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程咬金獻寶,太子達成心愿
- 大唐:父皇,你也不想遺臭萬年吧
- 磁不生電
- 2031字
- 2024-11-15 10:18:16
大唐常朝五日一次,一般在甘露殿舉行,逢朔望日的大朝則在太極殿舉行。
今日的太極殿格外熱鬧,大太監馮用剛唱完“有事起奏”,盧國公程咬金就走出隊列,大聲嚷嚷著替子獻寶,寶物是柄造型古怪的彎刀。
程咬金稱,他的長子程懷默設計打造了這種彎刀,刀鋒銳利,結構巧妙,十分利于近身廝殺。
李世民是馬上皇帝,自有武力,當眾試用彎刀,果如程咬金所說,乃是近身搏斗的殺器。
龍顏大悅,當即宣布程懷默獻寶有功,封開國縣男,武階升為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比原本的致果校尉連升四級。
程咬金樂的合不攏嘴,向皇上叩謝后,趾高氣昂的回到了隊列中。
沿途不少人投來疑惑目光,大家都是老相識,老程家的長子程懷默啥樣還能不清楚?
不是紈绔無能之輩,但也絕非心思靈巧之人,能設計出如此精巧的兵器?
在場所有人里,有可能猜到真相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李世民。
百騎探子的信息紀錄:“太子疑似贈送程懷默寶刀…”
但李世民沒有拆穿,而程咬金也知道,他不會拆穿。
程咬金剛歸隊,于志寧就出列了,他是太子左庶子,正四品上的品階,有資格參與大朝。
一本奏書念完,滿堂寂靜。
龍椅上的李世民臉色鐵青,一雙蘊含怒意的虎目注視著于志寧。
這怒意有對太子的,也有對于志寧的。
他把于志寧放在左庶子的位置上,就是為了看顧太子,及時將太子的舉動匯報給他。
可是這種匯報只能私下進行,豈能拿到大朝上講。
于志寧失了分寸。
其他朝臣神色各異,有正直的已然臉色凝重,時刻準備著出列進諫,請求皇上對太子嚴加管教。
有心懷叵測的,暗自竊喜,太子失德,其他皇子可就有機會了。
唯有站列在最前方的幾人,神色不變,心底卻思緒轉動,頃刻間有所判斷。
“于卿,你可敢保證所言為真?”李世民不含感情的聲音響起。
于志寧后背生汗,殿下害苦我!
沉默片刻,他回道:“陛下,臣為太子左庶子,有匡正太子的職責,奏中所言乃防微杜漸。
自貞觀五年太子少師李綱離世,陛下始終未再指派太子師,與太子成長不利。
臣請陛下準臣所請,為太子指派性格剛直睿智之人為師,扶正太子性格。”
于志寧沒按照李世民的暗示改口,但為自己的行為做了解釋。
李世民握了握拳頭又松開,臉色恢復平靜,朗聲道:“于卿所奏有理,的確該為太子選個太子師。”
說話間,他扭頭看向文臣隊列最前方的房玄齡,“房相,你可愿為太子少師,替朕教導太子?”
房玄齡出列,拱手行禮道:“陛下,臣德淺行薄,兼之政務繁忙,若為太子少師,恐無法盡全心輔佐太子,懇請陛下另擇賢能。”
房玄齡的拒絕似乎沒出李世民的預料,他接著又分別詢問其他人,高士廉、王珪,甚至連長孫無忌也問了一遍,但是這些人無一例外都婉言拒絕。
殿內氣氛一時凝重,程咬金的聲音突然響起,“陛下,您呀找錯人了。于志寧說請您指派個性格剛正之人為太子師,您該找魏相呀,他最合適。”
氣氛瞬間活絡,眾朝臣,尤其是站在前列的幾人,好似恍然大悟,紛紛贊同這個提議。
“魏卿,你意下如何?”李世民看過去,魏征有心拒絕,可是,太子殿下弄這一出,分明是不容他拒絕啊。
“臣領旨。”
大朝散后,李世民獨留下魏征奏對。
沒了文武百官,他終是壓制不住怒火,咆哮道:“這個混賬東西,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嗎?”
“他是太子,他想要找你做老師,自可光明正大上奏,怎可耍這種小聰明?國之儲君,東宮太子的名聲,豈是兒戲?”
“玄成,你去,去東宮好好教導太子,讓他明白到底該怎么做好一個太子?”
等李世民的咆哮結束,魏征擦擦臉上的吐沫星,拱手稱諾。
然后起身看向李世民,正色道:“陛下,太子此舉固然不值得提倡,可是您是否思考過,為何太子寧愿出此下策,也不愿如您所言,直接上奏呢?”
李世民神色一滯。
“是否是陛下給他的信心不足,擔心您會不允呢?”魏征之言,直插心口。
魏征離開后,李世民沉默許久才喃喃道:“他若連跟朕直接爭取的膽氣都沒有,朕就算扶著他登上皇位,他也坐不穩。”
“馮用。”
“奴婢在。”
“拿著朕的馬鞭去東宮,替朕抽太子十,不,五,三鞭子。”
“這…”
“嗯?”
“奴婢遵旨。”
臨到出門,李世民追了句,“只可抽后背,不得傷及他處。”
馮用手持馬鞭來到東宮的時候,宮人侍衛嚇得跪倒一片,瑟瑟發抖。
李承乾神色平淡的承受了三鞭,甚至甘之如飴。
能用三鞭子換來魏相為師,是賺的。
馮用的三鞭子沒有絲毫弄假,即便隔著衣服,怕也已經起了血痕。
行完刑,他立刻將馬鞭遞給旁邊小太監,滿臉心疼的扶起太子,“殿下恕罪,陛下有喻,老奴也是沒辦法。”
說著又朝旁邊跪著的高祿呵斥道:“還跪著干什么,快去請太醫。”
李承乾制止了高祿,東宮此刻有比太醫更好的大夫。
“既如此,殿下快些去療傷吧,老奴也得回去復命。”馮用離去。
老神仙親自給李承乾上了藥,全程繃著臉,臉色很不好看。
行醫數十年,見慣無數生死,他最不能接受的是人對人造成的傷害,尤其是父子親人之間。
“孫老,謝謝您。”李承乾道謝。
孫思邈看著明明疼痛,額頭滲汗,卻故作輕松的少年人,輕嘆道:“若是可以,老夫真想帶著你在秦嶺多待些時日。”
李承乾緘默,那段經歷他很喜歡,但那終究不是他的生活。
孤為太子,不是黎庶。
就在李承乾被鞭子抽的時候,盧國公府,另一個少年人也在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