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圍三闕一
- 南明冠冕:弘光
- 逢高人
- 2006字
- 2024-11-22 12:40:58
護城崗叛軍大營。
丘磊焦急萬分,頻頻望向高杰,不住地念叨:“都什么時辰了,劉澤清部已經來到我們身后金牛崗。
此時不攻城,更待何時?”
高杰仿若未聞,將一口濃痰狠狠啐在胯下少女身上,滿不在乎道:“史可法尚未離開,此刻怎能攻城?
我像傻子嗎?等著吧。”
丘磊惱怒不已,高聲道:“我早說過萬無一失,你即便不信張鳳翔,難道連我也信不過?
今日我與你軍一同出力攻城,還會有假?”
高杰依舊不緊不慢,悠然道:“小心駛得萬年船,不差這一時半會。”
丘磊很不滿,在他看來,清晨天色將亮未亮之際,正是攻城最佳時刻。
而且城中守軍本就數量不多,此時全軍壓上,既可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又能避免被前后夾擊。
但是高杰兵力比他多出一倍,此次攻城自是以高杰為主帥,他雖然不情愿,卻也無可奈何,正想離開。
恰在此時,一名士兵匆匆跑來通報:“老大,清江浦方向點燃青煙。”
高杰聞言,大叫三聲好,然后猛地一挺腰桿就完事。
“史可法船隊正在回師,準備攻城吧。”
路過丘磊時,順便把臟水擦在他披風上。
丘磊怒目而視,卻強忍著沒有發作,只是脫掉披風扔在少女身上,就徑直離開調動部下出發。
金牛崗福王大營。
“殿下,高杰和丘磊動了。”
朱由崧此時內心愈發堅信史可法與高杰狼狽為奸。
他此前已從詹大刀口中得知,史可法將于今日清晨開拔離開。
偏偏叛軍也選定此時發起總攻淮安,若說沒有事前談好,任誰都不覺得史可法會錯過這個絕佳機會。
“我軍也緩慢推進吧,不著急。”朱由崧嘴上雖說不急,但是內心可是焦急得一團亂麻。
為什么說要緩慢推進?
不為其他,他要給時間盧九德和黃得功從本部追來,這才是他潛伏過來前線真正目的。
此刻金牛崗的軍隊數量并不多,劉澤清與黃九鼎兩部合計僅有九千人。
淮安城全部守軍算上,也不超過三千人。
而叛軍則擁有一萬五六千人大軍,還不算上被裹挾的百姓人數未明。
如果盧九德和黃得功未能及時趕到,僅憑現有兵力,勉強能一戰,但就算勝利也只能慘勝。
劉澤清信心滿滿率軍出發,他在等史可法部隊前來支援。
如果有萬余新力軍加入,勝利天秤必然倒向福王這邊。
正在此時,福王親兵一溜煙地跑來,“殿下,盧帥和黃總兵正在后方急行軍趕來。”
朱由崧聞訊,在馬背上猛地直起身,揚起馬鞭,高呼:“援軍將至,破賊就在今天,前進!”
說罷,一馬當先飛馳而出,眾將士齊聲響應,紛紛加速前行。
朱由崧心中想道:‘急行軍是想抓我回去吧,不過等他們追到淮安城下,就來不及撤退離開。
只管放手一搏,大伴,你這年紀正是時候拼命,盡情戰斗吧。’
淮安城頭上。
巡撫路振飛與守將沈通明并肩站在城頭上,密切觀察城外動向。
淮安雖為府城,但江南地區承平已久,除了中都鳳陽和陪都南京,江南便再無雄城。
路振飛還記得前任巡撫甚至建議把淮安城墻拆掉,增加土地給商人用,以此增加稅收。
要不是他上任后極力反對,緊急叫停,此刻淮安早就城破人亡,哪里還需要守城。
“沈將軍,可有守城把握?”沈通明并無官職,所以路振飛籠統以將軍相稱。
沈通明本已退休,在淮安城中頤養天年。
此次叛軍圍城,恰好他身處城內,這才臨危受命,挑起守城重擔。
“我已經向福王殿下立下軍令狀,今天即便天王老子親臨,我都保證淮安城會固若金湯。”
沈通明雖然年事已高,但身姿依舊挺拔。
路振飛看他有信心,便心滿意足地轉身下了城墻,繼續安排城內壯丁協助搬運物資。
只是他沒注意到,沈通明手掌一直捂住腹部,他一直忍痛堅持著,不想被發現。
原來,沈通明此前于混戰之中,不幸被流彈擊中腹部。
當時情況危急,只能進行緊急處理。
奈何條件有限,只能草草將鉛彈取出,然后用燒紅烙鐵把傷口勉強糊上。
本以為會沒有大礙,但是連續兩天天氣潮濕,導致傷口無法愈合,今天更發起炎癥,腹部疼痛難忍。
然而,沈通明一生最重承諾,他已向福王殿下立下軍令狀,就當今天是自己最后一戰,也絕不退縮。
“將軍,叛軍逐步合圍,東門兵力最多,北門和南門次之。”
沈通明心中暗自思忖:‘此圍三闕一之計。’
沈通明內心沉吟一番,看到遠處西北方向的金牛崗好像有軍隊調動,他知道就是福王援軍。
心中有了決斷,便吩咐把西城守軍撤去東門,又吩咐士卒速速煮好金汁,嚴令眾人切勿懈怠。
他心中清楚,此刻淮安現在只有兩千三百多人士兵,要防御接近兩萬人攻城,兵力懸殊,實在捉襟見肘。
但他無論如何都要堅守一天,然后從懷中取出幾片人參切片放入口中,強振精神,飛奔前往東門。
剛至東門,便聽得陣陣炮響,聲如驚雷,震耳欲聾。
“務必堅持住,相信我們腳下城墻,它能抗住,你們也可以。”沈通明看出來,叛軍火炮都是野戰炮,并沒有紅夷大炮,攻城能力其實很有限。
雖然聲勢很浩大,但是不可能馬上破城。
數輪炮火后,叛軍開始如蟻群般附城攻城,什么云梯、箭樓之類的傳統器具紛紛登場。
沈通明見狀,眉頭緊皺,心中滿是憂慮。
淮安城守軍看著那些熟悉面孔前仆后繼地被驅趕上前,面露不忍與無助之色,紛紛將目光投向沈通明。
他本就是淮安本地人,這些人往日或許也認識他沈通明。
但此刻大局為主,不能有半點仁慈,都是為了大明。
沈通明只能咬咬牙,大聲喝道:“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