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認可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171字
- 2024-11-12 00:06:00
“哈哈哈……”長孫無忌等人的恭賀,讓李世民的心情極為舒暢,當下就放聲大笑了起來。
然而……總是有那么不合時宜的人。
“陛下!”別人不敢打擾了李世民的興致,不代表魏徵不敢。
“馮少師說的有道理,但是北伐之事,仍有一事需要解決,那便是糧草。”
“我大唐連年遭災,百姓們恐難以承擔!”
“放心吧!”李世民大手一揮,也不藏著掖著了。
“糧草一事,已經有人解決了。”
“就在子游攜糧入京后沒多久,耿國公便上書于朕,說我大唐這兩年雖然飽經天災肆虐,但突厥也是如此。”
“因此,耿國公認為當下便是突厥最弱的時候,也是我大唐反擊的最好時機。”
“耿國公心系天下,擔心天下百姓會不堪重負,便當即從林邑等地收購了大量的糧食,與子游所攜的兩萬石湊成了二十萬石,不日便將抵達長安!”
“耿國公大義。”長孫無忌再次冒頭。
“耿國公心懷大義的同時也心系天下,馮少師雖然年少但洞若觀火,亦是良臣。”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秦王集團的臣子們也跟著喊了起來。
……
立政殿,右偏殿。
立政殿有兩個偏殿,左邊的偏殿是皇帝召見臣子時臣子等候的地方,而右偏殿相對來說比較私密。
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后,時間已經到了亥時,即將步入子夜。
不過,馮智彧沒能像魏徵等人那般議事結束之后就離開,而是和長孫無忌、房玄齡一起被留下了。
“其實,今日叫你來,本來是想借著你爹讓你在眾人面前露露臉。”李世民看著馮智彧,滿意之色溢于言表。
“但是沒想到,你今日給了朕一個驚喜。”
“陛下說的沒錯,就連我也嚇了一跳。”
因為沒有“外人”,所以長孫無忌的語氣也放松了不少。
“魏徵是出了名的倔,滿朝文武能夠說的過他的人不超過五指之數,沒想到你今日能夠讓他閉嘴。”
“陛下謬贊,齊國公謬贊。”馮智彧微微欠身,謙虛道。
“其實能看得出來,魏尚書并沒有認輸的意思,只不過被陛下和齊國公的話給堵住了。”
“誒,謙虛了。”李世民聞言,笑著擺了擺手。
“無論是大義還是人心,你所說的堪稱是滴水不漏,魏徵那個老倔驢已經沒有機會了。”
“若是他仍舊一意孤行,就只會留人口舌,官員會罵他軟弱,三年前被突厥鐵蹄踐踏的百姓會罵他沒有人性,怎么都不落好。”
“沒想到啊……”說到這里,李世民頗為感慨。
“你看起來年紀輕輕的,但是沒想到你卻有如此見解。”
“承乾交給你,朕也算是放心了。”
“陛下謬贊。”面對幾次三番的夸獎,馮智彧謙虛的都有些煩躁了。
“其實微臣也沒有什么見解,只是從人心角度出發,微臣覺得此戰要打,反駁魏尚書的話其實只不過是選擇的結果而已。”
“微臣雖然經事不多,但卻也知道,教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人心是貪婪的,突厥居住在苦寒的草原,中原的溫暖和富庶他們垂涎欲滴,除了讓他們享受到中原的一切,沒有任何能讓他們停下的辦法。”
“家父告訴微臣,這便是人心,窮苦人向往富庶的生活,而富庶的人卻不愿意放棄富庶的生活,矛盾由此而生,不可調和。”
“只不過,這是朝廷議事,而不是匹夫對罵。”
“若是匹夫對罵,依著家父的性子,必然會讓魏徵去草原當官。”
“哈哈哈……”在場的都是聰明人,聽馮智彧這么一說,頓時放聲大笑。
畢竟,馮智彧的意思也不難理解。
那些所謂的儒生文人,不說有一個算一個,但最起碼有十個算九個,若是讓他們去窮苦之地當官,你看他們愿意嗎?
就好比如今的大唐,雖然人人都認為商是賤業,但無論是官員還是貴族亦或者是勛貴,有幾個家里和商業一點兒關系都沒有的?
只不過都不是親自上手罷了。
……
“耿國公真性情啊……”笑過之后,李世民由衷的感慨道。
“可惜耿國公年事已高啊……”
“陛下謬贊。”馮智彧再次低頭謙虛,順便自污了起來。
“其實道理都很簡單,只不過吧……過于粗俗了,說不出口。”
“微臣就不同了,本身就是個粗人,自然不懼。”
“今日的矛盾,說白了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沒有讓那些人切實的感受到,若是將他們的所有親人都派去北方戍邊,那他們定然一個比一個的著急要打仗。”
“他們之所以能夠穩若泰山,說白了,在突厥鐵蹄下妻離子散的不是他們,所以他們能夠輕而易舉的說聲算了,然后搬出大義,冠冕堂皇地將其稱之為仁義。”
“若是經歷這些的是他們,那結果還不一定是怎么樣呢。”
“嗯……”李世民聞言連連點頭。
“話粗理不粗,的確是這樣。”
“陛下,微臣當真是慚愧啊……”長孫無忌也是感慨道。
“道理如此淺顯,可微臣卻……”
“你啊你……”聽長孫無忌這么說,李世民搖頭笑道。
“無忌啊,我們已經不是當年隋末亂世的我們了,看不到百姓的痛苦,也看不到將士的鮮血。”
“身居高位,得到了讓天下都為之顫抖的權力,卻失去了掌控權利的本心。”
“你我都應該反省啊……”
“陛下教訓的是。”長孫無忌低頭應道。
……
馮智彧在一旁翻了個白眼。
上墳燒報紙,糊弄鬼呢?
別說李世民和長孫無忌了,就連馮智彧自己都覺得自己已經脫離了百姓了,但他并不覺得有什么,因為時代所致。
舟水之論雖然因為李世民而有過一段高光,但卻并不適用于唐朝,因為世家貴族。
百姓想反,談何容易?
既沒錢又沒糧,甚至連武器都沒有,就算是他們集合起來也是烏合之眾,怎么和世家貴族對抗?
而且,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面對百姓的反抗,世家貴族只要稍加恩惠,就會有人反叛,到時候所謂的反抗就不攻自破了。
王朝的更替,世家貴族是錢袋子,百姓是士兵,雖然二者缺一不可,但這只是理論上的。
因為,缺了世家貴族的錢袋子是真的不行,而百姓就太多了,沒有你一個有什么關系?
反正還有的是的人想要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