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一位宇航員和他的小世界
- 火星超人(世界科幻大師叢書)
- (美)弗雷德里克·波爾
- 3251字
- 2024-11-13 15:35:16
有必要向諸位介紹一下羅杰·托洛維。一個看上去不太重要的人類,八十億活人中的一員。做個類比吧:他個人的重要性,并不超過存儲中心一片單獨的記憶芯片;但如果這份芯片碰巧存儲了關鍵數據段,就可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托洛維的重要性就與此類似。
按人類的標準來說,他是個挺帥的男人,也算是個名人——盡管有些過氣兒。
曾有那么一段時間,羅杰·托洛維在太空待過兩個月零三個星期,跟其他五名宇航員一起。他們都很邋遢、欲火中燒,而且極度無聊。他當然不是因為這種狀況出名的。這類細節不過是“名人八卦”之類的趣聞,只夠在七點檔電視節目里稍微提兩句,幫大家度過一個無聊的夜晚。
但他還真當過名人,連貝專納[1]、俾路支[2]和水牛城這種破地兒的人都聽說過他。他還上過《時代》周刊封面。但他并非一人獨享,而是跟同步軌道實驗室的其他同事合的影,因為是大家一起交了好運,救了那幫沒有調向噴射器、還想返回地球的蘇聯人。
所以呢,大家都是一夜成名。這事兒發生的時候,托洛維二十八歲,剛剛娶了一位綠眼睛、黑頭發、像個瓷娃娃一樣美的女教師。地球上的多莉,讓天上的他時時惦記;而軌道上的羅格[3],也讓多莉成了名人,她因此很開心。
要讓一位宇航員的妻子吸引媒體的注意力,需要一些特別之處,因為這類人物太多了,她們看起來也都過于相像。新聞圈的人常常會懷疑:NASA給宇航員找老婆的時候,是不是參考過喬治亞州小姐參賽者名單?她們全都長一副樣子,而且讓你覺得:前腳剛換下泳裝,她們馬上就能拿起樂隊指揮棒,或者全文背誦《雌性之神威》[4]。多莉·托洛維的智力看上去卻要高一點點,盡管她絕對也好看到讓人浮想聯翩。在宇航員的妻子中,她是唯一能在《女士家庭月刊》(“自己動手烘焙十二種圣誕禮品”)和《名媛》雜志(“子女勢必毀掉我的婚姻”)占據主要版面的人。
羅格對不生小孩的決定全力支持。事實上,多莉干什么他都全力支持,因為他對多莉的愛無以復加。
在這方面,他也跟自己的同事們不太一樣:那些人往往會在太空項目運作期間,乘便結下若干露水姻緣。但在其他方面,他跟同事們就很相像了。他機敏、健康、聰明、帥氣、技術功底過硬。有段時間,媒體甚至懷疑有一條隱秘生產線在組裝宇航員。“成品”的身高變化區間僅有二十厘米,年齡相差大約十二歲,膚色僅有四個色階,從淺咖色到維京式慘白。他們的業余愛好包括國際象棋、游泳、打獵、飛行、跳傘、釣魚和高爾夫。他們跟國會議員和各國使節談笑風生。等他們從航天任務中退役之后,他們會在航天技術公司找到工作,或者為需要提升公眾形象的機構代言。他們的工作薪資豐厚。宇航員可是搶手貨。他們可不只是公共媒體的寵兒,蕓蕓眾生也都在仰慕他們。在全人類的眼中,他們的形象都很高大。
宇航員們代表的是一個美夢。對世俗眾生而言,這個夢是無價之寶。尤其是當人們生活的俗世是加爾各答的腥臭街道,人們露宿道旁,一大早就得睜開惺忪睡眼,排隊領取一小碗食物來果腹時。這是個殘酷、黑暗的世界,而航天之夢會給它增加一點點美麗和激情。并不多,但聊勝于無。
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湯卡小鎮,有個宇航員聚居的社區,鄰里關系親密,像棒球隊家屬區一樣。每位宇航員執飛第一次任務之后,就等于加入了大聯盟。從那時起,宇航員們就成了隊友兼競爭對手。他們彼此爭斗,搶奪出場機會,但也會切磋技藝,幫助隊友免遭淘汰。像職業運動員一樣,亦敵亦友。骨節腫大的老兵坐在一旁,看到手握步槍的小伙子雄姿英發,免不了會妒火中燒、怨憤難平,但這跟登陸某行星的備選宇航員看到一號人選穿戴防護服時的煎熬相比,也是小巫見大巫。
羅格和多莉夫婦跟社區鄰里的關系非常融洽。他們很容易結交朋友。兩人都有足夠的特色,讓人會感覺有趣,又沒有怪癖到令人厭煩。盡管多莉本人不想要小孩,她對其他人家的孩子卻很友好。那次維克·薩繆爾森去了太陽背面,失聯長達五天,偏趕上弗納·薩繆爾森臨盆待產。多莉把弗納家的三個小孩帶到自己家。那時候,仨小孩都不超過五歲,其中兩個還需要裹尿片,而她毫無怨言地洗洗換換,其他妻子們照料弗納的家,讓弗納在NASA醫院里安心生下第四個孩子。而且在圣誕派對上,羅杰和多莉從來都不是喝得最多的,也從來都不會第一個離開。
他們琴瑟和諧。
他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小世界。
他們知道,這一切都是幸運的。世界上其他地方卻不完全是這樣,戰爭這個小雜種四處肆虐,禍害亞非拉各地。西歐時不時被罷工潮折磨,經常出現物資短缺,冬天來臨時,人們常常會凍得發抖。老百姓在挨餓,很多人懷著怨憤,世上很少有城市能讓人獨自安全走夜路。但湯卡保持著它封閉而祥和的氛圍,而美國宇航員(跟蘇聯太空人和中國航天員一樣)已經登上過水星、火星和月球,他們曾追逐彗星,也曾在氣巨星周圍的軌道停留。
托洛維本人執飛過五次重大任務。首先,他乘穿梭機給太空實驗室運送了補給。那是在太空計劃遭凍結后剛被恢復的早期,航天項目剛剛開始重啟的時候。
然后他在第二代空間站停留了八十一天。這是他人生的重要時刻,也是讓他登上《時代》周刊封面的大事件。俄國佬發射了一艘載人飛船前往水星,飛船順利到達,順利著陸,然后又順利升空開始返航,但在這之后,就再沒有一件事順利了。俄國人在穩定推進器方面一直都有問題——早期太空人曾經把飛船開得轉個不停,根本停不下來,然后在航天器里邊吐得到處都是。這一回他們又遇上了麻煩,把高度調節器的燃料全用光了。
所以他們費了好大勁兒,讓飛船進入一個偏心率特大的橢圓形軌道,大致環繞地球,然后就完全沒辦法脫離這個軌道著陸,也沒辦法持續保留在這個軌道上。到這時,他們的控制系統已經開始失準,而軌道近地點又已經低到地球大氣的電離層,這樣闖過來,飛船升溫幅度會很可怕。
但羅杰和其他五名美國宇航員正好在附近停留,所駕駛的飛船被設計成拖曳專用,現有的燃料足以執行六次原定任務。其實燃料并不算多,但他們還是選擇出手相救了:他們把飛船路線和速度調整到跟“極光二號”接近,與之對接,并救出了里面的太空人。現場好一通零重力熊抱,加上胡子拉碴的熱吻!在太空拖船上,俄國人拿出了他們帶過來的少量物資,宇航員們來了次空中派對,醋栗汁與烈酒共飲,俄式大烤腸跟吉士漢堡互換。又飛了兩個橢圓圈之后,“極光二號”化成了一團火球。“就像夜空中一聲絢爛的嘆息。”上過牛津大學的蘇聯太空人尤里·布羅寧如是說,然后又向援救者獻上俄式熱吻。
著陸時,大家只能兩兩拼床,綁得比情人還緊。但一回到地球,所有人都成了英雄,羅杰也不例外;他們都被世人崇拜,崇拜者中甚至包括多莉。
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之后,羅杰·托洛維還曾兩次往返月球,負責養護飛船,協助射電望遠鏡團隊進行軌道測試,準備在月球背面安放直徑長達一百千米的電波反射鏡面。他還參與過后來被放棄的火星登陸計劃,他們又一次幸運地讓所有人安全返回地球,但那個時候,航天界的榮光已經又一次黯淡下去了。任務失敗的原因只是運氣欠佳,加上機械故障,沒什么大不了。
從那時起,羅杰的大部分工作……怎么說呢,都是社交性質的。他跟航天委員會的議員們打高爾夫,往返于歐洲的主要航天基地——蘇黎世、慕尼黑、的里雅斯特等地。他的回憶錄賣得還可以。時不時還會在某項任務中成為后備人選。隨著太空項目的重要性急劇下降,從“國之要務”降為“應變演習為主”,他手里的重要任務也愈加稀少。
但現在,他還是得到了一個充當備用人選的新任務。盡管在他為航天局尋求政治支持時并不會提到這件事。他無權公開談論相關情況。這個新的載人項目看上去早晚都會得到批準,也是所有航天計劃中第一個被列為“絕密”的項目。
我們對羅杰·托洛維的預期很高,盡管他跟其他宇航員區別不大:受訓有點兒過多,工作負擔有點兒偏少,對目前工作狀況很不滿意,但只要還有一線擔當大任的希望,就不愿意放棄現職,改行干別的。他們都是這個樣,連那個當時成了怪物的家伙也不例外。
注釋
[1]即博茨瓦納。1884年成為英國的保護國,后成為南非殖民地,1966年獨立。
[2]又稱巴基斯坦俾路支斯坦,是巴基斯坦面積最大的省。
[3]羅杰的昵稱。
[4]吉卜林的著名詩作,贊揚了動物中雌性個體的偉大力量。原標題為The Female of the Species。作者在此處提到這部作品,有些調侃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