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那個時候的構妹還是男的?不對,是還有男人氣概?”
手托下頜,劉巖眼睛微瞇,默默思忖。
許久,勉強接受了,這本來無論如何也不會承認的觀點。
人性所然。
十八歲的愣頭青,確實有可能不怕金人。
畢竟,那時候的構妹,搞不好都不知道金人代表什么!
但是,趙構擅射?
還在和金國皇族子弟的射箭比賽中,展現出‘三矢一連中’的箭術水平,讓金人大為驚嘆?
這話老子咋那么不信呢!
劉巖表情古怪。
真不是大宋朝廷放出來的煙霧彈,忽悠百姓的話?
他第一時間想到,必然是大宋朝廷造的謠。
但轉念一想,大宋朝廷,或者說欽帝趙桓,為什么要給趙構揚名?
皇帝給親弟弟揚名,這不扯蛋么?
不怕皇位受到威脅?
劉巖百思不得其解。
因為,他想起來了,史書上的確有這方面的記載。
所以,構妹也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甚至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不可思議!
劉巖仿佛發現新大陸。
過往思維盲區的新大陸。
果然,萬事萬物都有來去因果,沒有無緣無故的因,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果。
趙構并非一開始就是妹,早期也曾是哥,少年書生氣,揮斥方遒的哥。
之所以成了人類史上數得著的軟骨頭,甚至最后認祖歸宗,改姓完顏,也是因為獨特的個人經歷,以及驢車戰神血脈加持,才得以修成正果?
那么,趙構早期經歷了什么,才讓他搖身一變,完成從揮斥方遒書生氣,到軟骨頭之最,這樣的華麗轉身?
手摸下頜,劉巖結合前世歷史記載,津津有味的開始琢磨。
作為南宋開國君主,所謂的大宋中興之君,趙構的生平,后世記錄很詳細。
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大觀元年五月二十一日出生,一出生就被封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尉、蜀國公,翌年又進封為廣平郡王,加鎮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
一歲娃娃知道個屁,這么多官銜看看就好,不必深究。
另外,據記載,趙構‘資性朗悟,博學強記,讀書日誦千余言’,學習琴、棋、書、畫,尤其在書法上頗有造詣。
這段記載,十有八九是真。
無論如何都是皇家血脈,基因擺在這里,聰明,記性好,琴棋書畫啥都學,擅長書法,這些應該都是真的。
畢竟趙家有讀書的傳統,老爹趙佶還是貨真價實的文學家,藝術家,書法家,這方面沒法黑。
但據說還從小習武,甚至‘挽弓至一石五斗’,達到武學上舍生水準,這就有點奇怪了。
真不是杜撰出來的?
劉巖眉頭皺的老深。
他實在不敢相信。
‘挽弓至一石五斗’其實也沒什么了不起。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一石五斗也就一百八十斤的硬弓而已,別說劉巖,章雄都做得到。
劉巖甚至能拉開三石硬弓,和天生神力的岳飛一個檔次。
問題是,章雄屬于百里甚至千里挑一的罕見大力士,劉巖更是作弊狗,從小錦衣玉食,還花了大把精力學文的趙構,有這么大的力氣嗎?
宋朝軍隊,對弓的考核分三等。
九斗第一,八斗第二,七斗第三。
一石及一石以上為強弓手,百里挑一,極其罕見。
趙構能是百里挑一的強弓手?
劉巖絕對不信。
相較而言,他更相信趙構或許有不錯的箭術,但卻絕不相信這貨力量和章雄一個等級。
就箭術而言,趙構在金營中展現出的‘三矢一連中’,反倒好理解。
無非連射三次都中靶罷了。
稱得上箭術不錯,卻算不得神射手。
又不是十矢連中!
“箭術沒法造假,畢竟是金人所見,趙構就算后來當了皇帝,也沒那個能力造假!”
劉巖皺眉思忖道:
“但力氣一定是假的,肯定是趙構當了皇帝后,命令史官造假撰寫出來的!”
“應該如此!”
反復思索,最后,劉巖點頭,做了蓋棺定論。
后世記載的‘挽弓至一石五斗’,只是一個簡單描述,再無下文,沒有任何事實佐助,肯定是假的。
但‘三矢一連中’的見證者卻有金人,趙構哪有能力讓金人配合他造假?
趙構的個人武力,差不多就這樣,最多算個合格弓箭手而已,再往上就假了。
然后看看趙構早期經歷。
宣和三年十二月,十四歲的時候,趙構受封康王,并進拜太保、遂安慶源軍節度使等一大堆虛銜,翌年十五歲行冠禮,出居宮外府邸。
這個時候的趙構,屬于中規中矩,和大宋正常皇子差不多,沒什么值得研究的地方。
趙構出閣之際,正是大宋和金國達成海上盟約的時候,很快,遼國被滅,金兵大舉南下攻宋。
此時,趙構十八歲。
金兵圍城,要求大宋將親王和宰相送到金營為質。
欽宗趙桓指名趙構出行,前去金營當人質。
也有一說是趙構主動請纓,呸,劉巖自動忽略。
構妹本質在那放著,或許十八歲的時候的確是男人,但男人氣概必然有限,絕不會主動申請去金營
那么,問題來了,被自己親哥哥指名去金營當人質,當時的趙構心里什么感受?
趙佶一生有三十八個兒子,這個時期,排除還沒出生和早夭的,以及年紀太小不適合當人質的,夠資格當人質的皇子還有十七個。
這么多合適人選,趙桓偏偏挑了趙構,你說說,趙構心里會怎么想?
用大腿想,也知道趙構心里肯定不爽。
靖康元年,也就是今年的二月初五,因為金人以為趙構是冒牌貨,所以將他放了。
然后,嗯,今年金兵再度南下,然后趙桓又把趙構派出去當人質。
這是嫌趙構不死,非要把他丟給金人啊!
“趙構一定恨死趙桓了!”
劉巖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對上了。
一切都對上了。
正是因為這兩次被逼著當人質,才讓趙構對兄長趙桓充滿怨恨,以構妹的小心眼,十有八九連帶著把老爹趙佶也恨上了。
以至于后來寧愿被天下人唾罵,也不愿意放岳飛北上,收復中原,迎回二帝。
除了后世人普遍猜測的皇位之爭,還有這個時候積累下來的深深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