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石國使者
- 封神:北海大圣袁福通
- 仿生薯條
- 2135字
- 2024-11-22 18:00:00
水空子臉色古井無波,語氣恢復平靜道:
“是貧道淺薄,不通塵世之理,修行不夠。”
袁福通笑了笑,轉身道:
“還請仙人隨我回……”
他的笑容戛然而止。
雪地上哪還有道人的身影?
即便是守備隊的士兵們,也是滿臉恍惚,根本不知水空子是何時消失。
此人來得突兀,去得突兀。
但袁福通心底卻猜出了水空子的來意。
八九不離十,是想讓他接受妖族的幫助。
現在才紂王一年,沒想到這么早就有人來了。
“看來,有不少存在都知道我未來要造反了,果然是天命注定的反賊。若沒有覺醒前世記憶,以對崇應彪的仇恨,今日怕是真要答應水空子……”
袁福通思忖片刻,心底不禁冷笑起來,只要保持理智,天命注定的造反,也能為自己所用!
“管你來自哪方勢力,妖族也好,方外大教也罷,不是我求助你們,而是你們得上趕著幫我!”
“拖不住聞仲,我大不了痛快地戰死沙場,可那些個犯了殺劫的方外之人,就得親自下場去動搖殷商社稷了……”
…
片刻后。
并未離去的水空子,站在九天云霧之上,靜靜看著袁福通率領麾下士卒在大風坡巡邏,確認沒有其它妖怪后,隊伍返回袁城。
在他的視角中,袁福通頭頂的高空處,從虛無中誕生的漆黑之氣正在一點一滴凝聚。
若修為足夠,仔細觀察一會兒,耳旁便會響起令人膽戰心驚的戰吼。
腦海內,還會出現血腥無比的幻象。
那是天地血紅,仙人隕落,萬物嚎哭。
有千軍萬馬踐踏大地,更有如山如海的刀光凌虐生靈。
水空子收回觀察黑氣的視線,感嘆道:
“劫數未起,劫運先凝,當真是嚇人。”
他的身旁,一頭九首大蛇的虛影緩緩出現,接話道:
“此人對我族似乎成見頗深,你欲押注,他未必肯接受。”
水空子笑了笑:
“不就是恨那些沒資格住在大海的孽障嘛,小事,本座全挑出來讓他殺了就是,反正都是些成不了大道的螻蟻。”
九首大蛇沉默了一下,說道:
“可他身上并未有天的意志顯化,凝了劫運,恐怕也只是大劫的養料……大教封鎖了消息,我們對這場大劫了解太少,這么早便下場做出選擇,實在太過冒險。”
水空子聽到這個問題,瞥了一眼道:
“九嬰,你要知道,我們連去天庭當天神的資格都沒有。不火中取栗,如何翻得了身?天皇時代過后,妖族的生存空間便不斷收縮,地位一再下降,若不做點什么,這場大劫結束,恐怕北海都不能待了。”
水空子的眼神堅定,道:
“再者,我已前往太素天參拜過娘娘,她并未制止我下場北海。娘娘甚至玉音直言,天意徹底紊亂,既定的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此事大有可為!”
一聽到太素天,九嬰虛幻的身形瞬間凝實,心中疑慮蕩然一空。
“既然如此,需先化解仇怨。”它低頭看了看袁福通離開的方向,繼續沉聲道:
“我洞府里有頭食鐵獸,乃是蚩尤坐騎血脈,也不知他是否愿意接受?”
…
臨近黃昏。
袁城,驛站。
石海獨自坐在房間里一言不發,周遭家具簡陋,看上去并不是接待外國來使的地方。
但北海這地方就是這樣,冷冽的寒風與堅硬的土地只能帶來貧窮。
傳說北海曾是富饒之地,卻因上古軒轅黃帝與蚩尤的大戰,將這里打成了廢墟,大地至今沒有恢復元氣。
石海無法將富饒二字,與妖亂頻發,百姓苦苦掙扎的北海聯系起來。
“沙沙沙……”
門外傳來木板被踩中的聲音,打斷了石海的胡思亂想,連忙起身。
“吱呀”
門被推開,寒風先涌了進來,隨后是個身裹皮襖的年輕人。
他身上帶著血腥味,臉上帶著三道新疤,看上去風塵仆仆,雙眸神儀內瑩。
石海住了幾日,自然打聽到了新侯爺被鞭面之事,于是躬身行禮:
“石國使臣石海,參見賢侯!”
他低下的面容詫異不已,沒想到這位新侯爺竟親自來驛站了。
“快快免禮!”
袁福通笑著上前攙扶,父親死后,這可是第一個來袁城的外國使者。
崇應彪虎視眈眈,這個時間點敢冒著風險接觸自己,無論是來干嘛的,最起碼要有禮數。
他左右看了看周遭,嘆道:
“先父遭難,本侯悲痛不已,原本半月前便該接見你,卻拖了如此之久,實屬不該。還請隨我回侯府,本侯設酒賠罪。”
石海受寵若驚,沒成想袁福通竟如此平易近人。
多年聽聞此人殺得妖魔不敢接近袁城,還以為是什么兇悍異常的惡漢。
正事在身,終于見到袁福通的石海豈敢浪費時間?
在袁福通驚訝的眼神中,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叩首大拜,帶著哭腔道:
“還請賢侯救我石國!”
袁福通再度攙扶,忙道:
“吾非汝君,汝非吾臣,何必行此大禮?石國發生何事?”
石國與袁國是鄰國,父親在世時便多有來往,雖談不上親如一家,但也保持著友好。
石海雙目通紅,咬牙道:
“石國遭方士竊國!我家侯爺生死不知!”
袁福通眉頭微蹙,“方士竊國?快仔細道來。”
…
片刻后,袁福通得知了事情的全貌。
石海是石國侯的侄子,使臣這個職位是他自己瞎編的,因為石國已沒有什么行政機構了。
兩個月前,石國地牛翻滾,震出了一座古戰場。
有尸骸陰氣騰騰,鬼哭狼嚎之聲席卷荒野,更有幽綠毒霧風刮不散,令石國子民不敢接近。
一個半月后,也就是自己在府里種靈草那段日子,石國來了個赤發無須的方士,自稱方外大教弟子,特來平息古戰場之亂。
石國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將其請回侯府。
誰料那方士居心不軌,不知使了什么旁門左道之術,將包括石國侯在內的許多高層全部迷惑,僅聽他一人之言。
他命令石國子民,以性命為代價,前往那古戰場為他取所謂的寶物,敢違抗者,便是家眷遭殃。
石海與幾位石姓子弟僥幸逃了出來,分頭前往鄰國求援。
袁福通聽完,沉默自思起來。
實際上石海應該去崇城求援,畢竟涉及到“竊國”。
為何不去?
因為崇應彪根本不會管北海七十二路諸侯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