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破解“雞先蛋先”千古之謎
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這是從古希臘時期就讓眾多哲人爭論不休、延續到今天仍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題。
如果說古代哲人們的爭論尚有利于推動我們去探索生命起源和世界本質,促進了自然科學和辯證思維的發展,那么在自然科學已長足發展的今天,我們還在為“雞先蛋先”而爭論不休,就是愧對先哲們了。
其實,“雞先蛋先”在知性思維(日常思維)中是一個無解的邏輯循環問題,提出它的意義是促進我們跳出知性思維,深入辯證思維。
人類從古希臘樸素辯證法的提出到近代黑格爾集唯心辯證法之大成,再到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創立,辯證法大廈已基本建成。再提“雞先蛋先”這種問題就顯得幼稚可笑了。
但在20世紀90年代,還見有學者在《語文與邏輯》雜志上發表一篇論文,說是他解決了這個千年難題,是“先有雞”。
我不禁啞然失笑,仔細拜讀后也寫了一篇論文反駁了該文的觀點。理論深奧不具可讀性,現將其“淺出”,宣傳普及一下辯證思維。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實際上很有問題,因為雞是“孵化了的蛋”,蛋是“還未孵化的雞”,它們不過是同一個事物的不同階段。
我們只能問“雞從何而來”或“蛋從何而來”。如果你回答說“雞是蛋孵化的”,那么這個回答并沒有解決問題。
換個問題就好理解了:“人從何而來?”你回答說“人是媽生的”,那這個回答是不是有問題呢?
當然有問題了,因為人的媽也是人,媽又從何而來?只能回答“媽是媽的媽生的”。“媽的媽又從何而來?”只能是“媽的媽的媽生的”……
追根溯源,第一個“媽”是誰呢?既不是東方文化講的女媧,也不是西方文化講的夏娃,只能是猿。猿是不是人呢?當然不是人(非人矣)。
正確的答案終于浮出水面了:人從哪里來?人從“非人”來。同理,雞蛋從哪里來?雞蛋從“非雞蛋”來。從“非人”(猿)到“人”的生物進化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過程。
用運動的、變化的、發展的眼光認識事物,這就是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并非只能解決點類似“雞先蛋先”的日常生活“難題”,其實它還能幫助我們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三觀,增強我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的理論鑒別能力。不妨舉個與“雞先蛋先”爭論相關聯的一個例子。
眾所周知,對外開放以來,由于受西方各種資產階級思潮影響,馬克思主義作為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遭到某些人的懷疑甚至否定,一時間,我們的理論自信開始被動搖。
甚至連恩格斯關于“勞動創造了人”這個本是婦孺皆知、世人皆認可的觀點也遭到某些“公知”或“無知”(不懂辯證法)學者的詰難。
他們問,究竟是“勞動創造了人”還是“人創造了勞動”?如果說是“勞動”創造了“人”,那么,這個“勞動”究竟是“誰”在勞動?難道說是“猴子”在勞動嗎?那豈不是否定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勞動”是人才具有的本質的觀點嗎?
如果說是“人”在勞動,那“人”在“勞動”之前就已存在了,又談何“勞動創造了人”?可見,“勞動創造了人”是個“偽命題”!
你看,這些學者是不是又在玩弄“雞先蛋先”的詭辯了?相信本文讀者都能運用前面所講的辯證思維對之進行反駁了。
“勞動創造了人”這個馬克思主義原理只能以運動、變化、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去理解:“勞動”是從猿的“非勞動”(生物求生的本能活動)逐漸演變而來的,而“人”也是從“非人”(猿)逐漸演變而來。
人類生物學、考古學等科學研究成果揭示了這一演變的秘密:
當古猿因地質氣候劇變而被迫離樹下地求生后,就從只能攀緣爬行逐漸演變到直立行走,從只會自然采摘或“利用工具”獲取食物逐漸演變到會“創造工具”獲取食物,完成了從猿到人的生理演變,并在從只會“利用工具”(用完即扔)到意識到“工具”的重要性而“保存工具”的時候,就完成了從動物心理到人類意識的質變,從而在生理和心理上完成從“猿”到“人”的這一偉大飛躍。
辯證法并不神秘,它不過是對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反映,所以我們才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充滿辯證法”。
但是,如果辯證法不能被正確理解而歪曲應用,像后文“糞便是臭的還是香的”所述那樣,那么辯證法又變成了人人討厭的“詭辯法”。
- 2020年山東公務員錄用考試專項題庫:資料分析【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上海外國語大學251俄語二外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814俄語翻譯與寫作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遼寧大學西方經濟學教學組編《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習題集(最新版)
- 新編新聞學概論
- 王利明《民法學》(第4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統考知識要點精解
-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地理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歷年真題及模擬試題詳解
- 中國政法大學811刑事訴訟法學歷年考研真題視頻講解【16小時高清視頻】
- 中級財務會計學習指導
- 美術鑒賞
-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程
- ERP實操指導書
- 魏華林《保險學》【教材精講+考研真題解析】講義與視頻課程【42小時高清視頻】
- 電工工藝實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