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滅元
- 大明靈氣革命
- 大街H小巷
- 2166字
- 2024-12-05 09:31:42
“侄兒,真沒想到,不到兩年的時間,你就修了這么一條鐵路。”
“兩年很長了,還不到300里,整個國內要修幾萬里,若都像這個速度,修到猴年馬月。”
遼東事畢,朱雄英馬上帶隊修建遵化鐵廠,并著手修建平津鐵路,終于在一年八個月的時間內通車。
通車那天許多人都來了,也都坐了第一趟火車,走了個來回。
贊嘆、驚訝此起彼伏,最令所有人印象深刻的是剛剛從南方通過海運運來的一批糧草。
以前這批糧草要從天津運到北平,沒有十天半個月根本結束不了,而且需要許多人手、畜力。
鐵路修通后,一個下午就運完了,而且不需要太多人手,更完全不用畜力,只要起點和終點動用一些苦力。
所有人立刻意識到鐵路的重要性和強大,即便他們早就見識過鐵路,可真正通車第一條鐵路,才讓他們親自體會到。
“可惜大運河了,一群畜生!”朱棣望著南方眼神莫名。
久鎮邊關多年,朱棣早就吃過見過許多事,黃河改道的事一出,他立馬就反應過來,聯想到方孝孺那次政變,他多次不自覺看向南方。
“福兮禍之所依,黃河北流大海,總比奪淮入海要強百倍。”
黃河從山東入海,減少淮北、蘇北洪澇災害,從山東入海的河道也更穩定,而且黃河從北方入海只需要治理黃河,奪淮入海會大大加重治理難度。
更因為淮河下流的地平線高差比較小,只有幾十米,以黃河的泥沙沖刷能力,用不了幾年,這點落差就會填平,到時候會有更大的災難。
歷史上也是如此,奪淮入海令洪澤湖越來越大,差點淹了老朱家祖墳,用了好幾年治理,還挖通黃河入長江的通道,才止住。
其實就算士大夫不掘開黃河,以后朱雄英也會掘開,黃河北流利大于弊,南下弊大于利。
只是可惜時機不好,沒能讓朱雄英提前修建好黃河大橋。
沒水的時候修大橋和有水的時候修,那可不是一個概念。
好在煉鋼成功,靈氣動能系統研發成功,水泥燒制成功,也不是絕對沒有可能修建黃河大橋。
就像遵化鐵廠一樣,有六合鐵廠的成功經驗,有六合鐵廠培養的大量成熟工人,遵化鐵廠建造十分迅速,出鋼更加迅速。
有了遵化鐵廠的支持,平津鐵路才這么順利,否則就算有遼東抓來的大量奴隸,兩年也絕對不可能建好。
與建州女真的奴隸貿易很成功,朱雄英承諾與他們商貿不停,只要有奴隸正常的商品都能購買。其實建州女真沒抓到多少奴隸,蒙古人才是大頭,畢竟建州女真本身也才一千人。
得益于大明的經濟封鎖戰術,大明周邊的外國、異族都過著物資短缺的日子,短缺不要緊,關鍵他們吃過見過,大明還時不時開放邊貿,這就讓他們很難受,如貓爪撓心。
一個長久穩定的商道對這些異族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他們的統治基礎,誰要是能掌控與大明的商貿路線,就可以成為他們的族長,一點不為過。
這也是為什么那么多女真人、高麗人、蒙古人投降大明,來到大明這邊什么都有,同樣是拼命,大明這邊賺得多,物價還低,有錢能買到更多東西,不像老家,要什么沒什么,有錢都買不到東西。
奴隸貿易風風火火開展,不但女真族,蒙古、高麗也參與其中,這年頭奴隸貿易很正常,特別是蒙古人,他們別說抓其他民族當奴隸,自己的族人也會被抓成奴隸。
驅口,蒙元的奴隸,他們可不管什么蒙古人、同族,只有赤裸裸的權貴剝削,正因為如此,朱元璋反元的時候,有無數蒙古底層奴隸投靠朱元璋,幫著大明打天下。
這些蒙古人比許多漢人都忠誠,比漢人更痛恨元朝統治者,這些蒙古人也世代忠心大明,甚至為大明殉國,比水太涼的士大夫強百倍。
當遼東開展奴隸貿易,最開心的莫過于北元殘部,他們甚至忘記駐扎在大寧的大明二十萬大軍,動用大量人力深入東北山林抓捕野人女真。
當然這是蒙古人自己說的野人女真,實際上山林里的野人哪有定居的建州女真好抓,對此大明心知肚明,但并不拆穿。
野人女真、建州女真都是女真,壯勞力也都是壯勞力,被人抓了活該,只要不是大明百姓,朱雄英照收不誤。
正因為有了奴隸貿易,北元勢力多次、長時間與大明商人商貿,打開了情報的口子,讓錦衣衛輕松獲取北元王庭所在——捕魚兒海。
此后,飛機從赤峰北部的慶州(藍玉突襲納哈出側翼部的地方)出發,向北多次偵察北元。北元牧民、官吏也多次看到飛機,但他們不清楚飛機的情況,還以為是個特殊的大鳥,甚至有人虔誠叩拜。
有了飛機,明軍就不會再迷路,更不會怕沿途沒有水源,擁有了突襲的可能。
冬季北元在漠南牧馬,一旦春暖花開又會北返,那時就算找到北元王庭,明軍也沒有突襲的可能。
大明不愿放棄這個機會,明軍不愿放棄這個機會,藍玉不愿放棄這個機會。
藍玉率大軍十萬出擊,走小路日夜兼程,并讓修煉武功的夜不收四面出擊,杜絕北元偵察的可能。
捕魚兒海距離赤峰直線距離都超過1500里,正常通過更遠,脫古思帖木兒完全沒有想到大明會向他進攻。就算他知道了,脫古思帖木兒也并不在意,他不相信明軍可以穿越千里進攻。
北元雖然有蒙古皇帝的名頭,脫古思帖木兒也是黃金血脈,但北元連續被大明擊敗,早已威嚴掃地,名存實亡。
明軍北上的消息不可能完全封鎖,許多沿途小部落都知道,但他們要么被明軍控制,要么不愿意趟渾水。
更有許多人不在乎脫古思帖木兒,畢竟脫古思帖木兒不會帶著他們南下牧馬,搶劫更多東西,反而會讓他們上繳供奉。
哪怕脫古思帖木兒想打,他手下也沒有與明軍對抗的力量。
幾年前北元受江南士大夫蠱惑南下牧馬,被新軍全殲,就算從納哈出那里找回來一批物資,也是元氣大傷,沒個幾年休養生息根本不要想再大動干戈。
更何況那次劫掠納哈出早已傷害蒙古各部的感情,脫古思帖木兒在他們看來就是打不過大明,只敢窩里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