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1.1 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施

2012年,中共中央首次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16年,《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提出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三步走”目標,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黨的十九大報告做出推動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得中國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創新活力競相迸發,我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圖1.1反映了1995—2020年我國研發隊伍不斷發展壯大的趨勢。2020年,我國按折合全時當量計算的研發人員達523.45萬人年,是1995年的7.0倍,1995—2020年年均增長7.7%。我國研發人員總量于2013年超過美國,穩居世界第一位。圖1.2則反映了1995—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的趨勢。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達24393億元,是1995年的70.0倍,1995—2020年年均增長17.7%。我國研發經費總量在2013年超過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目前每年對全球研發經費投入的貢獻超過1/6。

圖1.1 1995—2020年全國R&D人員全時當量

注:根據1995—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圖1.2 1995—2020年全國R&D經費內部支出

注:根據1995—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1.1.1.2 協同創新逐漸成為創新活動的重要模式

新時代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協同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顯現。隨著競爭環境的變化,單獨的創新活動已經很難滿足技術創新的需要,對外部的依賴越來越強,創新主體之間的協同創新需求越來越迫切。各創新主體在知識、技術、人力、資金等多種創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下溝通、協調、合作與協同,通過資源共享、知識傳遞和技術擴散,實現顛覆性技術的突破與創新能力的提升。

在新形勢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對互補知識、外部資源的依賴日益增強,創新不再是簡單的原子式過程,而是各創新主體交互聯系形成復雜協同創新網絡的過程(錢錫紅等,2010)。圖1.3至圖1.5反映了我國高校與其他創新主體之間的互動關聯情況。可以發現,高校與企業、研究機構等的互動合作在不斷加強。2012—2020年,高校與境內注冊的其他企業合作的R&D課題數、R&D投入人員和R&D投入經費分別增長了0.9倍、0.9倍和0.8倍,高校與國內其他高校合作的R&D課題數、R&D投入人員和R&D投入經費分別增長了1.3倍、1.4倍和2.0倍,高校與國內獨立研究機構合作的R&D課題數、R&D投入人員和R&D投入經費分別增長了1.3倍、1.6倍和1.6倍,高校與境外機構合作的R&D課題數、R&D投入人員和R&D投入經費則分別增長了3.2倍、2.9倍和1.7倍。

圖1.3 2012—2020年高校R&D課題按合作形式劃分的課題數

注:根據2012—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圖1.4 2012—2020年高校R&D課題按合作形式劃分的投入人員

注:根據2012—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圖1.5 2012—2020年高校R&D課題按合作形式劃分的投入經費

注:根據2012—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1.1.1.3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2020年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會議指出,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對于推動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共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為中央賦予成渝地區的重要戰略定位與使命,強調要從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優化創新空間布局、提升協同創新能力、營造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等方面發力。

近年來,川渝地區在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創新人才集聚等方面持續發力,創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圖1.6至圖1.7反映了2012—2020年重慶和四川有效專利數的增長情況。可以看出,川渝地區有效專利數呈現良好的增長勢頭,且專利結構得到優化。2012年到2020年,重慶和四川有效專利數分別增長了2.5倍和2.8倍,其中有效發明專利數分別增長了4.2倍和4.4倍,有效實用新型專利數則分別增長了3.1倍和4.1倍。

圖1.6 2012—2020年重慶有效專利數

注:根據2012—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圖1.7 2012—2020年四川有效專利數

注:根據2012—2020年的《中國科技統計年鑒》數據整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广元市| 原阳县| 集安市| 大港区| 简阳市| 杭锦旗| 太白县| 富川| 黄山市| 柯坪县| 中方县| 白玉县| 博湖县| 天津市| 桃园市| 蛟河市| 彰武县| 海安县| 寿宁县| 霍州市| 江都市| 南岸区| 镇江市| 孟津县| 陇南市| 资溪县| 鸡西市| 平利县| 应城市| 新巴尔虎左旗| 宿松县| 秦安县| 石城县| 桂东县| 伽师县| 新绛县| 渭源县| 乐都县| 修武县| 晋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