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快自然是件好事,可是漫無目的地忙碌,到頭來只能還是一無所獲。這就是想與做的事,這兩者是辯證統(tǒng)一、缺一不可的。
小李可是個大忙人,他早上一睜開眼就忙開了。什么時候見到他,你都會發(fā)現(xiàn)他行色匆匆,忙得焦頭爛額。小李辦公室的燈也總是最后熄滅。可是這樣的忙碌似乎沒有給小李帶來多少好處,和他一起工作的人總是很清閑,可業(yè)績卻比他強。這是為什么呢?
一天下班,小李還在辦公室里忙個不停。有人見這么晚了,就進來問他:“你整天都這么忙嗎?”小李說:“是啊。”他滿以為人家會表揚他幾句,不料人家卻說:“對工作認真負責是對的,但你這樣從早忙到晚,什么時候去思考呢?”
如果只是一味地忙,卻沒有作為,那是多么可悲的事啊!沒有時間思考的人只會碌碌無為。
想想看,一個人如果只知道埋頭趕路而不知道抬頭看路,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
很多人都會記得高中的學習生活,特別是臨近高考的一年,大家都很緊張。一些同學總是沒日沒夜地復習功課,他們幾乎就沒有離開過自習室。雖然這樣努力,但每次考試的成績卻總不是很理想。這并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在這種壓力下,他們?yōu)榱双@得心理上的安慰只是一味地拼命蠻干,從來就沒有時間去看看腳下的路。
其實真正聰明的同學并不是那么緊張,因為他們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而不該做什么。高中三年的課程,實際上兩年就基本學完了,最后一年主要是用來復習和模擬考試。那么在復習時只要把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加強一下就可以了,沒有必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記得當年自己每天上晚自習前,一定要用半小時左右的時間來檢查當天的功課,然后晚自習時只把認為有問題的地方復習一下就行了,每周總結一次學習進度,找出該學習的地方。這樣,有的放矢,自然就不必浪費那么多時間了。
有思考地做事,自然會事半功倍。后來進入大學,和同學們一起聊天,發(fā)現(xiàn)沒有幾個是死讀書的,大多都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所有學習方法的核心,無不是經(jīng)常思考、檢查,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很少漫無目的地重復勞動。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在今天看來,這不僅是道德修養(yǎng)課程,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內(nèi)容。曾有一位頗有成就的企業(yè)人士,應該說他的手頭工作是沒完沒了,但他卻每天晚上都過得很自如。用他的話說,他要陪家人一起吃飯聊天,同時自己也要休息一下。再說都忙了一天了,需要靜下心來想想這一天的事,安排一下明天的重要事務。
心靈悟語
磨刀不誤砍柴工,想好了再做也不遲。事情固然得做,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埋頭苦干,結果一抬頭卻發(fā)現(xiàn)走錯了方向,那豈不是勞而無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