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凈臉色微變,等趙常關上門,坐下后問道:“誰?”
高宇順道:“吏科的人,好像姓章,我沒有看全。你昨夜在哪里?有人證嗎?我好為你在皇爺面前澄清。”
趙凈神色不動,心里古怪。
他想殺瞿式耜,但瞿式耜的家資被劫沒人聯系上他,反倒是與他無關的王在晉的死,被強行牽扯。
趙凈想了想,道:“王在晉是怎么死的?”
高宇順道:“匪盜所殺,數十口人,連幾歲孩童都沒留活口。五城兵馬司趕到的時候,只抓了幾個沒來得及跑的,刑部已經在審了。”
趙凈是真不清楚王在晉的死有沒有什么內情,道:“昨夜我一直在府里,有家仆作證。”
高宇順也不認為趙凈會去殺王在晉,道:“那就好。皇爺命我與你們父子多聯絡,有什么事情,可密奏。”
趙凈有些意外,道:“這么說,我們可以光明正大的見面了?”
高宇順立即道:“不可以,平日里,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趙凈倒是很想公開,有這么一位大太監傍身,能少很多麻煩。
“好。”趙凈道。
高宇順道:“會推名單的事,你知道了吧?”
趙凈點頭,道:“陛下起疑了?”
高宇順神色微凝,道:“陛下對禮部的周延儒是十分屬意的,但他不在名單之上。有幾個陛下厭惡,偏偏又在名單之上。”
崇禎現在對整個朝廷都極度不信任,懷疑這份名單倒也不奇怪。
趙凈稍稍思索,道:“高公公,接下來的事,怕是會很復雜,你我最好躲著一點。”
高宇順道:“怎么說?”
趙凈道:“這份名單上的絕大部分人,是不夠資格入閣的,而自認為應該入閣的人不在名單之上。他們的關系錯綜復雜,難以三言兩語說清。況且,逆案未定,還有諸多天啟朝的大人物在觀望著京城,他們會無動于衷,坐視不理嗎?”
高宇順頓時沉色不語。
依照趙凈這么說,‘會推閣臣’,確實會非常非常復雜!
高宇順一時也理不清頭緒,道:“皇爺,應當怎么做?”
趙凈想著崇禎的處境,心里嘆了口氣。
這位皇帝陛下,著實是不容易,他所面臨的情形,怕是曠古未見。
趙凈想了又想,道:“高公公,依我看來,陛下應該高坐釣魚臺,坐觀朝廷風云變幻,直到看清頭緒,一錘定音,果決的結束朝臣爭斗,任賢用能,專心于國事。”
高宇順心里分析著趙凈的話,道:“你的意思,皇爺不宜過早表態,等牛鬼蛇神全部跳出來,然后一網打盡,滌蕩乾坤?”
趙凈不動聲色的看了眼這位高公公——也是一位聰明人!
“這是下官的淺見。”
趙凈心里暗自謹慎,道:“我料定,這份‘會推名單’,一定會激起朝野劇烈爭斗,一時半會兒消停不了。”
高宇順已經感受到了,目帶一絲憂色的的道:“皇爺何嘗不想早日滌蕩朝堂,澄清寰宇,可你也看見了,‘逆案’拖了這么久,還是遲遲不能落案。”
趙凈從高宇順的表情上,仿佛看到了崇禎的愁困,略微遲疑,道:“高公公,恕我直言,‘逆案’這件事,除非陛下乾綱獨斷,否則可能會一直拖下去。”
高宇順一驚,道:“韓閣老明確與皇爺說會盡快結案,還會拖?”
趙凈搖了搖頭,道:“就怕很多事情,韓閣老同樣無法一言而定,說服朝野。”
高宇順有些反應不過來,道:“韓閣老,他可是四朝老臣,眾望所歸,他還不能壓不住朝廷?”
朝野欺負皇爺年少,那劉鴻訓更是三番幾次的說出‘沖主’這種話,可韓爌宦海幾十年,威望隆重,在天啟朝就是首輔,怎么可能壓不住朝廷?
看著高宇順詫異的神色,趙凈心里嘆氣。
高宇順以及崇禎還是沒有看明白,大明朝廷之所以在萬歷死后變成一團亂麻,一是皇帝失去了威權,朝臣們對皇帝沒有了敬畏。
第二便是朝廷失去了威信,一個七品小官,幾道奏本就能輕輕松松的參倒三品,二品的大員,君子或許還能有所分寸,小人還會在乎嗎?
沒有威權的皇帝,沒有威信的朝廷,威望這東西,還能有什么作用?
見趙凈不語,高宇順還是有些不相信,道:“待閣臣入閣后,便只剩下‘逆案’一事,年底之前,總能了結吧?”
趙凈道:“離年底不過一個多月,會推一事能有結果已算不錯,‘逆案’,怎么都會拖到明年。”
高宇順渾身不自在,這與他預想,或者崇禎預想的完全不一樣。
趙凈對既定的結果不太在意,不動聲色的問道:“高公公,巡捕營提督,鄭其心,是何人舉薦上去的?”
高宇順還在思考,聽到趙凈的話,下意識的道:“不清楚。”
趙凈不敢問再多,怕引起高宇順的懷疑,便繼續道:“這幾日一定會有事發生,高公公多留心。”
高宇順抬頭看向他,道:“我知道了。對了,內閣那邊已經定議,要罷你的官,奏疏到了司禮監。”
趙凈心里暗緊,道:“陛下還沒看到?”
高宇順道:“我刻意壓了壓,來問問你的想法。”
趙凈沒想到高宇順還為他壓了這道奏疏,沉吟著道:“免我官的這個提議,是出自哪里?”
高宇順道:“吏科。”
趙凈點點頭,道:“免就免吧。”
高宇順有些意外了,道:“你不想做官了?不對,你們父子想要離京?”
趙凈聞言笑了笑,道:“要是想逃走,早就逃了,就是在宮里做事不自在,無官一身輕。”
高宇順分不清趙凈話里的真假,這還有人不想做官的?
“公子,”
門外趙常敲敲門,而后推門進來,看了眼高宇順,上前低聲道:“公子,刑部的人去府里了,說是要你去刑部問話。”
高宇順頓時道:“應該是與王在晉的死有關。”
趙凈卻皺眉。
刑部尚書喬允升在崇禎的壓力下,已經去刑部入值了。
這是一個城府深沉的老狐貍,在這種時候,突然要他去刑部問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