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六角疊絲茶席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過高大的鐵藝窗戶,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柳青站在空曠的廠房中央,深吸一口氣,空氣中還殘留著舊工廠時期的機油味,但更多的是新鮮柳條的清香。

“青姐,牌子掛好了!”張磊在門口喊道。

柳青走出去,抬頭看見“清河柳編工坊”七個大字已經穩穩地懸掛在大門上方。

這是村里老木匠用廢棄的柳木邊角料拼成的,質樸中透著匠心。過去一個月,這個廢棄多年的工廠在他們的改造下煥然新生——

東區是原料處理和倉儲,西區是編織工位,北面隔出了設計室和辦公室。

“爺爺呢?”柳青環顧四周,沒看到老人的身影。

張磊推了推眼鏡:“一早就來了,在西北角那兒搗鼓什么,不讓人靠近。”

柳青好奇地走向廠房西北角,繞過一堆剛到的葛藤原料,眼前的景象讓她停下腳步——

爺爺正蹲在地上,精心布置一個小型盆景:一棵虬勁的老柳樹模型,樹下是微縮版的石桌石凳,甚至還有幾個拇指大小的柳編筐模型。這分明是他們老家院子的迷你版!

“爺爺...”柳青輕輕喊了一聲。

爺爺頭也不回,繼續調整著盆景的角度:“人挪活,樹挪死。把這'根'帶上,柳編的魂就散不了。”

柳青望著那微縮盆景,眼眶漸漸發熱。她蹲下身子,指尖輕輕觸碰老柳樹模型粗糙的“樹皮”,像是觸碰著老家院子里真實的溫度。

“爺爺,我懂了。”柳青聲音帶著哽咽,“不管走到哪,咱柳編的根,都在這念想里,在咱對老手藝的守著里。”

爺爺這才緩緩轉過頭,眼角笑出深深的紋路,把柳青的手攏過來,放在那小巧的柳編筐模型上:“咱祖祖輩輩攥著這門手藝,就像攥著咱的魂。往后你不管在廠房里編大物件,還是教旁人學這手藝,都得記著,這根扎在哪,柳編的活氣就活在哪。”

柳青使勁點頭,看著爺爺專注又帶著期許的眼神,心里那股要把柳編好好傳下去、讓更多人看見的勁兒,燒得更旺了。

---

“叮——”

“您的商品'六角疊絲茶席'已售罄”。

這才上架三小時啊!

張磊趕緊點開商品頁面,30個柳編茶席全部賣光,連預售鏈接下的200個六角疊絲茶席名額也被一搶而空。評論區炸開了鍋:

“求補貨!這工藝太絕了!”

“是真正的'編筐李'傳人作品嗎?”

“愿意加價買,賣家看到我!”

旺旺私聊消息:

【竹韻茶舍:您好,我們想訂購500套六角疊絲茶席,12月底前交貨,能否接洽?】

“500套!時間有點緊,接!不過需要付30%定金。“

工坊里,十二個學徒整齊地坐在工作臺前。柳青站在一塊白板前,上面畫著“六角疊絲“的分解步驟圖。

“李阿婆的技法關鍵在于起底六針,交叉疊壓...“柳青盡量模仿爺爺教她時的語氣,“注意看第三道緯線的穿法...“

臺下,張曉雯劉秀蘭等年輕人學得很快,但幾位中年婦女卻面露難色。王嬸舉起手:“青丫頭,我這老花眼看不準這么細的紋路啊。”

柳青正想解釋,爺爺突然從后排站起來,走到工作臺前。

他拿起柳條,手法突然變得極其緩慢,每一個動作都像被分解了:“看,不是用眼看,是用手感。”

當爺爺放慢速度,那些看似復雜的步驟突然變得清晰可見。王嬸眼前一亮:“哎呦,這么一來就明白了!”

爺爺的方法立竿見影。到中午時,連最慢的學員也能編出像模像樣的六角底了。

但柳青心里清楚,即使這樣,要完成500套茶席也有點緊迫。

柳青說:“我們這批貨得繼續協作化生產的辦法。”

分工模式很快見效。李阿婆負責最核心的紋樣定型,爺爺監督關鍵節點,六位手巧的婦女負責主體編織,張曉雯等年輕人做前期處理和后期修整。柳青則來回巡視,隨時解決問題。

但第三天,麻煩來了。張磊盯著電腦屏幕,額頭滲出冷汗:“系統出問題了。”

柳青湊過去看,只見ERP系統里的庫存數字亂跳——明明已經完成87個茶席,系統卻顯示只有53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汾西县| 贵港市| 卫辉市| 息烽县| 遂昌县| 彰化市| 安化县| 鸡泽县| 临邑县| 连州市| 汾阳市| 资溪县| 弥渡县| 若尔盖县| 翼城县| 隆尧县| 务川| 沈丘县| 万全县| 都昌县| 高州市| 青海省| 仪征市| 松江区| 延津县| 永平县| 郴州市| 郯城县| 新余市| 凤庆县| 余干县| 峨山| 濮阳县| 咸丰县| 建阳市| 克山县| 天水市| 灵台县| 崇文区| 梓潼县| 苍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