出舒適圈的每一步都是在書寫自己的故事。畢竟光景不待人,須臾發成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