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連夜趕工
- 重生歸來我靠祖傳編藝發家了
- 童雁
- 1447字
- 2025-08-16 13:18:30
“怎么回事?“
“系統無法識別部分半成品。”張磊苦惱地抓頭發,“手工制品每個都有差異,不像標準產品...”
正說著,爺爺走了過來,手里拿著兩個茶席:“這個合格,這個不合格。”
柳青仔細對比,發現不合格的那個只是六角紋略有些不對稱,不仔細看根本發現不了。
“爺爺,客人不會注意到這么小的差別...”
“我會。”爺爺把不合格的茶席扔進返工筐,“六角疊絲之所以結實,就是因為紋路精準。差一絲,承重差三成。”
張磊突然拍桌:“我明白了!系統缺的是'匠人質檢'模塊!”
他連夜修改程序,新增了一個“認證”功能——只有爺爺或李阿婆掃碼確認的產品,才會被計入合格庫存。
凌晨兩點,當新系統終于調試成功時,倉庫里只剩下柳青和張磊。月光從窗戶灑進來,照在堆積如山的柳條上。
“謝謝你。”柳青打了一個哈欠說,“沒有你,我們早就亂套了。”
張磊笑了笑,鏡片反射著月光:“我爺爺以前也是編筐的。他總說,手藝活講究'人隨物性,物順人意'...”
交貨日前三天,危機再次降臨。盡管日夜趕工,合格茶席仍差127個。更糟的是,李阿婆因過度勞累發起低燒,被送回家休息。
“完了...“柳青癱坐在工作臺前,眼前發黑。違約金將掏空他們所有的利潤,更會重創剛剛建立的聲譽。
“慌什么。“爺爺的聲音從身后傳來,“去把西屋第三口箱子搬來。”
柳青迷迷糊糊地跟著爺爺回家,看著他打開一個塵封多年的木箱。里面整整齊齊碼放著數十個精美的六角疊絲茶席,只是顏色已經泛黃。
“這是...“
“你奶奶二十年前編的。“爺爺輕輕拂去灰塵,“曬曬就能用。”
“沒想到奶奶也會編,不過”柳青瞪大眼睛:“這...這不是欺騙客戶嗎?”
爺爺哼了一聲:“柳編越老越韌。這些比你現編的好十倍。”
他拿起一個對著光,柳青驚訝地看到茶席邊緣有個小小的“月”字——奶奶的名字。
柳青一邊挑揀一邊贊嘆“姜還是老的辣,沒想到爺爺還留了一手。”
“青丫頭,你從小就是爭強好勝的性格,如今既然打算把柳編傳承下去,就一定要記住,‘商業之道,寧丟訂單,不丟品性’不能急功近利。”
爺爺緩緩說道,
“這次是趕巧了有存貨,別以為我老頭子什么都不懂,以后再接急單可就沒這么幸運了。”
柳青也暗暗反思。
下定決心再接單要估算好時間,不能這么加班了。上輩子就是加班累死的,重生不知不覺又走了加班的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總不能兩輩子都是被累死的命!
精選90個保存完好的老茶席,與新編的一起進行特殊處理。
爺爺調了一種秘方藥水,既能消毒殺菌,又能讓老柳條恢復韌性。
最后一晚,整個工坊燈火通明。柳青來回奔波,協調各個工序;
王寶貴帶著年輕人們做最后的修整;張磊緊盯著系統數據;爺爺和李阿婆坐鎮質檢臺,像兩尊門神。
凌晨四點,第500個茶席通過檢驗。
快遞車開走后,工坊里一片寂靜。學徒們橫七豎八地睡在工作臺邊,爺爺也靠著一邊打起盹。
只有李阿婆還醒著,手里慢慢編著一個小巧的六角杯墊。
“阿婆,您休息會兒吧。“柳青輕聲說。
“人老了,睡不多。“阿婆笑著遞給她那個杯墊,“這個送你。
六角疊絲編的小物件,放床頭能鎮噩夢。“
柳青接過杯墊,發現背面用紅繩編了個小小的“安“字。
“謝謝阿婆。”
柳青把杯墊小心收進衣兜,轉身出門。
柳青去鎮上買了早餐,工坊飄起米粥和肉包子的香氣,她挨個叫醒大伙,又端著碗走到李阿婆身邊。
“阿婆,忙活這么久,吃口熱乎的,吃完咱回家歇一天!”
李阿婆眼角笑出深深紋路,接過碗時,杯墊在她掌心晃了晃,“好哇,這群小皮猴也該松快松快咯”。
眾人圍坐,粥香混著笑聲,沖散趕工的疲憊。
關上工坊門和爺爺一起走在回家路上,陽光透過梧桐葉灑下來。柳青摸摸兜里的杯墊,想著這一天的休息,該好好陪陪爺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