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尋找犯罪側寫師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一般刑事犯罪案件的偵查管轄由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部門承擔,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刑警”。在縣、區局一級,設刑警大隊;在市局一級,設刑警支隊;在省廳一級,設刑警總隊,或設立二級單位刑偵局。最近的熱門劇《狂飆》,講述的主人公安欣、李響等人,即是刑警支隊的干警。
刑警部門,也是我們院系同學就業的主要去處。有同學問我,刑警隊里有什么?刑警部門里自然有刑警。科普一下,有讀者以為法醫參與刑事案件偵破,必然也是屬于刑警,其實不全對,法醫通常隸屬于專門的刑事科學技術部門。
在我們的刑警隊里,沒有專門承擔犯罪心理畫像,或者側寫的崗位。也就是說在我國的刑警隊里,沒有犯罪心理畫像師,更沒有側寫師這一說。
那么,這是不是說我們的警隊里,就不需要犯罪心理畫像呢?答案是否定的。雖然沒有專職犯罪心理畫像師,但是犯罪心理畫像作為刑事偵查的輔助手段,也常常出現在案件調查過程中。
通常會出現在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集思廣益進行案件討論會,老刑警們圍坐一桌,大家對目前案件掌握的情況進行匯總,在這個討論的過程中,完成對犯罪嫌疑人的特征刻畫。另一種是由刑警本人領受案件之后,在調查過程中,自己根據現場情況進行勘驗、匯集、推理,從而分析未知的犯罪嫌疑人到底是什么樣,到底是什么人,對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況進行刻畫。
可以看出,上述兩種情況下,犯罪心理畫像僅僅作為一種“思維方式”而存在。“犯罪心理畫像”作為一種輔助支撐偵查的手段,存在于經驗豐富的刑警心中。
第二個問題來了,刑警隊里沒有犯罪心理畫像師,是不是說我們國家就沒有犯罪心理畫像師?
當然不是。
那么,我們的犯罪心理畫像師又在何處?
前面說過了,在刑警隊的案件分析中,可能出現一些零散的“犯罪心理畫像式的思維方式”,這類方式是經驗性的。經驗豐富的老刑警們能運用這類方法,行之有效地鎖定犯罪,但并不是所有刑警都能熟練運用這種“思維方式”,也并不是一種全面而系統的科學方法。
“犯罪心理畫像”作為系統的科學輔助方法,已經在世界各地,包括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證明其可以助推案件偵破工作。現實情況是,我們有很多地方都或多或少面臨警力不足的情況,為了解放警力,從90年代起,不斷有刑警部門嘗試引入“外力”,也即是聘請專業犯罪心理研究機構,協助參與到某個具體的刑事個案分析中來。
這類專業犯罪心理研究機構,往往存在于公安直屬院校、政法類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參與到案件中偵破中的犯罪心理專家,根據案件情況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心理分析,作出犯罪嫌疑人特征的大致刻畫,出具“專業意見書”,對刑警部門提供參考。
警方外聘輔助人員并不是特例,在刑事司法活動中,存在外聘專業人員解釋專業問題,或對特殊問題進行科學鑒定、實驗的情況。
久而久之,在犯罪心理學科研領域就形成了一小部分這樣的人,他們保持著和刑警部門的協助關系,他們出入警隊,有的被聘為長年顧問,或者科研合作專家,當發生了棘手的刑事案件時,他們在簽署了案件保密協定的前提下,參與到案件的分析討論會之中,運用純粹的專業技術,開展犯罪心理畫像,為偵查工作提供輔助參考。
有時候,心理學專家有時候還為警隊開展心理疏導咨詢,當然這業務,得另算。
聘請之律師,須持有律師執照;聘請之筆跡鑒定,須持有司法鑒定執照;甚至聘請翻譯,現在法庭也要求必須具備一定資質……
然而,聘請犯罪心理畫像,卻沒有犯罪心理畫像的資質或執照一說。倒是心理咨詢輔導,還能有個心理咨詢師執照。
犯罪心理畫像這行當,目前只能存在于實踐的“約定俗成”之中。
犯罪心理畫像師到底在何處?我只能說,有這么一幫熱心正義的人,雖然不是警察,可又希望能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協助刑警師友們破獲案件,這樣的人在與刑警隊確定聘用關系、顧問關系(更多情況下,這類關系被稱為科研合作)之后,在心理學行業里,被稱為犯罪心理畫像師。
而在確定聘用關系或者顧問關系之前,往往被我們戲稱為“熱心群眾”。
對,想必大家已經看出來了,我們犯罪心理畫像師,不在警隊里,不在體制里,而在犯罪心理學專業的研究機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