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鳥不知大鳥的痛
- 重生八十年代:財富帝國的崛起
- 半夜騎士
- 2360字
- 2024-11-08 20:00:00
李戎海還沒搞清楚怎么回事,跟著卷毛就是一路狂奔。
李戎海:“我……”。
“我什么我,這些人可不管你是誰,逮到了就慘了,隨便都給你打斷腿,讓你下不了床,你不會想后半輩子在床上躺著吧”。
臥槽這么狠,李戎海不確定那些人會不會把他跟卷毛當成一伙的,只得跟著跑路了。
“這邊”,兩人跑到附近一個臨時市場里面,卷毛一把抓過他躲進一個雜物堆里面。
透過縫隙,李戎海看到七八個人從他們剛才的位置跑了過去。
他似乎能聽到自己的心跳聲,都快跳到嗓子眼了,害怕說不上,但就是覺得刺激。
好吧,還是有點害怕的,就算李戎海兩世為人,也還是知道珍惜生命,遠離未成年。
如今這輩子好日子才剛要開始呢,他可不想英年早逝。
等了得有三四分鐘,等到這些人確實不在了,卷毛才拉著他出來了。
“哈哈哈”,他看著李戎海還沒回過神來頓時哈哈大笑起來。
李戎海白了他一眼,“你笑什么?”
卷毛笑道:“你不覺得很好玩嗎,生活就要這樣才有意思,每天在廠里打工有什么意思,這才是我要的生活”。
“你看不起的卻是人家夢寐以求的,現在多少人還找不到事做,知足吧”。
卷毛冷笑一聲,做了一個大拇指指著自己的動作,“那句話怎么說來著,就是小鳥不懂大鳥的痛”。
李戎海一愣,“啥玩意?”
卷毛很認真的想了一下,“就是麻雀太小,不懂大鳥的志向”。
李戎海:“……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卷毛哈哈一笑,拍著李戎海的肩膀說道:“對對就是這句話,你看還是你有文化,我就沒啥文化”。
“神經病啊”。
卷毛伸出手笑道:“認識一下,我叫申榮,你叫什么”。
申榮,這名字怎么有點熟悉的感覺?
李戎海拍了一下他的手,“李戎海”。
“李兄,咱們也算是共患難了,我看你也是性情中人,不如你我結拜為異姓兄弟如何,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求的就是一個攜手患難,闖出一片廣闊的天地”,申榮頗有些激情的說道。
李戎海嘀咕一聲,“我覺得你應該去做傳銷,絕對能成一方大佬”。
說完李戎海突然一愣,他想起來了,這人竟然是申榮?
他終于想起來這名字為什么會熟悉了,申榮,臨縣真正的大佬級人物,八十年代靠做服裝生意起家,然后八十年代末九零年初到沿海一帶開始做走私生意,當時據說資產就過百萬。
八十年代末,百萬資產什么概念。
進入九十年代,此人回到臨縣全面進入實體行業,幾乎各行各業都有此人的身影,真正的一方大佬,2002年,因為涉及非法集資被警方逮捕,一直到2009年才出來。
出來以后,此人再次創業,靠著借來的幾百萬進入醫藥行業,十年的時間,成立了一家上市企業,資產一度達到了百億級別。
申榮,在臨縣就是傳奇人物,也是整個臨縣人津津樂道的存在,在臨縣提到申榮,幾乎可以說人人都得豎個大拇指,拋開一些違法事實不說,申榮確實有著很大的人格魅力。
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在這里遇到他。
砰,豬肉攤老板一刀砍在案板上,用憐憫的目光看著兩人,隨即閉上雙眼開始入定。
最近他新學了一種波導功,可以用意念感受天地靈氣,然后可以把這種靈氣轉移到豬肉中,讓自己的豬肉更加好吃,生意就會更好了。
他不像那兩個傻子一樣只知道做夢,他干的是實實在在的事業。
申榮是性情中人,李戎海則是覺得挺有意思,有種和時光中的人物對話的神奇感。
申榮帶著李戎海下館子去了,吃火鍋。
餐飲選擇不多,火鍋是人們的首選。
兄弟火鍋,一個巷子里的火鍋店,小小的門市進去里面是一個小院子,放了四張桌子,院子上面的網上爬滿了植物,倒是挺愜意。
就是天氣熱了有蚊子。
在院子的一角,還放著一張課桌,課桌上放著一個黑白小電視。
電視這個時候都是稀罕玩意兒,先不說彩色的,就是一個黑白電視,那都是一個職工全年的工資才能買得起的。
而且播放的內容也十分有限。
李戎海他們到的時候,電視里正放著一陣經典的音樂。
噔噔蹬蹬噔噔蹬蹬,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正是86版的《西游記》,播出的這一集是試播集《除妖烏雞國》。
這一版的《西游記》注定成為經典,最開始楊潔導演拍攝的時候,因為沒什么信心,就先做了一集試播,結果反響非常好,于是在今年春節期間,一口氣放出了前面十一集。
但又要到88年才放出后面的續集,這是邊拍邊播的。
靠著這個,火鍋店生意也是好的不行,不少孩子連飯都不吃都要過來看電視。
這個時候的顧客包容性也很強,雖然有孩子在這里打打鬧鬧比劃孫悟空,但大家反而覺得有煙火氣息。
李戎海他們去的時候就剩一張桌子,申榮和老板認識,剛坐下老板就送了一打的健力寶。
嗯?李戎海有點不理解,為啥不送啤酒而送健力寶。
這款才面世兩年的碳酸飲料,目前已經占據了飲料界的半壁江山,并且在未來十年內無人能敵,甚至一度打的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節節敗退。
吃著火鍋喝著飲料,李戎海第一次感受到了來到這個時代中的愜意。
嗝,申榮直接一口氣干了一瓶,然后狠狠地打了個嗝,大喊一聲,“爽”。
“榮哥現在在哪里做事?”李戎海問道。
“在保寧街那里擺攤賣點衣服,那邊不是搞了個會展中心,看熱鬧的人挺多的,我就在那里擺了個攤,這不占了人家的地盤,被人追著打,然后就遇到你了”,申榮說起來也是樂呵呵的,一點都不覺得有什么不好意思或者難堪的,他把這當做一種磨煉和生活的樂趣。
“貨源從哪兒來的?”李戎海問道。
申榮笑道:“怎么,你也要做?可以啊,明天我帶你過去,有個叫徐兵的人能從南邊弄來不少貨,我都是從他那里拿的,一件衣服隨便也能賺個一兩塊,你要是跟我一起做,咱倆自己去南邊拿貨,一件衣服少說賺三四塊,一個月就能收入上千”。
“都是些什么衣服?”
“什么都有,棉的,尼龍的,的確良的,腈綸的,還有西裝,看他拿什么貨我們就拿什么貨,的確良的還是好賣,雖然有點過時,但不少人都有需求,棉的也可以,毛衣進價不貴,出貨量挺高”,申榮也沒什么保留,把自己的經驗都說了。
李戎海笑道:“我這里有個渠道可以拿到貨,不過都是一些老款式,存貨,榮哥要是有興趣可以拿出來賣,市場需求還是有的,只要價格低,絕對可以走量”。
申榮一聽就來了興趣,“哦,兄弟有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