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畝產萬斤的作物
- 李二陛下,想去現代留學嗎?
- 兜里沒悠米
- 2308字
- 2024-10-31 16:15:07
李世民看著興致勃勃,越說越興奮的李易,腹誹道:“這少年當真是不怕死?”
憑借他剛剛說的話,李世民將其就地正法半點不為過。
并且,李易話里的槽點多的李世民簡直不止從何說起。
說話跳脫用詞不合規矩,這也就罷了。
單單說這個這個稱呼,‘唐太宗’。
這叫廟號,那是皇帝死了以后才能用的。
朕登基不過三年,正值春秋鼎盛,這小子,難道是有意想詛咒朕不成?
還有,李易談及文治武功那塊,前半部分確實能吻合李世民的履歷,但后面那些話什么意思?
勉強能印證的,也只有打算要針對東突厥的軍事行動。
另外,說朕在位23年,遠超文景之治。話是好話,但為什么聽起來總感覺膈應人?
這言外之意,豈不是說朕只活了52歲?
看著興奮的李易,李世民眼眸微微瞇起,淡淡的殺意流露出。
深夜神不知鬼不覺闖入皇宮,說的話還盡是些大逆不道之言。
殿外,精銳的玄甲軍隨時候著,只要李世民一聲令下,頃刻間就能將李易誅滅!
“到底要不要殺了他?”
李世民內心有些猶豫。
理智告訴他,什么千年后的后世之人,純屬無稽之談。
但李易話里話外,雖有些許阿諛奉承的成分,但...
李世民眼神不著痕跡的掃了眼案牘,上面放著一封奏折,正是他和朝臣商議對準備東突厥出兵的議案。
國之大事,在祀在戎。
李世民打了半輩子的仗,這種重大的軍事行動,保密性堪稱頂尖,他僅僅只是對房玄齡,長孫無忌,李靖等寥寥幾位重臣吐露過。
這些人,都是李世民絕對信任的心腹,絕不會向外透露半分。
那么眼前的李易又是從何而知?
難道,他真的來自于后世?
李世民眉宇間陰晴不定,片刻后,問道。
“既然你自稱來自于后世,那么朕問你,你在深夜冒著大不韙入殿,究竟有何圖謀?”
本來李世民還是補充一句,未得宣詔,夜闖皇宮是死罪,但想了想,真要依法論處,細數李易的行為,他有多少顆腦袋都不夠掉。
“圖謀談不上,只不過想和陛下做點小買賣而已。”
李易一攤手,坦然道。
“作為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我當然你此刻心里滿是懷疑和戒備。甚至于,已經有過無數種讓我人頭落地的想法。”
對此,李世民不置可否,他確實是這么想的。
李易繼續說道:“我既然膽敢來到你面前,那肯定是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或者說,不管什么結果,我都能坦然接受。”
說罷,李易開始在身上摸索,片刻后,拿出了幾個自封袋。
“這些東西,是我從我們那個時代帶來的,都是高產農作物,就算你準備殺我,也請把這些東西傳播出去,讓我中夏民眾,能多些飽腹之物。”
李易的自封袋里,裝的東西分別是土豆,玉米,紅薯。
說罷,李易就把三個自封袋遞了過去,但想了想,似乎覺得有些不妥,干脆把東西放在地上,然后向一旁退了幾步。
面對著李易這古怪的舉動,再結合他的話,李世民居然品出了幾分坦然赴死之意。
這讓他更加疑惑不解。
看了看地上的三個自封袋,李世民疑惑道:“這就是你打算拿來與朕做買賣的籌碼?”
“是,也不是,這些東西,只算是見面禮而已,論其價值,在我們那個時代,不值一提,只不過,若是放在當前的農耕文明大唐。”
“我這么和你說吧,你眼前的這個橢圓形淡黃色農作物,它有個非常接地氣的名字,叫土豆,這東西,在我們后世,畝產最高可以達到8000到11000斤...”
李易話沒說完,便被李世民打斷。
“你說多少?!”
聲音猶如一聲驚雷炸響!
唰~~~~
片刻后,殿外一群披甲持刀的護衛瞬間涌入。
“保護陛下!!!”
殺氣騰騰的玄甲軍嘩啦啦的瞬間便布滿大殿,然后,他們就發現了發愣的李易。
領頭的侍衛瞬間似乎明白了什么。
電光火石間,背后已是冷汗涔涔。
“這是何人?他是什么時候闖入殿內的?負責護衛的玄甲軍為何沒有發現他?”
幾個呼吸后,數十把閃爍著寒光的利刃已經對準了李易。
侍衛們如臨大敵,濃郁的殺機霎時間鎖定了李易。
只要李易膽敢有半點動作,他毫不懷疑,玄甲軍會立刻結束他的這次的穿越之旅!
局面僵住了,李易也不敢貿然動作,他倒是不怕死!
高臺上,神態威嚴的李世民也從震驚中恢復過來。
“退下!”
李世民沉聲道。
“喏!”
原本殺氣騰騰的侍衛們,聽到李世民的命令后,立刻有序的退出大殿,沒有絲毫的拖泥帶水。
“不愧是天策上將,對軍隊的把控,堪稱頂級。”
李易看著唯命是從的護衛們,不由的贊嘆一句。
“他們都是玄甲軍中的精銳,每一人都是百里挑一。”
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了不起!”
李易配合的稱贊一聲。
不過李世民此時,對李易的奉承全然沒有半點興趣,眼神猶如一道利劍般盯著李易,像是要把他整個人看穿。
“你的種種不敬之詞,朕都可以不計較,唯有糧食產量這一項,朕不希望你不是信口開河。”
李世民字字珠璣,并非他失態,而是此事事關重大。
畝產萬斤,這是什么概念?
貞觀初期,還沒有大規模種植水稻,粟米仍是主糧,一年一熟,其畝產大概300斤左右。
而唐初一個人丁的永業田是20畝,足夠養活一大家子,因此唐初的士兵戰斗力很強,這是大唐能持續擴張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李易的土豆真能做到畝產8000斤,軍事上,李世民能直接讓帝國軍隊橫掃周邊的所有勁敵。
民生上,有了如此高產的作物,對人口恢復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衡量古代中原王朝是否強盛,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人口。
經過隋末亂世,中原人口雪崩。
隋朝巔峰時期,人口約為5000多萬,而哪怕到了貞觀十三年,見于記載的是1325萬人,從高峰時期的5000多萬下降至1300多萬,這下降幅度,直接腰斬。
況且這還是經過李世民勵精圖治十三年才有的人口規模。
大業隋崩,可不是說說而已。隋煬帝楊廣,這位絕世敗家子,基本是把人口花名冊當開心消消樂玩。
提起他爹隋文帝,雖然也有不少黑歷史,比如屠戮前朝后裔,給江南百姓洗腦,剛愎自用,但人好歹有個開皇之治。
而提到楊廣,普遍張口就是大業隋崩,人菜癮大,志大才疏。
能用十三年時間廢掉一個開皇之治,把人間變成活生生的地獄,從敗家的角度上講,確實是前無古人了。
人可以成千上萬的一起死,卻只能一個個生。
糧食可以成堆成倉的糟蹋,卻只能一年年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