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激素:關于冒險、競爭與贏
- (美)卡羅爾·胡文
- 1486字
- 2024-11-14 17:15:45
◇女性主義者的反擊
我完全可以大聲呼吁他人控制情緒,冷靜地評估科學假設,但說實話,女性也確實有充分的理由對性別差異背后所謂的生物學原因表示懷疑。歷史上的科學家、哲學家大多數是男人,他們向來毫不掩飾地闡述女性“低劣”的所謂生物學基礎。[35]我很遺憾地說,罪魁禍首就是史上最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在他的第二本著作《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出版于1871年)中,達爾文為男人更強大的“智力”擺出了證據:
兩性在智力上的主要區別體現在,不管從事什么工作——無論是需要強大邏輯思維、推理能力或想象力的工作,還是僅僅運用感官和雙手的工作——男性都能比女性取得更高的成就。如果你列出兩份名單,在詩歌、繪畫、雕塑、音樂(包括作曲和演奏)、歷史、科學、哲學等領域最杰出的男性和女性,每個領域列出6位,那么這兩份名單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如果男性在如此眾多的學科上都明顯超越女性,那么男性的平均智力肯定就高于女性。[36]
達爾文觀察到的現象確實不假,在那個時代的杰出思想家和藝術家的名單上,男性的比例很高,但似乎連他都無法擺脫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文化范式。從今天更加開明的角度回看當時,我們完全可以提出一個備擇假設:女性只是被主要由當時社會施加的限制束縛,并不是她們天生就智力比較低。在維多利亞時代,盡管英國女王自己是女人,但普通女性基本上是不能受教育的。直到《人類的由來及性選擇》出版的幾年前,倫敦大學才破天荒錄取了女學生(首批僅錄取9人),而且就算錄取了,最后發給她們的也不是正式的學位,而是“結業證書”。如今,就在達爾文自己所在的生命科學領域,女博士的人數已經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男博士。[37]可見,就算學術成就偉大如達爾文,也會犯重大的錯誤。
你可能意識到了,勞倫斯·薩默斯的觀點其實和達爾文的觀點異曲同工,只不過薩默斯說的是男性的“智力”的變異程度大于女性,而不是平均值大于女性。薩默斯的立場比達爾文堅定,但科學家也和其他人一樣,容易受成見和文化偏見的影響,因此對待觀點時必須謹慎。人們駁斥了薩默斯的觀點,因為他的結論激起了強烈的負面情緒,但我們不應該忽視這樣一種可能,即薩默斯本人,或者他引證的那些科學家,可能過于熱衷于尋找支持男性中心主義現狀的解釋了。偏見是雙向的。
每個人的思維與工作方式都免不了受偏見的侵蝕。從古至今,文化范式都在或多或少地影響著性別差異的科學解釋,從而支持那些將性別差異“粉飾”成“天注定”的假說。舉例來說,直到20世紀初,女性一直出于“科學的”原因被排除在職業體育之外。1898年,德國《體育教育雜志》的一篇文章寫道:“身體的劇烈運動能使子宮移位、松弛,甚至脫垂、出血,從而導致不孕,讓女性無法孕育強壯的孩子,無法達成其人生真正的使命。”[38]這種歪曲科學以達到邪惡目的的行為,可謂由來已久。再舉美國“優生運動”一例:1931年,美國29個州頒布法律,允許人們對“基因不合適”的人進行強制絕育。哈佛大學前校長查爾斯·威廉·艾略特宣稱,優生法案至關重要,能免除各州政府在強制別人絕育的時候在道德上的后顧之憂。在該法案被廢除之前,美國有將近7萬人被推上了手術臺。[39]
另一方面,女性主義者對性別差異的科學解釋大加批評,很可能出于一種擔憂,害怕生物學被用于把女性捆綁在家務上,為父權制添一把火。這種擔憂可能有其合理之處,但它并不應該影響我們去探究這些科學假設的真實性。然而,具體到睪酮是否會造就性別差異這一實例時,這種影響卻讓研究者無端遭受了許多批評。
如果問題行為是由于社會化而產生的,那么它們必然也可以被社會化摧毀。但是反過來想,如果問題行為根植于睪酮,因此是“天生的”,我們該怎么辦?總不能閹割地球上一半的人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