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6,為什么隱士偏愛終南山?
- 陪你一起隱于野
- 沙棗樹林
- 2592字
- 2024-11-12 11:00:21
為什么隱士偏愛終南山?
終南山隱士,意指隱居終南山的修行人士。
我國秦嶺山脈中有一座在歷史典籍和影視劇中都赫赫有名的終南山。傳說,歷史上有很多隱士和高人隱居在這里,有的還得道升仙,長生不老。
在終南山,不僅僅是一個自然的存在。古代,終南山是士大夫和知識分子進退朝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退守之地。如今,它仍然是全國乃至全世界為數不多的、還存在住山隱修者的地方。
談到選擇終南山隱修的原因,藏傳佛教上師益喜寧寶堪布談了他的看法。2003年至今,堪布上師已陸續在終南山行持近10年。他告訴記者,從隋末靜靄率領徒眾入終南錫谷隱居并建七十二茅蓬至今,住山隱居修道之風從未間斷,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終南山的人文環境為隱修者提供了基本保障。健談的堪布上師感慨道:“終南山自古就有隱居修道的傳統,這里的山民對隱修者也心懷尊敬。在終南山搭建一處茅蓬,往往會得到當地山民的支持,林業部門也不會過度干涉。如今,在山里可以隨意搭建茅蓬而無人干涉的現象,恐怕只能出現在終南了。”
對于選擇終南山隱居修行,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的弟子、佛教律宗祖庭凈業寺方丈本如法師也有自己的體會。在終南山修行了近20年的本如法師說:“終南山北抵黃河,南依長江,西遙昆侖,東指大海,有王者之氣。祖師大德,多聚于此。在這里修行的隱士規格都很高,一般都是國師級,出現過智正、靜淵、普安、靜藹、靈裕、虛云等多位高僧大德。而且終南山有一種‘氣場’,能直通人心,在這里修道易成。正如高鶴年先生在《名山游訪記》所寫:名山修道,終南為冠。”
都說“終南自古多神仙”,傳說講得玄乎其神,但終南山確實是我國道教文化的發祥圣地道教鼻祖,老子曾經騎著青牛在這里講經說道,終南山的樓觀臺就是老子講經的地方。
經過多個朝代的發展,不斷有人在這里建造寺廟、道觀。在終南山這里,更是產生了多個道教流派并蓬勃發展。
各朝各代,一些官場失意的人想找個地方遠離紛爭,喜歡選擇來到終南山。遇到戰亂的時候,民間的老百姓也會拖帶家口逃到終南山里來躲避戰爭。
終南山一直幽深恬靜,儼然成為了世間凈土,成為了出世文化的歸宿地。加上這里自然風光宜人,適合居住,早在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
綜合人文和自然兩大因素,就引得后世不斷有人來到這里修身養性,追求淡泊名利的生活。
如今的終南山中已經沒有了古代那種政治型隱士。在他們當中,信仰佛道教的隱修者占大多數。另外一部分,則是生活型隱士。他們隱居終南,是出于個人精神追求,或者個人對原有生活方式的放棄,自愿追逐安寧樸素的生活。他們選擇隱修,有的是因為感情失意,有的是因為經濟窘迫,有的則是因為個人對原有生活的深刻反思……
提到隱士,很多人聯想到的是餐風露宿、仙風道骨的方外之人,總覺得那是古代的人群。其實,在現代的中國,依然有不少隱士活躍在深山里,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
陜西的終南山是中國的隱世名山,據說這里已經聚集了五萬名隱士。
這些隱修者中有為信仰而來的和尚、尼姑、道士、居士,也有為追尋清凈、淡薄的生活而來的普通人;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學界有仵子華,也有剛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除中國人,還有來自日本、韓國、法國等國的“老外”。
固然,有些人是真心歸隱,與自然為伍,過來找尋內心的平靜與祥和。但人一多,總會有一些人偏離良好的初衷,撈上了偏門。
終南山是道教文化的發祥地,歷史上有許多隱士和高人在此隱居。真隱士的生活:真隱士穿著樸素,生活簡單,內心滿足,與自然和諧相處。假隱士的行為:假隱士利用隱士的名聲,欺騙游客,開設培訓班,影響了終南山的寧靜。
當代的終南山隱士
到了當代,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更是將終南山塑造成了一個有傳奇色彩的洞天福地。
一波又一波現代隱士為了脫離城市喧囂和忙碌生活,紛紛來到終南山尋找新的生活。
不論從終南山背后的人文含義,還是本身的自然風景,都能讓一些忙碌已久的人們找到暫留這里的理由。
在終南山深處,這群真正的隱士穿著粗布麻衣,吃著粗茶淡飯,住在簡陋的茅屋里。
他們白天會出門采摘野菜,還堅持在山間小路上漫步運動,來保持體力。他們用自己的辛勤勞作來獲取食物,雖然簡單,但內心滿足,因為這是他們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
到了傍晚,隱士們的精神生活可謂豐富。有的隱士會在家門口的竹椅上閉目冥想,喝茶賞月;有的隱士會在家中鋪上畫紙,揮灑筆墨,將白日里的靈感變成畫作。
有的隱士會將多日所想變成文字,書寫著隱居生活的心得感想;有的會走到山間找塊干凈的巖石,就地打坐或欣賞落日美景。
他們的生活步調盡量保持和古代的隱士一樣,除了必須使用的現代物品之外,盡量減少來自現代社會的干擾。
很少有人能做到像這群真隱士一樣,拋開現實社會的糾葛,放開充滿誘惑的物質生活,回歸自然,來尋找純粹的自我。
有的隱士本身就是道觀里的出家人,年齡不小,適應這樣的簡單古樸的生活并不困難。但也有不少青年人慕名來到終南山,租個房子過起了隱士生活。
在同齡人都在忙碌工作、加班熬夜的時候,他們卻已經過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園退休生活。
那些跟風而來的假隱士
隨著終南山的隱士數量越來越多,隱士群體的“質量”也變得大不如前,成分開始復雜。
固然,有一些真心厭倦了城市生活的普通人,來到終南山暫時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還有些好奇心起的人,慕名而來看看傳說中的隱士到底是什么樣。這類人屬于過客游人,他們就像來到任何一個風景區旅游一樣,匆匆來匆匆去。
此外,就是一波跟風而來的假隱士,看中了這邊的風水寶地,竟然懷著各自的目的留了下來。
有的假隱士利用外界人對終南山隱士的好奇心,動起了騙財的歪念。他們四處游走在終南山中,遇到路上的游人就開始巧言令色,開始騙錢。
有些游人找終南山隱士,期待尋求心靈解脫。假隱士只能編造謊言來忽悠人。可等這些游人反應過來,為時已晚。假隱士早就消失在終南山中,哪里找得到。
個別假隱士因為終南山隱士的名氣越來越大,想辦法在終南山開起了“隱士培訓班”。不明就里的人們遠道而來,還真報進了培訓班。既然有人在這里學習,就免不了要消費。
由此衍生出來的各類店鋪也就跟著扎堆開起來了。這股熱鬧勁,哪里還有隱居之所的樣子,已經變成了一個度假風景區。
于是,終南山上出現了這樣奇怪的現象。一邊是尋求內心自由的真隱士,哪怕淡薄樸素,也能超然物外。
另一邊是投機取巧的假隱士,野心勃勃撈錢,還貪得無厭。終南山當地居民提到,現在的終南山大概六成都是假隱士,剩下兩成是逃避現實暫居此處的人,還有兩成才是真正修行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