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是你把袁基放跑的?
- 舍弟袁本初
- 墨汁戲筆
- 2127字
- 2024-11-13 11:59:37
??
頂著何顒疑惑的眼神,謝該趕忙解釋。
“昨日我本能地想著追上那形似安國侯之人,可追出老遠也沒發現蹤影。”
“待到歸途,卻見一壯漢跪在地上,朝著他遠去的方向自語些什么。”
謝該俯身,故作神秘道。
“我暗自生疑,放慢腳步湊近聽了幾句,卻只聽得‘沖撞了仙家居所,萬望恕罪’。”
“我料想那人定是賊盜之徒,而且曾無意盯梢過形似安國侯之人的住所。”
何顒聞言鄙夷地嗤笑一聲:“什么仙家居所,愚民就是愚民,怪不得行此偷盜之事。”
謝該沒有附和,自顧自繼續了下去。
“那賊盜落腳之處我已大略瞧得方位,本想遣人知會當地的游徼搜捕……”
“不可!”
何顒立即出言阻止:“此賊盜事關安國侯生死之事,萬不能聲張。”
“若安國侯當真未死,豈不是被泄露行蹤,讓那董賊鷹犬得知,彼時悔之晚矣。”
何顒遠沒有他表現出來的平靜。
無論此人是否就是袁基,自己必須第一個接觸到!
若是誤會還則罷了,可若真是袁基未死……
他在原地不住地踱步,忽地徑自走向內堂去了。
留謝該一個人在原地,不知原委。
不多時,何顒便又回來了,手中多了兩根不知哪里尋來的粗木棍。
他一把將其中一根遞向謝該:“文儀可有膽氣?”
謝該順手接過木棍,卻是不知其意。
“此事水落石出之前,不宜有第三人知曉。”
“愚兄少時也曾練過幾把子氣力,準備私下會會那賊盜,只是不知文儀你?”
“哈哈,我當何事。”謝該聞言豪爽大笑起來。
他將那木棍舞得虎虎生風,頗為得意。
“弟自任城門候以來,跟著兵士們一日不曾怠于訓練,不敢說萬人敵,尋常蟊賊便是來上十個又何妨!”
謝該一番話語也激起何顒的意氣。
若是安國侯尚在,長安城內反董大業就有了主心骨了。
“好!吾等這便去尋那賊盜!”
……
長安城郊。
一片荒草叢生的小路上。
方才落下豪言壯語的兩位英豪,此刻正被一黑衣蒙面男子,用自家帶來的粗木棍,追攆著一路打一路逃。
“好漢且住,可否聽我一言?”
何顒屁股又吃了一棍,強忍著劇痛開口。
“兄長,無須與他多言,天子腳下剪徑,還毆打廟堂之臣,狗膽包天,我定要告知京兆尹!”
謝該畢竟年輕,跑得比何顒快得多,此時略得喘息,越想越氣,開始撂下狠話。
不料他話音剛落,何顒又挨了一棍,打得他眼冒金星。
你且速速住嘴吧老弟!
何顒無奈地看了一眼謝該,狠話全讓你說了,這棍子可是實打實落在為兄身上啊!
其實何顒又何嘗不氣。
好端端與謝該商量著,探一探那知曉袁基線索的賊盜底細。
誰知行至半路,突然冒出個蒙面黑衣壯漢,見著兩人,眼睛瞬間亮了,不由分說就是一頓打。
說來二人也是走了霉運。
本想著對方雙拳難敵四手,更兼自己持有家中帶來的粗木棍為武器,一身意氣瞬間就被激起來了。
還沒尋著賊盜,先拿你個剪徑的練練手!
然后便有了方才的那一幕。
好賊子!
何顒心中暗罵,怎么也想不通此人怎的如此能打,自己二人完全沒有還手的余地。
更可恨的是,自己已經服軟,此人卻仍是從頭到尾也不發一語,根本不聽自己的話。
我已然招了,你倒是問啊!
轉眼間,兩人已經從小道上被逼至一旁的荒林之中。
那壯漢仿佛早有預謀,突然提速,瞬間追上跑在前頭的謝該。
謝該眼見不妙,轉頭就欲抵抗一二,卻連一合也沒撐過。
咔!
一個手刀落下,謝該轟然倒地,眼看是暈過去了。
“壞了……”
何顒看著謝該被率先擊暈,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先前的猜測恐怕有誤。
此人是沖著我來的!
他也沒有逃走的打算,不過區區片刻工夫,何顒已然徹底被壯漢打服了。
這下真要栽了。
果然,那壯漢不疾不徐地邁步走向何顒。
在對方恐懼的眼神中,壯漢首次從喉底發出了一句駭人的疑問。
“袁基……是你暗中助其逃遁?”
何顒陡然色變,雙目圓睜。
董卓的人?!
……
……
廣陵郡。
太守府中,一中年士人癱倒在案臺旁,滿身酒氣,手舞足蹈,嘴中不時念念有詞。
“酒……拿酒來……”
周圍的眾人見此情景已見怪不怪,卻也無可奈何。
沒辦法,自家太守張超帶著臧洪去酸棗會盟,組成聯軍討伐董卓,自然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可這廣陵郡之政事卻也不能荒廢,張超臨走之前,全權交由此人處理。
本來眾人對此任命都是信服的,可自那董卓滅絕人性,誅殺袁隗、袁基在內的袁氏滿門之后,這人就仿佛失了智。
整日醉生夢死,全然沒有領一郡之事的自覺。
即便如此,大家都還是以理解居多,只當他是傷心過度,勞了心神。
畢竟他也姓袁,雖不是汝南袁氏,也總有親近之意。
“袁隗公,是我害了你啊……”
袁綏并沒有醉。
他只是不愿醒。
當初張超與自己等人議定討董之事,自己是絕對支持的,如此天下義舉,做得那首倡之人,必將青史留名。
事實證明,自己等人的判斷沒錯,天下苦董久矣,一朝義起,關東州郡贏糧景從,大事可成矣。
后來袁紹派人找上自己,說是擔心在京的袁氏族人被董卓謀害,準備暗中派人接應叔父袁隗等人出京。
可袁紹作為反董盟主,無數雙眼睛盯著,于是希望袁綏書信一封,將這個計劃告知袁隗。
他當然不會拒絕。
袁隗公乃士人領袖,若他當得反董旗幟,必將事半功倍。
此義舉也!
袁綏萬萬沒有想到,自己這個敏感的身份,最終害了袁氏滿門吶!
張超起兵反董,他為其領廣陵事,這也就罷了,更為致命的是他的另一重身份——
袁綏曾為太傅掾,而那時的太傅,正是袁隗公!
一頭連著首倡起義反董的張超,一頭連著士人領袖,對董卓威脅最大的袁隗……
袁綏啊袁綏,你怎么這么糊涂!
最讓他無法釋懷的是,那封聯絡袁隗逃出京城的致命書信……
那封本不會有其他人知曉的絕密書信……
居然落到了董賊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