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四人策馬南下,杜綾綾總是有意無意纏著龐煖說話。野孩子與魏無忌知機與龐杜二人拉開距離,用魏無忌的話來說,就是幫綾兒也只能幫到這里了。
野孩子一路上見道路險峻,山勢雄偉,不禁疑惑道:“無忌兄,這苴國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何以速亡?”
“無明君,缺忠臣,少壯士,在位者目光短淺,膽小如鼠,貪腐如狼,民不附,親不近,縱有雄關壯城,也不得不亡。”魏無忌形色頗為輕松,點點指指道。
“小亥,你說你不會騎馬,我看你騎術還不錯啊。”魏無忌旋又隨意道。
“在野狼傭兵團,我曾暗中留意百里青他們如何上馬下馬,如何控馬縱馬,故心中有數,只是與無忌兄相比,還是自愧不如。”野孩子道。
“云師母傳你那一式劍術,可有領悟?”魏無忌道。
“約略領悟一些,只是使出來威力不顯。在腦海里觀想時倒也順暢,可持劍時卻頗為力不從心,不知何故。”野孩子略顯苦惱。
魏無忌笑道:“那是你未習過呼吸吐納之術,真元內力全無,故使不開絕世劍術。待你到蜀山后習得雷宗馭氣之法,劍術威力自顯。”
說話間卻見龐杜二人停在前方小路,見野孩子二人前來,杜綾綾道:“你倆人走得恁慢,前方就是陽安關。入關之后就是石牛道,道路險峻異常,我等不可再行分開了。”
“不識好人心。”野孩子喃喃道,聲音甚是低微。
陽安關倚山而建,雄峻非常,關上秦軍黑色大旗飄揚,守衛森嚴。魏無忌與龐煖相顧搖頭,俱自嘆息一聲。
杜綾綾與野孩子道:“他二人發什么抽風,又是搖頭又是嘆氣的?”
龐煖苦笑道:“陽安關西控巴蜀,扼強秦南下之咽喉,地勢險要,稱之為天下之至險也不為過,令兄泮王子見不及此乎?”
魏無忌嘆道:“蜀王輝欲舉事,必先遣壯士偷襲陽安關方可有成事之機。陽安關進可虎視雍州,退可守巴蜀,實兵家必爭之地。”
杜綾綾與野孩子俱搖頭道:“聽不懂你們在說什么。”
杜綾綾早備得通關文牒,龐煖三人持傭兵銘牌,守關士卒查驗無誤放行入關。出關后四人徑向石牛道,野孩子又聽得魏無忌與龐煖一路上談笑風生,或道陽安關外松內緊,秦兵或是早有防備,或言這石牛道又稱金牛道,末代蜀主竟然利令智昏腦殘至此,千辛萬苦替虎狼之秦開辟道路,只為了滅亡自己。野孩子與杜綾綾緊隨而行,卻發現自己竟然完全插不上話。
野孩子一路行來,見大山連綿,亂石橫空,兩旁懸崖絕壁上可摩天,時有溪澗急流奔騰咆哮,虎嘯猿啼之聲不絕于耳,更有險峻處需得下馬,一人一騎牽馬而過,心道這比前番所經秦嶺更為險峻,世間竟有如此險絕之地,實是可怖可畏。
途中偶見飛禽走獸,龐煖引弓搭箭,無不應弦而下。野孩子不覺技癢,手發飛石,竟也是百發百中,魏無忌見了嘖嘖稱奇。杜綾綾備有干糧,魏無忌燒烤一絕,四人喝酒吃肉,旅途倒也頗為有趣。偶有盜寇強賊剪徑,杜綾綾亮出苴山盜令旗,自通行無阻。約走得三五日,終于到了蜀郡成都。
野孩子見成都城墻遠不及大散關高大雄壯,尤其城西少城高不足一丈,想起魏無忌廝殺時的情景,估計魏無忌一個騰躍就可掠上城墻。
城頭早豎起蜀國大旗,迎風招展。城門守衛森嚴,時有斥侯快馬進出。龐煖四人徑到城西少城,在與杜凌霄約定地方果然見到一老一少兩名苴山盜,在那擺著小攤兒,賣一些山藥。那負責接頭的苴山盜眾見了杜綾綾大喜,慌忙過來見禮。那年少的盜寇知機跑去報信,不消片刻就見杜凌霄與一青年男子帶著一小隊蜀兵匆匆趕來。
野孩子心道,這必是那泮王子了。見面互通姓名,果然是蜀國前朝王子杜泮。留神細看,見那泮王子果是相貌堂堂,儀表非凡。言談舉止,頗有豪杰之風。既與龐煖談笑風生,又與魏無忌口角春風,同時不忘與野孩子寒喧兩句。看其神態,竟是對龐煖三人一視同仁,并未因野孩子和魏無忌年少而有半點輕視。
突聽得杜凌霄道:“龐兄,龐總教習,若非堂兄識破,我幾乎不知龐兄竟是當今天下第一神射手。你瞞得我好苦。”
龐煖老臉微紅,尷尬道:“請杜魁首恕罪,非有意相瞞。只因某欲侍奉家師,故借道西秦,如不隱姓埋名則去不了荊楚。只是泮王子眼神如炬,憑只言片語,蛛絲馬跡,便知端的,教龐某嘆服。”
泮王子笑道:“此小技也,我杜泮何德何能,能得龐兄弟如此贊譽?今蜀王雖然年少,卻頗有英雄氣概,聞龐兄弟與魏兄弟亥兄弟欲來蜀國,甚是高興,言三位來時,急速通報,務必請至王宮相見。”
龐煖三人計議,決定一同入王宮見蜀王。魏無忌的意思是既來之則安之,野孩子的意思是他還從沒見過王宮呢,開開眼界總是好的。
六人六騎,在士卒的簇擁下向東城而去。到得王宮,早有人通傳,宣龐煖等人正殿見駕。
大殿上蜀王一身常服端坐,兩壁廂有戎裝戰士拱衛。龐煖三人以客禮見過蜀王輝,蜀王賜座。野孩子見蜀王跟韓憑差不多大,大約十五六歲年紀,目光炯炯,英俊中透著剛毅。
蜀王開言道:“三位先生入蜀賜教寡人,必以為小子輝何不自量力如此,居位未穩,民心未附,即起事抗秦乎?”
龐煖與魏無忌相顧駭然,不意蜀王竟直白如此。龐煖正聲道:“想來大王必有原由,某等愿聞其詳。”
蜀王切齒道:“小子輝是不得不反!三位不知,小子輝自幼與武王相善,眾家兄弟中數我與蕩兄關系最好。數年前武王于商雒蒙難,人都道吾兄是舉鼎而亡,孰不知蕩兄是被賊子倡婦暗算偷襲而死。我探得真相后,寢食難安,錐心泣血,憤恨欲狂,恨不得手刃倡婦賊子,只恨年幼力有不逮,故明知夜月與魏冉有除我之心,吾也絕然入蜀,決心反之,雖死不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