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交困,眾叛親離不僅僅說得是納哈出,脫古思帖木兒也是如此。
當藍玉大軍突襲而至,北元各部完全沒有防備,所部士兵、牧民七萬多人全部被俘,只有脫古思帖木兒等少數貴族逃出生天。
要說這七萬人真的都逃不了嗎?不見得。
蒙古人都是騎馬的好手,只要想總可以逃走的,是這些牧民不愿意逃走。
這也多虧了大明這些年恩待蒙古人,多虧了朱元璋一視同仁的政策,讓這些蒙古牧民覺得投降大明也沒什么不好,脫古思帖木兒對他們也不是那么好,為什么要為脫古思帖木兒拼命。
捕魚兒海側翼的北元重臣哈剌章部被輕易剿滅就是一個證明,哈剌章部更早獲知王庭被滅,脫古思帖木兒逃跑的消息,但整個部落沒有大規模逃跑,反而在藍玉再次發起進攻后選擇投降。
就這樣北元徹底覆滅,納哈出加北元一起為大明貢獻了近五十萬人口,這些人口都被朱元璋分割塞入各省中,北方更多。
消息傳回京師,朱元璋大喜,稱贊藍玉為衛青,封其為涼國公。
與此同時,北平的二十萬大軍四散駐守在北方一線,徐達等老將也回京復命,料想除非遇到天大的事,否則他們再沒有機會出京。
對此徐達早有準備,并沒有什么不滿,他能位極人臣,又能善終,靠的就是眼見和知足。
更何況自從學了武功,又從朱標那里拿到內功心法,徐達的心思早就換了賽道。
倒是李善長緊張了,沒有了北元的威脅,朱元璋必定用更大的精力和能量整頓內部。
緊張歸緊張,李善長如今反倒不怕了,誰叫士大夫不做人,掘開黃河改道,到現在山東還在遭災,朱元璋的怒火肯定首先燒向士大夫。
“毛驤,事情辦得如何?”
“回陛下,臣與太孫殿下見過面,也多派人暗中游走遼東,已有眉目。”
“說。”
“韓國公指使邊軍欲刺殺太孫,幸得太孫機敏逃脫。”
“還真是這位老弟兄,怎么就不知足呢。”
名義上李善長還在朝廷掛職,其實早就已經遠離朝堂,可李善長人走心不走,時常與大臣走動,特別是淮西勛貴,朱元璋表面上對此并不在乎,實則暗暗記在小本子上。
都說朱元璋殘暴,其實只要不擋朱元璋的路,朱元璋不會動刀,可李善長竟然密謀刺殺朱雄英,這已經動了朱元璋逆鱗。
唐勝宗,延an侯,坐鎮廣寧,督軍遼東,朱雄英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二年,唐勝宗就坐鎮遼東,一鎮就是好幾年。
就是他接到了李善長的命令,利用潘敬的謀劃刺殺。
只要殺了朱雄英,朱元璋就沒精力平衡朝堂,而且以朱雄英與江南士大夫的恩怨,朱元璋很可能認為兇手是江南士大夫,李善長也專門做了布置,將線索引向南方。
只可惜李善長千算完事,沒算到朱雄英逃過一劫,沒算到明軍那么快覆滅北元,沒算到納哈出居然投降,更沒算到女真各部成為奴隸販子。
所有線索從四方匯聚,李善長浮出水面。
唐勝宗與海西女真談好了,讓建州女真當替罪羊,等朱雄英死后就聯手進攻建州。
可惜建州李思誠全程護衛朱雄英返回廣寧,完全是忠誠,更重要的是事情做得太糙,留下許多把柄和線索。
沒辦法,為了刺殺朱雄英,唐勝宗派出了許多人,本來不需要這么多人的,誰讓朱雄英身邊的新軍那么強悍,都知道他們刀槍不入,沒有人數優勢就是去送死。
出動的人多了,總有人泄露秘密,特別是這種先投降先安全,晚投降定叛逆的大罪。
也因為朱雄英麻痹戰術成功,那把燒掉潘敬罪證的火讓唐勝宗放松了警惕,給了毛驤安穩偵查的機會。
其實不放松警惕也沒有辦法,還是那句話,朱雄英死了一切好說,罪惡已經犯了,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可惜朱雄英沒死,不但承諾刺殺成功的賞賜沒有,還要每日擔驚受怕,沒人是傻子。
了解完全部情況,朱元璋沒有輕舉妄動,他可不是朱雄英,沒那么急,他一向謀定而后動。
殺李善長一個并不夠,必須把整條線都殺光,這樣才能杜絕類似的叛亂。
朱元璋比朱雄英更清楚軍隊忠誠的重要性,哪怕朝堂勢力失衡,也要先保住軍權。別說當下還是淮西勛貴占優,江南士大夫早不復往昔,掘黃河就是明證。
若江南士大夫還跟往常一樣強勢,他們根本不用掘黃河,在朝堂上就解決遷都問題了。
倒是李善長老了頭腦不清醒,還以為朱元璋真的愛民如子,真的為了百姓可以放棄勢力均衡。
朱元璋最重權力,最重均衡,就算沒有李善長刺殺朱雄英一事,他也會對李善長下手,此刻更加堅定。
而且藍玉等新生代將領的出現,新軍的出現也令淮西勛貴這些老臣的地位變得可有可無,這一點李善長也知道,要不然他也不用刺殺朱雄英。
從李善長和唐勝宗入手,毛驤找到了大量互相勾結的勛貴,還意外獲知這些人在胡惟庸謀反的時候知情不報。
知情不報等于謀反,李善長等人又增加一條罪狀。
當然這是朱元璋的心理活動,若光從法律來說,李善長等人沒有胡惟庸確切造反的證據,不說也無可厚非,誰讓那時胡惟庸權傾朝野,大家都要明哲保身。
有了上下一干人等的名單,朱元璋動手了,不過李善長畢竟是韓國公,大明第一功臣,要殺他總要有個正當的理由。
于是有人自首,舉報藍玉在捕魚兒海抓到了胡惟庸私通蒙元的證人,但這個證人被李善長隱瞞了下來。
緊接著李善長的家中奴仆也舉報李善長以前經常與胡惟庸私自會面、秘談,還舉報李善長知道胡惟庸謀反一事,當時胡惟庸還邀請李善長一同造反。
有些事不上秤四兩重,上秤千斤都打不住。
知情不報可以說是不清楚,沒有證據,不敢污蔑,也能說成等同謀反。
到了此時,李善長才后知后覺意識到完了。
朱元璋的動作更迅猛,不但李善長全家被抓,有牽連的一干勛貴,大量侯爵一并被抓,還有大量中底層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