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偶遇
- 我和趙構比爛
- 強中更有強
- 2190字
- 2024-11-24 00:02:00
昨天剩下來的肉,很快全吃完了。
劉巖一聲吩咐,吃飽喝足的二十騎士,重新穿戴好甲胄,翻身上馬。
“下午,我們沿著羑水向東搜索,希望能遇到金兵!”
上馬后,劉巖看向東方,說道:
“前幾天那伙金人送的羊肉都吃完了,再沒補充,可就只有啃硬邦邦的粗餅了!”
“殺金人,吃肉!”
隊伍里立刻有人高聲喊道。
“殺金人,吃肉!”
“殺金人,吃肉!”
……
眾人當即響應,紛紛大聲吆喝。
“哈哈哈哈!”
劉巖大笑,笑聲中,當先策馬向前方奔去。
‘轟轟轟’
身后,二十全身鐵甲的騎士,緊緊跟上,戰(zhàn)馬步調逐漸一致,蹄聲轟鳴,氣勢如虹。
隨時隨地保持戰(zhàn)馬同步,維持高昂的士氣和氣勢,是劉巖要求的,隊伍已經(jīng)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
距離劉巖等人數(shù)十里,羑水和湯水匯合口。
羑水和湯水都是黃河支流,在此匯合一處,進入向北經(jīng)大名府、恩州、景州等地,最后在直沽塞,即后世天津入海的黃河。
這段黃河,又稱‘濟水’河,其實是黃河古道,水量遠比不上改道后,走南京路,山東,淮南入海的黃河主干。
黃河水道,尤其是下游水道,從來不是固定的,改道過許多次。
宋朝期間的黃河,河北、山東一帶分叉極多,水路縱橫交錯,密密麻麻,堪比后世江南。
后來為了阻擋金兵南下,開封留守杜充破壞黃河堤壩,導致河水徹底改道,水淹中原,形成后來的黃河水道。
八百里水泊梁山,就是這個時期黃河幾大支流匯聚而成,后來黃河改道,湖水慢慢干枯,至后世完全消失,只剩一個東平小湖。
這卻不提。
羑水和湯水匯合口處。
一艘大船緩緩靠岸。
數(shù)十宋兵絡繹下船。
最后,一名身著大宋親王黃色華貴朝服,披著精美披風,頭頂莊嚴冠帶的少年,在一名緋紅色官服文官的陪同下,跟著下了船。
“殿下,此地距離相州不遠,可去相州尋汪伯彥相公,請他安排船只,送我們過洹水,北上中都,去大應府!”
穿緋紅色官服的文官,下船后對少年說道。
瞥了這個官員一眼,少年不置與否,只是微微頷首,表示同意。
這個少年,正是被欽帝趙桓授予議和使者,北上和金人議和并兼任人質的趙構。
趙構心里清楚,此番議和,他這個正使不過是擺設,真正和金人議和的,是這個兄長趙桓的心腹,資政殿學士,兵部尚書,副使王云。
不止如此,王云還擔負著一項任務,監(jiān)視晉王,防止趙構中途退縮,不去金國。
這種情況下,趙構如何會待見王云?
一路上,話都沒和他說幾句。
再次被逼著去金國當人質,趙構的心情五味雜陳。
“如果我是官家,怎會被派去當人質?”
再次上路后,念念不舍的看了眼身后,想起自己莫測的前途,冷冽寒風中,趙構驀然冒出一個念頭。
以前的他,從未想過當皇帝。
原因很簡單,大哥趙桓是嫡長子,禮法上的第一皇位繼承者,父皇趙佶最喜歡的又是三哥趙楷,怎么算皇位都輪不到他頭上。
畢竟,他不是劉巖,不知道靖康之恥,不知道北宋即將滅亡,更不可能知道,趙佶和趙桓,乃至除他外,所有皇室子弟都會被金人擄去北方。
但此時此景,趙構卻忍不住想。
如果他是官家,朝廷無論如何都不會讓他去金國當人質。
如果他是官家,可以下令朝廷南遷,避開金兵鋒芒,逃離危險,如去年趙佶那般。
如果他是官家,可以讓趙桓去當人質……
如果他是官家……
總之,如果他是官家,好處太多了。
只是,這么美好的愿望,也只能在心里想一想了,即將去金國當人質的自己,永遠沒這個機會。
念及此,趙構難掩悲色。
他的勇氣,早在當初第一次入金營時耗光了,事后每次回憶,都忍不住膽戰(zhàn)心驚,渾身無力,半夜驚醒,再也不想面對恐怖的金人。
穿過某片樹林,隊伍來到一個山坡。
“王副使,早上出發(fā),至今尚未休息過,士卒都走累了,吩咐隊伍歇會吧!”
再次想起那些可怕的金人,趙構心生畏怯,不愿前行,此時恰好看到隊伍中一名士卒走路艱難,靈機一動,向王云說道。
副使王云本想拒絕,但看了看周邊,眾士卒的確有些體力不支,想了想,終究答應了。
帶著官家指令,王云必須保證把晉王送到金國,所以路上一直催促眾人趕路,長途跋涉許久,眾人的確累了。
加上趙構畢竟是皇子,這點面子還是要給。
于是,眾人在山坡駐步,吃些食物,歇歇腳,準備休息一段時間繼續(xù)趕路。
‘踏踏踏’
正在休息時,山坡遠處,突然傳來急促馬蹄聲,立刻驚動了在休息的一干人,士卒紛紛起身警戒。
“難道此地還有金人?”
被士卒拱衛(wèi)著的趙構,勉力保持表情平靜,眼睛死死盯著馬蹄聲傳來的方向,向王云問道。
王云此刻也臉色發(fā)白,聞言強自露出笑容,說道:
“康王殿下勿憂,我們是議和使者,即便遇到金人,也不會難為我等!”
蹄聲越來越近,很快,兩支一追一逃騎兵隊伍,出現(xiàn)在山坡眾人面前。
讓趙構等人驚異的是,在前面狼狽逃竄的十幾個騎兵,赫然是印象中強悍兇狠金人,后面二十緊追不舍的騎兵,竟然是大宋馬軍!
“殺!”
‘嗖嗖嗖’
‘踏踏踏’
……
追擊的大宋騎兵,口中喊殺聲不斷,策騎追趕的同時,還紛紛搭弓射箭,不斷射擊前方金兵,坐下戰(zhàn)馬步調出奇一致,蹄聲錚錚,轟隆隆,宛若驚雷。
尤其是追在最前面的那名鐵甲騎士,手持一張?zhí)刂拼蠊R上射箭,每一箭都力道十足,準頭驚人,鉉聲響過,均有一名金兵落馬。
這些金兵皆全身披甲,看起來皆為精銳騎兵,不懼尋常飛箭襲擊。
事實上也是如此。
追擊的宋軍中,除了領頭鐵甲騎士外,射出去的箭均不能貫穿金兵鐵甲,他們的目標也不是馬背上的金兵,而是其坐下戰(zhàn)馬。
唯有那名為首鐵甲騎士,每一箭都直奔金兵后背,箭無虛發(fā),箭箭貫穿鐵甲防護,頃刻間射死五、六個金兵。
轟隆隆~~~
戰(zhàn)馬奔騰,向著東方疾馳而去,轉瞬間消失在山坡上眾人視線中。
只留下地上躺著的六具中箭尸體,和無人操控,漫無目的走動的戰(zhàn)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