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實業興邦
- 大明靈氣革命
- 大街H小巷
- 2087字
- 2024-11-25 09:33:57
“怎么辦?怎么辦?”
“什么怎么辦,刀架在脖子上了,還能怎么辦?”
“朝廷怎能如此,他朱家祖孫怎能如此!”
“都怪他方孝孺,要不是他壞事,陛下不會這樣。”
“怪誰都沒用,還是想想怎么辦吧?”
“能不能把多出的田畝賣了,三百畝就三百畝。”
“你一共才多少地,當然賣了不心疼,我們怎么辦。”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這時候了當然各掃門前雪。”
“說好共進退,我弄死你個叛徒。”
“好了,有辱斯文,成何體統!”
各個擊破,分而治之的戰略很成功,江南內部的士紳都無法團結一致,更遑論南北兩地了。
應該說北方士紳更希望南方士紳破落,要不然一直被南方人壓一頭。
北方士紳也不反對地主高稅收,不是他們不想當地主,是沒有足夠的佃農給他們打理田畝。
南方人多地少,大搞分田容易不患寡而患不均,那些分得少,不夠分的百姓,可以將他們拉到北方開荒,有了足夠的人口,才有成為地主的可能。
北方士紳坐等南方士紳跌倒,他們吃飽。
茹瑺拖著疲憊的身體前來匯報:“殿下,浙江各鄉鎮已推舉出里長、鄉長,這是名單。”
“百姓是否積極?”
“若非臣等走街串巷,若非錦衣衛、新軍兄弟協助,難以完成君命。”
“以后就不會這樣了。”
在殺戮的掩護下,由鄉人自發推舉里長、鄉長就沒那么惹人注目了,反正以前也是鄉中更具威望的人出任鄉長,只是變了下形式,其他人感覺沒什么不同。
有了這個鄉村推舉的制度,等將來執行鄉村集體議會制,婦女代表制將水到渠成。
而紡織業正好可以賦予婦女財政權,有了財政權才有說話的權力。
江南地主在朱雄英的逼迫下,或者說在屠刀的逼迫下很快分裂,其中三百畝左右的小地主乖乖把超過的土地賣給朱雄英,也有幾個五百畝以上的賣地的,這些都抱有僥幸心理,認為只要底子在,現在送出去的土地還有機會拿回來,不愿貿然改行。
還有一部分富商萬分積極加入紡織業,因為原本他們屬于商人,賤業。并非賤戶,是法律規定商人不得為官,還有服飾等方面的限制,這導致整個社會的歧視。
其實明朝戶籍里面只有極少數的人才是真正的賤戶,哪怕是驛、灶、醫、陰陽、匠等也和普通民戶、軍戶一樣,只不過為了防止這些人逃脫徭役才特別關注,一樣可以科舉當官。
只有樂戶,還要是明確教坊司樂戶,等同于娼優,才能算真正的賤戶。
另外還有奴仆與疍民等,奴仆自不必說,疍民主要因為沒有戶籍登記,又不在陸地生活,理論來說疍民是一群沒有國籍,寄居在華夏的外人。
除去極少數真正的賤戶,所有戶民都擁有相同的法律權力,所以被大明律特別關注的商人才會那么被人看不起。
如今有機會成為實業戶,消除掉法律的限制,子孫還有機會科舉,這是商人們幾輩子修不到的福氣,他們怎么可能放棄。
甚至有些極端點的商人,直接自爆自家田畝掛靠在某某秀才、舉人、官老爺名下,情愿上貢國家以贖其罪。
對此朱雄英照單全收,既往不咎,這下千金買馬骨很成功,幾乎整個江南的商人都站在了朱雄英這邊,都不用錦衣衛和新軍下鄉收集情報,朱雄英需要的商人們立刻送到。
別看士大夫說的好聽,耕讀世家,不求黃白阿堵物,實際上人的欲望怎么可能如此輕易限制,就算有幾代良人,總會有后代長歪。
事實上江南所有士大夫都有自己的商業產業,掛靠在親屬、家仆名下,自己花著商貿賺來的錢,又不用成為商人受限制。
有產業就有商業往來,有商業往來必定留下線索,百姓可能不知道鄉紳、善士真面目,商人們一清二楚。
華夏幾千年都是權力的社會,商人一直是小兒持金過鬧市,所以商人為了自身安全總會尋求權力的庇護,沈家就是典型。
以前朱元璋反感商人,商人只能找官吏、鄉紳,如今朱雄英親自下場,有什么官吏能比得上皇太孫,將來的皇帝。
大腿自然找最粗的,更別說朱雄英還給了他們當官的權力。
這一通分化瓦解下來,選擇繼續頑抗的江南士大夫也就只剩下那么幾個最大的地主了。
例如吳江王家、沛縣韓家,他們不僅僅反對朱雄英,改朝換代后依然以前朝人自居,不換衣冠,還鼓吹什么純臣。
還有一堆為前朝赴死的人,他們推辭朱元璋的征辟,一旦遭遇強硬就自殺明志。
里面最典型的就是戴良,元亡后隱居,朱元璋招募就托病,惹怒朱元璋被抓就在獄中自殺。
要說元朝對士大夫多么多么好也就罷了,關鍵元朝的儒生就比乞丐高一等,排第九,完全受歧視的姿態。
受歧視依然要堅持什么純臣,這就是儒學家天下的弊端,只講忠孝,對一門一姓的忠,對一家一戶的孝,如此才有名望。
有些人追求名望,有些人則認為有了名望族人后代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朱元璋都沒能讓這群人屈服,朱雄英就更不可能了。
社會風氣如此,朱雄英并不急,他有的是時間慢慢泡制這些人。
肉體毀滅容易,精神消滅才困難,而不消滅其精神,肉體毀滅多少次都會重生。
這段時間朱雄英一直接待從江南各地,乃至全國各地到來的,參觀紡織廠的商人,引導工匠、紡織工詳細詳解生產過程和注意事項。
朱雄英則與沈家一起,帶著一群江南富商組建南直隸第一個工業園區,開土動工,用剛剛研制成功的水泥。
水泥配方簡單,燒制簡單,唯一的技術難題是研磨,目數達不到,材料不夠細小,水泥完全沒有任何作用。
有了靈氣動力裝置,有了大規模煉鋼,才能制造研磨機,才能制備水泥。
江南士大夫見朱雄英整天圍著商人打轉,也不再關注他們,以為朱雄英的三分鐘熱度過去,也將朱雄英的限令拋之腦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