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清單3:預判危機類型、誘因和發起人
預判是初步對危機定性,也是為組織定心。定性來自經驗和直覺。不要碰到什么輿情都驚慌失措、亂了陣腳,可以憑借經驗,考慮以下這些問題:
● 有無人員傷亡?
● 公司業務和品牌聲譽是否會受到重大影響?
● 參與報道的媒體影響力如何?
● 利益相關者是否受到重大損失?
● 政府主管部門是否已經關注和介入?
問了以上問題,相信你就會有些基本判斷。但是預判不能依賴經驗,而是需要體系框架。
預判是微型的風險管理。根據組織已有的風險點,結合剛剛出現的危機進行預判。預判是處理中樞,擁有超級算力。算法輸出的選項或者方案會輸入決策系統。預判失誤會導致后續一系列決策和行動的失敗。
預判的核心是發起人分析和危機類型定性。
危機發起人和誘因分析:他為什么這樣做
發起人指的是該危機的發起人。有的發起人一眼便知,有的發起人則隱身幕后,隨著事件的推進,才圖窮匕見;也有的發起人永遠隱身幕后。多問:
● 該危機是誰發起的?
● 是受害者或受到影響的人的發聲被放大?
● 是媒體或自媒體的爆料?
● 是政府監管機構在行政執法中發生的問題?
● 是普通消費者還是職業打假人?
分辨的基本邏輯是判斷發起人的訴求和動機。
動機是什么?不同的發起人,千差萬別。
● 他是網民,有大把時間做鍵盤俠,享受隱匿在屏幕后謾罵的攻擊快樂。
● 他自認為是正義和公理的化身。
● 他是競爭對手公關團隊雇用的水軍,發動了對品牌的攻擊。
● 他是每天為流量焦慮的新媒體賬號編輯,上熱搜和十萬加[7]是高懸在屏幕上方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 他是黑公關公司的創始人,伺機尋找下手的獵物。
● 他是背著創收指標的媒體總編,借助負面尋找品牌商務合作,是他每天的核心任務。
● 他不想看到你成功,想看到你的組織崩潰,領導者身敗名裂。
● 他覺得你的業務有天然原罪,是邪惡組織的化身,他要干掉你。
● 他是一類社會議題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你湊巧撞上了槍口。
● 他是接到消費者投訴的公務人員,職務所在,公事公辦,必須查個水落石出。
● 他是剛剛就任的企業高管,發起了高舉高打的營銷戰,不想誤觸公眾的痛點。
● 他是企業公關團隊的成員,在重大意外事件來臨時,焦慮和壓力導致對媒體說了不該說的話,引發了群情激憤。
● 他是你公司產品和服務的忠實粉絲,但是一次消費的糟糕體驗,讓他徹底憤怒了。
● 他受了委屈,只想討個公道和說法。
發起人希望被看見,聲音被聽到。他一般是信息的發源地或放大器,你要一一查實分析。
受害人要求恢復生活的平衡,媒體需要流量和熱度,監管機構要通過執法對公眾有個交代,職業打假人為錢而來,普通消費者就是情緒激動,想要個說法,讓商家給個態度。
危機誘因指的是引發危機的事件。鴨血事件的誘因是媒體曝光。誘因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看到誘因背后的發起人及其動機。
危機定性:你以為的未必是準確的
該危機歸屬于哪一類型的危機,有的明確清晰,有的涉及多層議題,未必清晰。例如,2023年7月的“某奶茶品牌回應一杯白開水賣10元”事件。
該事件迅速沖上熱搜,截至2023年12月19日,3.5億次瀏覽量、28.7萬人互動和4219次討論。
案例2-1 某奶茶品牌某門店白開水賣10元事件
一位女士在媒體發聲,吐槽一家奶茶店一杯白開水賣10元。商家回應,公司有規定,杯子不單賣,賣杯子必須收奶茶錢,自帶杯子白開水免費。
上熱搜的三個點是:10元一杯的白開水(價格議題)、肚子疼買白開水(人道關懷)、違反契約精神(商業倫理與自由主義)。
熱搜話題關注的是第三點——違反契約精神的過河拆橋。這把輿論矛頭對準了消費者,危機類型被定義為不講道理的消費者鬧事。
品牌沒有把握好危機的定性,喪失了向公眾表達善意和管理優化的機會。因為危機本質是經營管理問題引發的價值觀問題,價格只是放大器。
該危機看起來是經營性的價格危機,本質是價值觀類的一級危機,不是價格類的經營性二級危機,更不是契約精神這種人性和理念的危機。原因如下:
● 網絡講情緒不講道理。情緒上,誰都會有頭疼腦熱。品牌體現適度的人性關懷,只需要在制度設計上增加一次性低價杯子,或者上報特殊事件豁免員工賠償就可以,成本不高,好感拉滿。例如,麥當勞免費上廁所,星巴克免費續熱水。要釋放善意,不然就是把顧客往別人家推。
● 講道理也要符合常理,價格議題是所謂的公序良俗、人情世故。一杯白開水賣10元,挑戰了普通網民的價格認知,“貴”會牢牢打在品牌印象上。
● 即使討論契約精神,買東西不能給差評嗎?賣10元白開水是商家主權,吐槽是消費者主權。
● 三個議題排序,人性關懷是一級議題,價格高低是二級議題,契約精神是級議題。在三級議題上任憑網民帶亂節奏,這是議題戰場的選擇錯誤。
這些看似是小事,卻會丟掉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和信任。贏了輿論,不一定贏得人心。危機定性一旦錯誤,后續的所有應對措施都會失之千里。
危機的3種類型:經營性90%+價值觀5%+議題5%
危機分類眾多,我采取3種類型:經營性危機、價值觀危機和議題危機(見表2-3)。
表2-3 危機的3種類型

經營性危機,是組織日常經營活動或者自然災害等第三方造成的,對聲譽的威脅比較小,公眾關注度也不高。比如,產品質量問題導致顧客投訴,暴雨洪災導致工廠停工。
價值觀危機,是組織在處理“意外”事件時,由于組織或個人的價值觀與共同價值觀或公序良俗存在差異,采取行動后造成的危機。
議題危機,涉及特定的社會議題,比如各類歧視議題(性別歧視、地域歧視、國籍和人種歧視)、動物保護與動物福利、糧食安全、環境污染、食品安全、階層差異、網絡暴力等。一旦企業涉足其中,就會引發嚴重危機。
3種危機的思維背景和學科基礎不同,危機類型的定性和預判會導致決策方向和處理結果的迥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