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懷章擬定退兵計劃。后軍先佯裝撤退,引誘宋軍追擊,伏兵設于虎踞嶺北道兩側。主力將緩緩撤離,誘敵深入。若追其主力,必中埋伏,慎之又慎。”
趙匡胤合上密信,目光幽深,語氣中帶著幾分譏諷:“徐懷章妄想撤兵,卻不知云州的大族早已對他失望透頂。他只顧眼前,壓榨得民怨四起,連自己的偏將都成了我的棋子。
一名副將略顯擔憂:“大人,這退兵計劃頗為老練,暗藏殺機。徐懷章畢竟是老謀深算之人,此番退兵深思熟慮。我軍若貿然追擊,恐落入伏中。縱使知道了計劃,也沒法做什么啊。”
趙匡胤聞言,反而笑道:“表面上看,確實如此。所以,他才會如此安排。設伏誘敵,企圖讓我等自投羅網。只是,他萬萬沒料到,此等心思,我早已洞察。”
他抬手指向地圖上的虎踞嶺北道:“這里伏兵所在,主力撤退為誘餌。若我追其主力,定然中伏。若我按兵不動,則他能全身而退。這看似無解之局,實則另有破綻,那便是水路。”
趙匡胤指向西海,目光中泛起光芒:“我軍從水路包抄,速度比州兵行軍更快,且以逸待勞,若我分兵從水路繞行,直接埋伏于其主力后方,截斷其退路,再前后夾擊,這徐懷章,便如甕中之鱉!”
一名將領恍然大悟,激動地說道:“大人英明!我軍繞行水路,定能出其不意!”
此等計策定下,將領們略一思索,便覺勝率很大。因此,各個都是摩拳擦掌,欲當先鋒。
趙匡胤點了幾員將領:“傳令下去,韓銳,你調集精銳,從西海沿岸繞行,直抵州兵后方。我軍從虎踞嶺出,尾銜州兵主力,保持距離。待你從后方殺出后,完成合圍!”
韓銳轟然領命,帳中殺氣彌漫。
趙匡胤微微仰頭:“徐懷章,你以為布置周密,退可全身。卻不知,我的刀鋒,早已懸于你背后。”
七月未盡,宋軍分兵兩路。一路繞行水路,從西海直抵州兵后方。一路尾隨州兵主力,虎踞嶺北道間隔追擊。趙匡胤部署精妙,層層推進,刀鋒直逼州兵。
徐懷章不知前頭有伏兵,以為退兵之計已成,未料虎踞嶺后方竟突現宋軍精銳。
兩軍前后夾擊,州兵陣腳大亂。弩矢連天,喊殺聲震耳,官道上血流成河。
“宋軍!宋軍竟在我后方!”徐懷章驚怒交加,方欲下令回援,前方又有趙匡胤親率宋軍殺出,直撲中軍。宋軍士卒以逸待勞,士氣如虹,喊聲震動天地,州兵陣腳大亂。
兩軍腹背受敵,局勢危急,徐懷章急調后軍穩固防線,試圖整頓反擊,然為時已晚。
趙匡胤大軍猛如虎狼,韓銳部隊后路封鎖,殺聲震天,州兵竟無處可退。
混戰之中,徐懷章奮力沖殺,親持利刃欲鼓舞士氣,不料被一名宋軍精銳直刺于馬上,胸口鮮血噴涌,竟身死陣中。
至此,州兵全線崩潰,將士皆無斗志,紛紛棄甲投降。
是役,宋軍大獲全勝,降旗如林,旌旗飄搖,俘獲州兵兩萬余,繳獲甲兵糧草不計其數。
趙匡胤遂以此一戰定云州,揚威四方,震動天下。
時人詠嘆。
西海風波夜入山,
舟行奇襲斷歸還。
前后夾擊環軍勢,
旌旗降處定人寰。
水路奇謀驚九壑,
雄師奮戰動三川。
一戰揚威天下震,
蒼生自此仰平安。
值得一提的是,曾經的太平縣縣令王仲川,趙匡胤的仇敵,貪圖軍功,隨軍征討,此役之中,身隕于亂軍從中。
趙匡胤一戰吞下云州,有了王圖霸業的根據地。
云州的世家大族眼見州兵全軍覆沒,徐懷章陣亡,已無可依仗,紛紛見風使舵,遣使投靠,以示效忠。
趙匡胤雖對這些人心存防備,卻也深知如今正是收攏勢力、穩定局面的關鍵時刻,他對投靠的世家大族既接受,又設法分化打壓,以免其再成尾大不掉之勢。
與此同時,他迅速開放官倉,將繳獲的糧草分發于民,以賑濟流離失所的百姓。大批流民終于得到安置,四處飄蕩的亂象逐漸平息,云州百姓對趙匡胤感恩戴德,紛紛傳頌他的“仁政”。
為了進一步安定局勢,趙匡胤親自下令,清查地方豪強與惡霸的罪行。凡欺壓百姓、魚肉鄉里的,無論背景如何,一律依法處置。
其中一些人跟世家大族有聯系,有一些人跟其他的大虞大員有聯系。
可惜的是,趙匡胤乃是亂黨,這些人情在他面前全都沒用。
處置了這些人,手中便多了一批無主的土地,他將這些土地全部撥了出去,分配給無地的流民耕種,使得百姓能夠盡快恢復生產。
這一舉措不僅大得民心,也為云州的復蘇奠定了基礎。
另外,境內尚存的亂軍散兵也是一大隱患。他派出使者攜帶書信,向各地的亂軍頭目曉以利害,許以職位與安全,招攬歸順者。
對于那些頑抗到底、不愿歸附的亂軍,他則調集精銳兵力,分路圍剿,以雷霆手段震懾不服者。幾場血戰過后,亂軍紛紛投降或被剿滅,趙匡胤以一張剛柔并濟的大網,將整個云州的局勢牢牢掌控在手中。
“大局已定!”趙匡胤站在州刺史府的高臺上,目光俯瞰整個州府城。
云州乃大虞九州之一,州府城有百余年沒見到戰火了,繁榮程度,在整個大虞天下也是數的上的。
雖因戰事稍顯疲態,卻依舊透著一股難掩的繁華氣象。
街道縱橫如棋盤,青石鋪地,行人來往。坊間樓閣,高低錯落,朱門彩窗,飛檐翹角。
城中高門大戶多居于東南之地,庭院深深,朱門高懸,檐下懸掛一盞盞明燈,粉墻間隱見假山流水、翠竹修篁。
西市與北市卻是另一番景象。坊間街巷人聲鼎沸,商販叫賣不絕于耳。
青石鋪路,街邊攤販整齊列席,熙熙攘攘的買賣之聲絡繹不絕。
幾位大嬸立于攤前,挑選新鮮的瓜果蔬菜,與攤主笑聲相談。屠戶斜挎剁骨刀,身旁掛滿鮮肉,時不時用布擦拭額間汗水,大聲招呼顧客。孩子們圍在糖畫攤旁,瞪大眼睛,目不轉睛地看著攤主手中靈巧旋轉的勺子,糖漿劃成一只只飛鳥走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