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拂牖分龍影
- 我大唐盛產(chǎn)逆子
- 余鳧
- 2323字
- 2025-01-08 18:00:00
李世民見李明達消了氣,呼吸順暢了,小聲說了一句:“其實魏征那人不壞的,他也是為耶耶好。”
“嗯,宮人也都說鄭國公是大唐忠直之臣,可是聽說他病了,耶耶派太醫(yī)去為他看病好不好?”李明達乞求道。
“......”李世民心中復(fù)雜極了,方才強忍著的眼淚一瞬間有噴涌而出的趨勢。他趕緊轉(zhuǎn)過身去,背對幾人,不讓人看到他的表情。
“觀音婢,你看到了嗎,明達像極了你。”李世民心中悲痛。
“兕子真是天下最是心善的人,對內(nèi)勸諫耶耶時時自省,對外勸諫耶耶愛護朝臣。”李世民偷偷擦去眼淚,調(diào)整好了情緒,轉(zhuǎn)過身來,笑著道:“有兕子看著耶耶,耶耶想不做明君也不成啊。”
“耶耶”李明達表情扭捏,有些害羞。
“嗯,耶耶允了晉陽的請,這便派太醫(yī)去為魏征診疾。”李世民沉聲道,拿出了帝王的架勢。
口稱李明達的封號,便表示當做正事來辦。
雖然李世民早已知曉魏征病重,為他派去了太醫(yī),但為了讓女兒高興,還是當做剛剛得知。
只是......李世民有些悲觀,太醫(yī)傳來的消息不太好。
“晉陽謝過陛下。”李明達行了個福禮,鄭重謝道。
李治與李欣也俱躬身行禮。
“都快起來。”李世民笑道。
陰云終于散去,笑容重新爬上他的臉龐,他今日不處理政事,特意陪一雙小兒女與最喜歡的孫兒練習(xí)書法,不該被打攪了才是。
正要讓人撤去毀掉的宣紙,鋪上新的。
李明達忽然皺起了眉頭,一動不動了。
這讓李世民心里咯噔一下,面色大變:“兕子,可是有什么不舒服?”
“太醫(yī),快宣太醫(yī)。”李世民大吼。
“兕子”李治渾身顫抖。
“姑姑”李欣驚慌大叫。
“耶耶與哥哥,欣兒勿要擔心,兕子沒有不適。”李明達回過神來,見眾人滿是擔憂,小聲解釋道:“兕子只是想起一事,耶耶......李象輸了,耶耶不要收他的賭注好不好?”
她表情突然有些難過:“兕子聽人說了,他......過的不好,他沒錢的。”
“......”李世民。
“......”李欣。
李世民心里破口大罵,那逆孫沒錢?
他空手套白狼,騙了西市署官吏們整整一千萬錢。
收下錢不說,還讓人親手將罪證奉上。
西市三署啊,大小官吏幾十人一個都沒跑掉。若不是他于心不忍,千萬的金額,幾十個人頭落地了。
那筆錢現(xiàn)在還沒下落呢,但到了誰手里,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若不是他壓著不讓查,一心秉公執(zhí)法的孫伏伽豈能善罷甘休?
只是,此事他不能說。
李欣也在心里冷哼,李象怎會沒錢?他阿耶可剛給李象送去了一千段帛,不,不是送,是被騙。
阿耶回去后,氣得破口大罵,言說被那小兒騙了。那小兒裝的人畜無害,實則老奸巨猾,根本不是省油的燈。
他把所有人都給騙過去了。
只是他也不能說。
唯有李治不明就里,看看那個,看看這個,時而走神。李象居于東宮,他對李象沒什么印象,也不親近。
沒什么好說的。
“好,耶耶便答應(yīng)你,不收他的賭注便是。”李世民面上笑著,暗地里咬著牙道。
“嗯,這樣做最好了。兕子聽人說,十賭九輸,賭桌上形勢變換比戰(zhàn)場還快,前一刻還大勝,下一刻便是大輸。”李明達認真道:“耶耶小心輸哦。”
“是是,兕子說的太對了。”李世民表面不住點頭,暗地里撇嘴。
笑話,他會輸?
那小兒已經(jīng)去咸陽縣衙赴任了,終究是沒有博弈過他。
當然,沒有人知道李世民其實驚出了一身冷汗。
就在他為那小兒派去八名護衛(wèi),名為護衛(wèi)安危,實則兼顧監(jiān)視職責(zé),以防那小兒哪天一個不樂意,偷偷跑去當隱士。
可是,就在他派去的當天。到了晚上,護衛(wèi)便傳來消息,李象消失了。
這一消失,便是數(shù)日時間。
直到方才,李象入了咸陽縣衙,李世民才重新得知他的消息。
當真是把李世民暗地里驚得心都快跳出來了。
他雖是在笑李象沒能博弈過他,終是輸了,乖乖去上任了。又未嘗沒有李象沒有消失去做隱士的慶幸。
“哼,不管怎么說,終是朕贏了。”李世民偷偷得意。
任那小兒聰慧無人能及,八斗的才華,現(xiàn)在不還是“馬上上任”了。
拈起毛筆,李世民在重新鋪好的宣紙上書寫起來。
“貞條障曲砌,翠葉貫寒霜。拂牖分龍影,臨池待鳳翔。”
這是李世民的一首詩《賦得臨池竹》,頗為契合此時情境,遂一揮而就。
逆孫,你隱藏身形于竹林,朕如今分清了龍影,更在咸陽種下一片竹林,等待你這只雛鳳棲息,飛翔。
“呀,耶耶書的真好,字竟有躍然紙上之意。”李明達拍著一雙小手,抿嘴笑道。
“阿耶的飛白體越發(fā)的臻至圓滿之境了。”李治也佩服道。
“大父要把字寫飛了。”李欣揉揉眼睛,一副不可思議模樣,驚叫道。
“哈哈,一群小馬屁精。”李世民大笑,又忍不住掐腰。
氣氛彷佛又回到了最初歡快,融洽的時刻。
李世民滿意無比,正要寫下自己的名跋,再蓋上印章,可封裱傳世。
“陛下,東安郡王入咸陽縣衙一時三刻,又......扶棺而出。”內(nèi)侍瑟縮著身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稟道。
“......”李世民筆一劃,整副飛白書法,毀于一旦。
李世民胸膛起伏,瞅著先前還讓他得意非凡的作品,此刻感覺卻像是在嘲諷自己。
李世民真切的感受到了造化弄人,抑或冥冥中自有天意。
當年他寫這首《賦得臨池竹》,為了押韻,寫錯了一字。將“貞條障曲砌,翠葉貫寒霜。”寫成了“貞條障曲砌,翠葉貫春霜”。
春天怎會有霜呢?
此錯誤被虞世南發(fā)現(xiàn)了,他寫了一首詩相和,《賦得臨池竹應(yīng)制》:“蔥翠梢云質(zhì),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風(fēng)影,流搖防露枝。龍鱗漾嶰谷,鳳翅拂漣漪。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
最后兩句“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
隱晦的提醒他,用錯了字,只有到冬天才能談竹子的耐寒。他遂將“春”改成“寒”,即“翠葉貫寒霜。”
如今看來,難道真的冥冥中自有天意嗎?
虞世南語句中,“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難道早已暗示了今日的一切?
他以為看清了此兒欲藏身于竹林,遂為他栽好了竹林,供他棲身,并耐心等待他飛翔的一日。
殊不知,對其本性,自己到頭來根本一無所知。
難道真的要到“凌冬”,才能看清他的本性嗎?
面色陰沉不定良久,李世民突然狠狠一丟毛筆,咬牙吐出兩字:“逆孫。”
“你究竟意欲何為?”
“‘歲寒’就是你所求么?”李世民冷聲道。
帝王一怒,噤若寒蟬。
殿中眾人一時都不敢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