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宮彈劾巧應對
- 金大少穿越到了大梁國
- 金鉉紅石
- 3867字
- 2024-11-12 07:07:58
尖細的聲音劃破空氣,帶來一絲緊張的氣氛。金鉉隨著魏大人穿過重重宮門,心中疑惑叢生。魏大人臉上的笑容虛偽而陰冷,讓他感到一絲不安。一路無言,金鉉默默觀察著周圍的環(huán)境,巍峨的宮殿,雕梁畫棟,彰顯著皇家的威嚴。他努力讓自己保持平靜,思考著應對之策。
終于,他們來到了金鑾殿。金鉉深吸一口氣,跟隨魏大人步入殿內。皇帝高坐龍椅之上,威嚴的目光掃視全場。文武百官分列兩旁,氣氛肅穆。
“啟稟皇上,臣有事要奏。”魏大人上前一步,躬身說道。
“講。”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
“臣要彈劾工部侍郎舉薦的奇人金鉉,此人妖言惑眾,傳播怪異學說,擾亂人心,實乃大逆不道!”魏大人義正言辭,聲音洪亮。
金鉉心中一驚,沒想到魏大人竟然如此誣陷自己。他抬頭看向皇帝,只見皇帝的臉色平靜,看不出喜怒。
“馬學士,你對此事有何看法?”皇帝看向一旁的老者。
馬學士是當朝的大學士,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他捋了捋胡須,緩緩說道:“皇上,老臣以為,魏大人所言未必屬實。金鉉此人,老臣也略有耳聞,他精通工學,發(fā)明了一種新的榫卯結構,可以節(jié)省大量木材,增強建筑的穩(wěn)固性。如此人才,怎會是妖言惑眾之輩?”
“馬學士,你這是被他蒙蔽了!此人所言之學,皆是無稽之談,與我朝傳統(tǒng)學說背道而馳。他蠱惑人心,意圖何為?”魏大人厲聲反駁,語氣咄咄逼人。
“魏大人,你口口聲聲說金鉉妖言惑眾,可有證據?”馬學士不甘示弱,據理力爭。
“證據?這還需要證據嗎?他所言之學,皆是聞所未聞,見所未見,難道這還不夠嗎?”魏大人冷哼一聲。
一時間,朝堂之上,氣氛緊張。雙方各執(zhí)一詞,爭論不休。
皇帝始終沉默不語,靜靜地聽著他們的爭論。他的目光不時地落在金鉉身上,似乎在觀察他的反應。
金鉉深知,此時自己必須站出來為自己辯護。他上前一步,躬身說道:“皇上,臣金鉉,并非妖言惑眾之輩。臣所學,皆是為了造福百姓,強國富民。臣愿意當著皇上的面,演示臣所學的知識,以證清白。”
“哦?你所學的知識?說來聽聽。”皇帝的語氣中帶著一絲好奇。
金鉉不慌不忙,侃侃而談。他從數學、物理、化學,講到醫(yī)學、軍事、政治,旁征博引,深入淺出。他將現代的科學知識與古代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方案。
他的一番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聽得目瞪口呆。就連一直反對他的魏大人,也不禁露出了驚訝的神色。
皇帝的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他饒有興致地聽著金鉉的講解,不時地點頭贊許。
林太監(jiān)站在皇帝身旁,悄悄地觀察著皇帝的表情。他深知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對金鉉的印象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皇上……”魏大人還想再說什么,卻被皇帝抬手制止。
皇帝看著金鉉,眼中閃爍著光芒。“金鉉,朕問你,你對治國之道有何見解?”
金鉉心中一凜,他知道,這是皇帝對他的考驗。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臣以為……”
他的聲音在金鑾殿內回蕩,久久不散。林太監(jiān)看著金鉉,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光芒,嘴角微微上揚……
金鉉的心臟怦怦直跳,如同擂鼓一般。皇帝的臉色有些陰沉,目光如炬,仿佛能洞穿人心。大殿內的氣氛凝重得令人窒息,落針可聞。魏大人嘴角噙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冷笑,仿佛勝券在握。眾官員噤若寒蟬,不敢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發(fā)出任何聲響,生怕惹禍上身。金鉉感覺自己如同站在懸崖邊上,稍有不慎便會墜入萬丈深淵。被扣上“妖言惑眾”的帽子,在這個時代可是重罪。
“金鉉,”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威嚴,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壓迫感,“魏大人所言,你作何解釋?”
金鉉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zhèn)定。他知道,這是生死攸關的時刻,容不得半點閃失。他必須謹慎地運用自己的知識,既要展現自己的才能,又不能暴露穿越者的身份。
“皇上,”金鉉恭敬地行了一禮,“微臣所言,并非妖言惑眾,而是為了強國富民,造福百姓。”
“哦?”皇帝微微挑眉,“那你所說的這些奇談怪論,從何而來?”
金鉉定了定神,緩緩說道:“皇上,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微臣所學,并非憑空捏造,而是借鑒前人經驗,結合當今國情,提出的一些淺薄之見。”他頓了頓,繼續(xù)說道,“就比如這榫卯結構的改進,微臣并非憑空想象,而是借鑒了古代魯班的技藝,加以改進,使其更加實用。這就好比治國之道,也需要不斷地學習前人的經驗,推陳出新,才能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金鉉巧妙地避開了“現代知識”這個敏感話題,而是將自己的知識偽裝成對古代技術的改進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他旁征博引,從古代圣賢的言論到歷朝歷代的興衰,娓娓道來,展現出非凡的學識和口才。
他從農業(yè)生產講到商業(yè)貿易,從軍事戰(zhàn)略講到政治制度,從古代的井田制講到現代的經濟理論,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雜的道理解釋得清晰明了。他甚至還引用了一些古代的詩詞歌賦,來佐證自己的觀點,讓皇帝和眾官員聽得如癡如醉。
隨著金鉉的侃侃而談,皇帝的臉色逐漸緩和,原本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來。他開始對金鉉的話產生了興趣,不時地點頭表示贊許。而魏大人則臉色越來越難看,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心中暗叫不好。
林太監(jiān)站在一旁,不動聲色地觀察著皇帝和眾官員的反應。他敏銳地察覺到,局勢正在發(fā)生微妙的變化。
金鉉講了許久,口干舌燥,但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關系著自己的命運,也關系著這個國家的未來。
他最后說道:“微臣以為,治國之道,在于……”
金鉉的話戛然而止,他突然停了下來,目光灼灼地看向皇帝,一字一頓地說道:“在于民心。”
林太監(jiān)微微一笑,輕咳一聲,打破了大殿內的沉默,“皇上,金大人口才了得,學識淵博,老奴也聽得入了迷。”他看了一眼臉色陰沉的魏大人,又補充道,“只是這殿上議事許久,皇上龍體要緊。”
皇帝這才回過神來,他撫了撫胡須,眼中帶著贊賞之色。“金鉉,你所言甚是有理,朕心甚慰。治國之道,確實在于民心。”他頓了頓,又問道,“你既有如此見識,可有何良策,能讓百姓安居樂業(yè),國庫充盈?”
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金鉉知道,自己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徹底扭轉局勢。他深吸一口氣,不慌不忙地答道:“皇上,微臣以為,當今之世,要想國富民強,需著重發(fā)展經濟,開源節(jié)流。”
他從農業(yè)入手,提出了改進耕作技術、興修水利、推廣新作物等一系列措施,并詳細闡述了這些措施的具體操作方法和預期效益。他借鑒現代農業(yè)科技,結合古代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精耕細作、輪作套種、選種育種等概念,聽得皇帝和眾官員嘖嘖稱奇。
接著,金鉉又談到了商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性。他提倡鼓勵民間貿易,減輕商稅,發(fā)展對外貿易,并提出了建立商會、規(guī)范市場秩序等建議。他還借鑒現代經濟學的理論,闡述了自由貿易和市場競爭的優(yōu)勢,聽得皇帝眼前一亮。
最后,金鉉談到了財政改革。他主張精簡機構,裁減冗員,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并將節(jié)省下來的資金用于發(fā)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他還提出了建立國庫儲備制度,以備不時之需。
金鉉的侃侃而談,如同醍醐灌頂,讓皇帝茅塞頓開。他龍顏大悅,連連稱贊:“好!好!金鉉,你果然是個人才!朕今日方知,你并非浪得虛名!”
魏大人站在一旁,臉色鐵青。他原本以為可以借此機會扳倒金鉉,沒想到卻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他眼看著金鉉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談,受到皇帝的賞識,心中嫉妒不已。他想要開口反駁,卻又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金鉉大放異彩。
看到魏大人窘迫的樣子,金鉉心中暗自得意。他知道,自己已經成功地化解了這場危機,并且贏得了皇帝的信任。他恭敬地對皇帝說道:“皇上謬贊,微臣愧不敢當。微臣所言,皆是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為了百姓的福祉。”
皇帝滿意地點了點頭,說道:“好!金鉉,你有此忠心,朕心甚慰。朕決定……”皇帝停頓了一下,目光掃過殿上眾人,最終落在了魏大人身上。
“魏愛卿,”皇帝的聲音突然變得嚴厲起來,“你彈劾金鉉妖言惑眾,可有真憑實據?”
魏大人臉色煞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看到皇帝的神情,知道自己這次徹底失算了。他張了張嘴,想要辯解,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原本準備好的說辭,此刻卻像一團亂麻,堵在他的喉嚨里。
“微臣……微臣只是……”魏大人支支吾吾,眼神閃爍,不敢直視皇帝的目光。
“只是什么?”皇帝的聲音更加嚴厲,“你彈劾金鉉妖言惑眾,擾亂朝綱,可有證據?朕看金鉉所言,句句在理,切中時弊,反倒是你,身為朝廷重臣,不思為國分憂,卻在此搬弄是非,挑撥離間!”
魏大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叩頭:“皇上息怒,微臣知錯了!微臣一時糊涂,聽信了讒言,這才……”
“讒言?”皇帝冷哼一聲,“是誰的讒言?說出來!”
魏大人猶豫了片刻,最終還是不敢說出背后之人的名字。他深知,如果將那人供出來,自己固然可以免受責罰,但卻會得罪一個更加有權勢的人物。他咬了咬牙,說道:“微臣……微臣一時記不清了。”
皇帝失望地搖了搖頭:“魏愛卿,你太讓朕失望了。朕念你往日功勞,這次暫且不追究。但若再有下次,朕定不輕饒!”
“謝皇上隆恩!”魏大人如蒙大赦,連忙叩頭謝恩。
金鉉在一旁冷眼旁觀,心中暗自冷笑。他知道,魏大人這次雖然逃過一劫,但卻已經失去了皇帝的信任。而自己,則憑借這次機會,贏得了皇帝的賞識,地位更加穩(wěn)固。
皇帝轉頭看向金鉉,臉上露出了贊賞的笑容:“金鉉,你今日的表現,朕非常滿意。朕相信,你一定能夠為大梁做出更大的貢獻。”
“微臣定當竭盡所能,報效朝廷!”金鉉恭敬地答道。
皇帝點了點頭,隨后宣布退朝。眾官員紛紛散去,魏大人則灰溜溜地離開了皇宮。
在回府的路上,魏大人臉色陰沉,心中充滿了怨恨。他這次不僅沒能扳倒金鉉,反而讓自己顏面盡失,這讓他如何咽得下這口氣?他緊緊握著拳頭,心中暗自發(fā)誓:“金鉉,你給我等著!我不會放過你的!”
魏大人此次失敗,他是否會懷恨在心,謀劃新的陰謀來對付金鉉呢?他背后之人又是誰?金鉉在朝堂上嶄露頭角,又會給他帶來怎樣的挑戰(zhàn)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