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女真舊事(上)
- 紅山素水一一耶律大石傳
- 蔣勝男
- 3074字
- 2025-02-17 19:00:00
女真分為生女真和熟女真。所謂熟女真,就是地盤上更接近大遼,更早依附大遼,學習大遼生活方式的女真部落。而生女真就是離大遼疆域更北苦寒之地,生活得更原始的部落。
完顏部原來是屬于生女真的,以漁獵為生。他們一年有三季在叢林中生活,樹葉草皮遮體甚至是裸露身體,到了冬天的時候,就在不高的陡坡,挖一個土洞中以避寒冬,等天氣暖了,就隨水草四處露宿,土洞僅僅為過冬而建。
原來這樣的生活也能夠自給自足,但不知道為何,近年來冬天越來越長,越來越冷,北地越來越難呆得住,因此許多部族也漸次南遷,這就不免與原來的熟女真部族產生矛盾。
此時完顏部的族長叫綏可,他帶著族人走出土洞南遷,開始學習熟女真這般建屋定居,從事農耕。綏可死后,他的兒子石魯接替了族長之位,便與周圍的部族不停發生爭戰,石魯還差點叫人捉去給活活坑殺了。此時的完顏部還很原始,族內都是一盤散沙,難以與周邊熟女真部族抗衡。石魯于是一邊假充大巫,對部族發表神諭,教人都聽從他的命運,并對不服從他的部族下詛施毒,叫人畏懼于他。另一邊就積極的結交其他熟女真部族的人,并與之結親,他自己亦是娶了大族徒單部、烏薩扎部等的女兒為妻。
完顏部在石魯手中生存極是艱難,要不停與周邊部族打仗,他雖然冒充神巫,但自己受了傷卻沒有辦法醫治,結果傷勢轉成惡瘡,很快就死了。而他死后,完顏部帶著他的棺木回族,卻在中途被烏林答部的首領石顯派人奪去,還在各部族炫耀以張揚武力。完顏部受此羞辱,自然是不能忍,只是烏林答部力量也是很大,石魯的兒子又還小,奪了幾次棺木都沒奪回來,眼睜睜任由仇人繼續拿父親的尸體差辱,雖然恨意極深,但卻拿烏林答部沒有辦法,只能暫時忍辱。
石魯的長子叫烏古乃,他等了數年,終于等到了機會。
大遼原有四時捺缽的傳統,這于帝王而言,是加強各地統治的手段,但皇帝捺缽,也要驅動著許多部族跟著一起遷移,非常折騰。有不愿意遷徙的鐵勒、烏惹等部與遼東相近,常有逃亡到深山老林的一些女真部落的。而女真部落本來就人少,有其他部族的人愿意加入,自是愿意。一般情況下大遼也會派使者與這些部族交涉,只是女真部族抱團,互相敷衍,大部份時候也是不了了之。
而正好烏林答部也收留了大遼的逃人,本來這件事也如常一般,大遼使者來問,女真部族推諉。可是烏古乃卻借機同大遼使者告密,確認烏林答部收留逃人,實是對大遼心懷不敬,三言兩語,挑起大遼使者的怒氣來。另一邊又輾轉通過他兄弟幾個結親的其他部族中人,跑去同石顯表示支持,并慫恿說可以拿斷絕鷹路來拿捏大遼使者。
于是大遼使者到了烏林答部,與石顯說得幾句,便翻臉了。大遼使者認定石顯抗旨,出言威脅,石顯也不能受氣,一怒之下,真的斷了鷹路。此時還是遼圣宗時代,正是大遼國力最強的時候,哪里忍得部族反抗。很快石顯就被迫中京伏罪,被流放邊遠之地,終身不得回。而烏古乃輕而易舉除去仇人,奪回父親的棺木,部族重立威信。
而烏古乃此舉,也是女真部落與大遼之間一個階段性的變化。此前之間各部族雖是紛爭不止,但在面對大遼這個龐然大物地,各部族總是抱團取暖,對外一心。但自烏古乃投了大遼之后,就漸漸成為大遼插入女真部族的一把刀,攪得女真部族不再安寧。大遼用烏古乃用得順手了,一遇上鷹路問題,總是讓烏古乃來搞定。而烏古乃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充當了替大遼向女真部族搜括東珠與海東青的鷹犬之機,靠著大遼的扶植,一步步擴大勢力。遇上小部族,便是并吞,遇上大部族,那便是“妨礙大遼鷹路之人”而借大遼勢力除之。
烏古乃如此忠心耿耿,自然得到遼人喜歡,甚至得以在遼主東捺缽時當面接見。烏古乃問答之間些得遼主賞識,并封其為生女真的節度使。女真人為了表示崇敬,就稱呼烏古乃為太師。完顏部開始由此置官屬,修弓矢,備器械,立制度。在烏古乃手中,完顏部得到極大的擴大,并以烏石萬出生之年為紀年,開始記錄自己的歷史。
而生女真其他部族之人卻恨透了烏古乃的狡詐貪婪,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活羅”。活羅是北方的一種鳥,專啄牛馬駱駝背脊的傷瘡,直到將牛馬啄死,若沒有牛馬和駱駝可啄,它在饑餓時在就啄食砂石,真真正正的饑不擇食。“活羅”這一外號,可見烏古乃的為人。
烏古乃本人也是與女真部各部聯姻,生了九個兒子。按照傳統,應由長子劾者接替族長之位。然而烏古乃卻認為次子劾里缽更像自己,于是將節度使的職位傳給劾里缽,由劾里缽負責部族的擴長,而讓心軟的長子劾者管理家務。生女直的傳統,兒子長大后即分居,但烏古乃在父親石魯死后無依的情況下,深知一家之長若死于壯年,在幼兒的兒子成長前將處于不利地位。于是就留下遺言,將來若是次子劾里缽死后,就由剩下還活著的成年弟弟繼位,而不是傳給兒子。而這一情況的執行,就由長子劾者來監督。
烏古乃死的時候,他心里清楚完顏部實際上是危機四伏的,他的兒子們若是沒有一個有腦子有手段的當帶頭羊,那就會被別人活吃了。若是真的在兄弟們中挑了一個當老大,而其他諸子若是不服,就是更大的危機。他這一遺命,保障了諸子的權利,在他死后諸子團結一心,避過了一劫。
烏古乃活著的時候,不擇手段的吞并各部族,在他死后,這過大的胃口吃下的勢力開始反噬。
果然在刻里缽接管節度使之位沒多久,烏古乃的弟弟跋黑就公然表示不滿,而跋黑的背后,就是那些被烏古乃并吞后的部族。跋黑的智囊,就是溫都部的烏春,他本是窮途來投烏古乃,但烏古乃死后,他借著跋黑之勢,在完顏部對烏古乃諸子處處打壓,對跟從于烏古乃的族人甚至敢動輒殺戮。
一天,有位叫烏不屯的加古部鐵匠來完顏部售賣盔甲,劾里缽為擴張勢力,想辦法找到加古部鐵匠買了九十副盔甲,烏春就以加古部在他的勢力范圍內,強要劾里缽把盔甲交他。劾里缽不肯,烏春就指名要劾里缽的兩個堂兄弟斜葛和廝勒來講和。那兩人一過去,就被烏春扣下當人質,以性命要脅,劾里缽不敢因此事惹得族內失和,只得好不容易得來的九十副盔甲奉上給烏春。為了拉攏烏春,劾里缽也忍氣吞聲,向他送禮物,向他請求結為兒女親家,可烏春卻輕蔑地說:“狗彘之子同處,豈能生育。胡里改與女直豈可為親也。”
劾里缽處處忍讓的舉動,讓烏春更加輕視于他。
劾里缽的處境相當艱苦,內外敵人勾結起來對抗他,部落四崩五裂,內有叔叔跋黑從中掣肘,外則烏春、及族人桓赧、散達等虎視眈眈。跋黑甚至在族內揚言說“欲生則附于跋黑,欲死則附于劾里缽、頗剌淑。”
但劾里缽此人,表面處處忍讓甚至打不還手,內里卻有乃父之風。他自知部族內強勢統合留下來的就是魚龍混雜的局面,而這些人誰是敵誰是友,難以分清,若是貿然發動,反而引起人心猜疑,讓那些原來中立的人也因驚惶而成了敵對。
因此某一次部族聚會,忽然傳來消息,說是敵人進犯。不明就里的部人在慌亂中分化成兩派,有人跑去保護劾里缽兄弟,有人跑去保護跋黑一家。當然這一次的敵犯是子虛烏有,但卻叫劾里缽立刻弄清了部族里中誰敵誰友。這就立刻能夠掌控住部族,拉起人馬來。反而是跋黑囂張慣了,被他有心算無心,就落了下風。而因此也導致那些暗中支持跋黑的部族知道不妙,在劾里缽步步為營之下,便拉起人馬叛亂。劾里缽與弟弟頗剌淑分兵,迎對叛亂。
剛開時的時候,戰事推進的頗為不利,劾里缽勉強借著天氣而使得烏春叛軍撤軍,但他的弟弟頗剌淑卻連連敗北。正在最困難的時候,卻傳來叔叔跋黑被小妾毒死的消息,劾里缽立刻派弟弟頗剌淑向遼國救援,這一戰最終讓劾里缽從起初的劣勢,轉而大勝,順利坐穩了生女真節度使之位。
劾里缽做了十八年的生女真節度使,徹底把這個位置變成完顏家的鐵椅子,也徹底把完顏部從生女真的一個中等部落,發展成為所有生女真的首領。到他死的時候,除少數幾個大族外,基本上生女真絕大多數部族或被完顏部并吞,或臣服于完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