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為國為民。”
“好!”
“真像那么回事?!?
其他人看到這副對聯的時候都連連贊嘆,唯獨藍玉話語輕佻。
“永昌侯,這次的任務是整訓新軍,從嚴治理,不要嬉皮笑臉。這副對聯既是目標也是要求,達不到的現在就可以離開?,F在離開沒人說什么,進了門后犯錯,別怪軍法無情!”
藍玉立馬正色道:“遵命!”
“遵命!”其他人不得不跟進。
一眾將士入營,安頓。
藍玉隨口對身旁的隨從說道:“小子竟然拿我殺雞儆猴。”
“皇太孫太過無禮……”
“啪!”隨從話還沒說完就被藍玉一巴掌打斷。
“皇太孫豈容你質疑!”
朱雄英拿他殺雞儆猴,藍玉并不反感,反而很欣慰,之前他也是故意那么說,就想看看朱雄英的反應。
如今看來,朱雄英大病一場后更加老成持重,做事也有了章法,令藍玉心懷大暢。
“首先由我為諸位展示新軍的武器——洪武步槍、洪武機槍和洪武大炮?!?
此時蔣瓛已安置好靶場,吊了許多死羊,都套著鎧甲,蒙元樣式。
“舉槍!”
“射擊!”
“砰!砰!砰!”
五分鐘連續射擊讓所有將領和軍官都見識到了步槍的威力,120米開外依然可以擊穿鎧甲,要是無甲目標,三五百米都有殺傷。
洪武步槍口徑為19.6mm,槍全長1600mm(不含刺刀),槍全重(帶刺刀)6kg,彈丸重量為30g(八錢)。槍口初速400米每秒,動能2400焦耳。
按照圓形彈丸的飛行減速幅度,30米外動能降低到70%,120米外動能降低到30%。
30米時動能1680焦耳,120米720焦耳。
朱雄英讓工匠做過試驗,120米外都足夠打穿2毫米左右均質鋼板。
而當前煉鋼工藝較差,普通鋼材只相當于0.7的均質鋼板厚度,也就是說120米外可以打穿2.85毫米鐵甲,這超過絕大多數鎧甲厚度,若只是熟鐵甲可以打穿更厚的。
大明此時主要的敵人只有蒙元,他們的鎧甲最厚也不過2.5毫米,優秀鎧甲2毫米,差一點的1-1.5毫米。
只需要750焦耳就可以穿透2毫米優質鋼板,這款洪武步槍絕對可以破開蒙元士兵所有鎧甲,除非蒙元士兵一人穿好幾件,能穿得動的話。
蒙元不是明末的滿清,明末時戰場上火銃盛行,見得多了,死得多了,滿清才有相應對策(精兵三層甲)。
此時步槍才剛剛問世,蒙元不可能立刻想出應對策略,甚至滅亡前都想不出。
不是蒙元人比滿清笨,而是蒙元沒有物資支持。
滿清占據東北,有露天的鐵礦開采,有劫掠來的工匠打鐵,有充足的物資。
蒙元就慘了,自從被趕出漢地,鐵礦沒了,工匠沒了,別說三層甲,再過段時間恐怕就連鐵箭矢都用不起了(大明執行的經濟封鎖戰略很成功,蒙古普通士兵用的是骨矢)。
蒙元沒了鐵料,著甲率會越來越低,現有的鎧甲都是存貨。
洪武步槍足夠應對當下蒙元的戰爭,這也是為什么朱雄英沒有用線膛槍和尖頭彈。
線膛槍確實可以提升準確度,但無法再使用霰彈,削弱了殺傷范圍。拉線膛的刀具更需要較高工藝,也有大問題。
當前對蒙元戰爭,霰彈的面殺傷好于遠距離線膛槍點殺傷,線膛槍的出現也是因為對面的敵人一樣使用滑膛槍,才需要追求更遠距離殺敵。
使用滑膛槍自然就不適用尖頭彈,因為尖頭彈會在槍膛內不規則移動,出膛后不知道飛向哪里了,不如圓彈。
要是連最基本的準確度都沒有,尖頭彈動能衰較低的優勢也發揮不出來,不如不用。
“好槍,好槍!”
所有將領軍官試用過后,無不交口稱贊,大家都久經戰陣,都清楚新式步槍的強大,也因為明軍陣中本身就有火器,對火器有一定的概念。
“縱有千軍萬馬也沖殺不動我陣!”等眾人見識了洪武火炮和洪武機槍,徐達忍不住感嘆。
藍玉把玩著步槍問道:“甥孫,這槍太長了,不適合騎兵使用?!?
“有,有騎兵專用的騎槍。”朱雄英接過喜子遞來的一桿短步槍,其他與洪武步槍一樣,就是鋸短了槍管。
打了幾發子彈,藍玉還是搖頭,主要他見識過機槍的威力,閾值提高了,不滿足于打一發子彈裝一發子彈。
“要是能連續射擊就好了。”藍玉看向試驗臺上的另一把小武器問道,“這個怎么樣?”
“這是左輪手槍,專門為炮兵和軍官準備的防身武器?!闭f著朱雄英拿起來連射六槍。
“好好好!這個好,這個適合騎兵。”
朱雄英搖頭道:“這個不行,左輪遠距離穿甲能力不足,而且有效射程最高只有30米?!?
洪武左輪手槍,口徑9.6mm,彈丸重量5.2g,初速300米每秒,動能234焦耳。
“甥孫,這你就不知道了,蒙元騎兵不會遠距離進攻,他們用騎射?!?
朱雄英很是疑惑,騎射不就是遠距離進攻嗎?
擅長騎射的郭英當場表演,朱雄英恍然大悟。
戰場作戰,騎兵不會有太多駐步射擊的機會,都是移動中射箭。
戰馬顛簸,遠距離騎射毫無準確度可言,除非不計損耗,大面積箭矢覆蓋。
蒙元可經不起這種無意義的損耗,大明也經受不起,不是大明生產不出來,是戰場上騎兵的箭矢攜帶能力有限,每一根箭矢都必須高效使用。
怎樣高效使用不浪費箭矢?自然有多近就多近,越近命中率越高。
像郭英這樣的騎射高手,可以做到手隨心動。只要距離夠近,別說命中人體,說讓箭矢命中面門,就不會射到脖子,并且可以做到快速、連續命中(和槍戰游戲中甩狙的感覺一樣)。
蒙古騎兵就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可惜蒙元還是敗了,慘敗,因為蒙元的近戰能力極度拉跨,或者說明軍近戰能力變態強。
大明騎兵的馬刀近戰能力遠強于蒙元,一個大明騎兵可以輕松肉搏殺死三五個蒙元騎兵(明軍有專門的肉搏訓練,蒙元沒有,到了明末對付滿清也一樣,滿清同樣沒有肉搏訓練),所以蒙元就一根筋變成兩頭堵。
想要擊敗明軍就必須抵近騎射,可抵近后很大概率給了明軍近身肉搏的機會,等于送羊入虎口,以至于蒙元左右為難。
蒙元之所以沒有肉搏能力,除了自身的生活環境,還因為肉搏需要馬刀,而馬刀又是消耗品,需要用到大量鐵料,蒙元沒有。戰士需要強健的體魄,需要海量物資支持,蒙元也沒有。
戰爭打的永遠是后勤,沒有鐵料就只能考慮鐵料使用更少的戰術,配合從小學習的騎術,騎射就成為蒙元的主要攻擊手段。
本來朱雄英并不想推廣空心方陣,覺得沒有必要,得知蒙元的具體戰術和戰場情況,發現空心方陣確實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當前明軍的軍陣本身就有一定的空心方陣的影子,或者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人類戰爭總有相似性、參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