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門戶難立,男兒自強

父親辛勞五六十年終于安息,原本打算把他葬在祖墳旁邊,但由于附近的幾戶人家爭吵,最后又換了一個地方,換到了一個高高的山崗上因禍得福,那里成了他最佳的歸宿。

同時,我們建了新的房子,那幾年的生活十分艱苦,基本上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那些年我都要到附近的礦山打個月的零工,也很難維持一家人的生計。有好幾次是到煤礦上去挖煤,因為出了煤礦事故,我一點兒都葬身在里面,但索性人的命運有時候是很奇妙的,雖然受了傷,但不至于影響生命,那種場景最后回想起來都感覺后怕。

為了生活啊,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在70、80年代,當時邊遠的農村地區經濟交往不頻繁,生活物資貧乏,一年種的糧食僅僅只夠維持半年的生計,很多年輕人,有勞動力的人都往外跑和出務工,出去能掙到錢的是極少數,單純的靠苦力是很難掙到錢的,加上當時交通不便,去很多地方,首先需要步行兩三天才能有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也不一定能掙到錢,能掙錢的地方實在太少了。

雖然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部沿海地區已經改革開放,經濟逐漸熱起來火起來,但對于西部邊遠地區的農村而言,要到達東部沿海地區的車旅費都是一個問題,所以很多人都是在附近的地方找一個工作崗位,一天掙兩三塊錢都不錯了,如果僅僅是在家里守住那一畝三分地,那人們的貧窮面貌是很難改變的。就如我的哥哥,他一年到頭在家里面種莊稼,收獲的糧食也不夠,一年的開銷,甚至連老婆都娶不到,幾年后,他又娶了一個失去丈夫的農村婦女,但是這個女人已經有三個孩子,并且年齡已經超過48了,難有生育的可能了,并且這個女人的脾氣特別火爆,搞得一家人烏煙瘴氣。但是命運是多么的奇妙啊,很多事情或許從出生就已經注定要經歷怎樣的人生,遇到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這些一件件都不會落下,該經歷的每一道坎都不會被忽略掉,這是生命的軌跡,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有時候任命是必不可少的。

我們自從建了自己的新房子以后,生活雖然依然艱辛,但漸漸有了起色。首先第一個轉折就是退耕還林挖坑植樹都有了一定的收入雜交種子的推廣和使用也讓種植收成提升家里面的糧食漸漸足夠一年的供銷仍有結余,日子漸漸好起來了。

三個孩子讀書成績也不錯,農村的小學讀到城里的中學,雖然學費比較貴,個人的生活費加上三個人的學費,每年都是一大筆開銷,在親戚朋友的資助下,在種植和養殖的收入下,一定程度上能勉強維持供養。三個學生讀書,但三個孩子還算爭氣,都先后考上大學,家里面的情況好轉起來起來。

最后三個孩子們都先后走上了工作崗位,都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里面的這一塊土地,我一直沒有丟棄,仍然在耕種。我知道,雖然每年沒有多少的收成,但是我知道這是作為農民的自己一輩子的工作呀,怎么可能放棄土地,怎么可能放棄一片曾經自己熱衷的土地?現在交通也便捷了各種生活物資也不缺少但是人們漸漸浮躁了,精神生活空虛了,爭吵也增多了,人們的靈魂沒有了安置的地方。

但我不一樣,我覺得土地既是我身體存放的地方,也是我精神之所在,沒有了土地,我就沒有了動力,沒有了精神的追求,沒有曾經的熱情和對未來的期盼。尤其是近期的產業種植刺梨產業,我基本每天都在地里面忙著一年的收入,也是兩三萬塊錢,維持家里的基本運轉已經沒有了問題,辛苦指數也降低了很多,但是作為農民風里來,雨里去,甚至暴曬在陽光之下,也是生活的常態。

每天早出晚歸,飽一頓、餓一頓也是常態。但我從來不抱怨生活,我覺得生活給予我的已經很優厚。我沒有什么可苛求的,辛苦是我人生的常態,至少在辛苦的前提下,我可以安放自己的靈魂,寒假暑假四五個孫子孫女,圍繞在我的身邊,我覺得其樂融融,雖然大多數時候家里就我一個人,平時孩子們都在城里面工作生活,但我依然不會覺得孤獨,因為我有那一片土地陪伴著我,每天在地里面忙呀忙,從早到晚的忙,白天聽鳥叫,晚上聽蟲眠,在鳥語和蟲眠之中找到自己的內心寧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新兴县| 阳泉市| 容城县| 正阳县| 日喀则市| 葫芦岛市| 河南省| 兰溪市| 湖口县| 会东县| 景泰县| 阳曲县| 理塘县| 监利县| 泸溪县| 凤台县| 无极县| 黑水县| 石景山区| 湘乡市| 温泉县| 会昌县| 西畴县| 永和县| 建昌县| 大新县| 化隆| 屯门区| 淮阳县| 庄浪县| 阿克苏市| 徐汇区| 梧州市| 香港| 信阳市| 芮城县| 陕西省| 朔州市| 长兴县| 姜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