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舌戰
- 以四夷之血,成就恢弘盛唐
- 三悔人生
- 2244字
- 2024-11-12 00:05:00
“尉遲敬德!”
魏徵也是怒了,登時站了起來。
……
馮智彧就這么靜靜地看著,感覺自己的醉意都不翼而飛了。
吃瓜,沒人不喜歡,只不過這瓜吃的……讓馮智彧有些意外。
在馮智彧的印象中,魏徵是屬于儒學……不對,應該說是儒教一派的。
在漢武帝時期,因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關系,儒學將天人合一的觀點融入其中,慢慢演變成了讖緯神學。
這時候的儒學已經不適合稱之為儒學了,而是應該稱之為儒教。
而馮智彧之所以會對魏徵有這種印象,主要是因為魏徵其實也是儒學的代表人物。
讖緯神學隨著兩漢的消亡而慢慢沒落,隨后興起的是始于隋興于唐的新儒學,而新儒學的代表人物就是初唐的魏徵、盛唐的杜甫、中唐的韓愈。
除了新儒學之外,唐朝時期其實還有一種儒學,名為經學。
只不過,經學是學術之儒,講究的是不問世事、不參與政治,而是埋頭于學術,不是為了創造思想,而是為了知識而知識。
為了知識而知識,前面的知識是名詞,指的是學識,而后面的知識是動詞,有知道、認識的意思。
……
因為魏徵是新儒學在初唐時期的代表性人物,所以馮智彧一直以為魏徵就是儒生,但是沒想到……魏徵還推崇過縱橫之說?
歷史上的縱橫之說,可不是某知名國漫里的那個縱橫,歷史上的縱橫家名聲并不好,存續時間也很短。
歷史上的縱橫家其實說白了就是外交家,祖師爺是鬼谷子,代表性人物是合縱派公孫衍和蘇秦,以及連橫派的張儀。
因為是外交家,所以隨著中原進入了大一統的時代,縱橫之說就很難有用武之地了,雖然每到亂世之時都會有縱橫家的出現,但因為其學說的特性只在亂世有作用,所以很快便會消退。
不過,雖然隨著大一統之后縱橫之說已經很少出現了,但是縱橫家朝秦暮楚、事無定主的壞名聲卻傳了下來。
通過尉遲敬德的話,馮智彧推測,魏徵推崇縱橫之說應該是在瓦崗寨的時候。
只不過……
馮智彧是真沒想到,在后世一提起來就想到清廉的魏徵,竟然是縱橫家?
……
“行了!”馮智彧思考的時候,尉遲敬德與魏徵的爭吵還在繼續,只不過李世民已經聽不下去了。
“陛下恕罪?!甭牭嚼钍烂竦穆曇簦具t敬德當即躬身。
但是魏徵就不同了。
“陛下請三思!”魏徵躬身說道。
“以微臣愚見,我大唐百姓實在是再經不起兵戈之苦了,請陛下為了大唐百姓著想,休養生息?!?
“此外,微臣還覺得,我大唐立國之初,當以德服人,以仁義讓天下歸附,就如同當年代國公攜太上皇檄文,以仁義讓嶺南各部歸附一般。”
……
馮智彧有些蒙圈。
本來他就是個小透明,雖然已經陷入旋渦了,但除了長孫家等幾個最近關系密切的之外,鮮少有人知道。
再加上他剛到長安不久,所以在今天的這種場合下并沒有什么人注意他。
現在好了,魏徵一句話就把所有人的目光都給引到了他的身上,而原因則是再簡單不過了。
嶺南部落繁多,但那些小部落都是依附于強大勢力的,所以如今的嶺南也就只有兩家在分庭抗禮。
一是嶺南西部的談殿,二就是嶺南東部的馮家了。
談家在京中沒有人,所以魏徵一提到嶺南的事情,眾人便自然而然的將目光放在了馮智彧的身上。
“子游,你的看法呢?”李世民心下一動,便借著魏徵的話讓馮智彧在眾人面前冒個頭。
“陛下……”馮智彧強忍著酒后的不適感,低著頭說道。
“以微臣愚見……必須要戰!”
“哦?”魏徵剛想說話,李世民搶先一步說道。
“為何呢?”
“方才魏徵說過了,當以仁義讓天下歸附,就如同當年你們馮家一樣,你為何要反對呢?”
“陛下,這個很簡單。”馮智彧抬起頭,瞟了一眼魏徵后直視著李世民。
“當年家父歸附我們大唐,是因為家父認為天下百姓在大唐的統治下能夠幸福,是因為家父仍舊記得微臣之曾祖母的教誨?!?
馮智彧吹捧了一下李唐皇室,順帶著吹捧了一下自己的父親,然后開始夸夸其談。
“但是此法并不能適用于所有人?!?
“馮少師此言差矣?!蔽横绠敿捶瘩g道。
“以仁治天下是大勢所趨,濫用武力難免會給人留下殘暴的印象,這對于我大唐的吏治不利?!?
“魏尚書說得對?!瘪T智彧聞言笑笑,但旋即反駁道。
“不過,魏尚書以偏概全了?!?
“天下好人雖多,壞人雖少,但天底下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服從教化,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服從教化?!?
“若是所有人都能服從教化,那么天底下的牢房里就不會有犯人了,而對于犯人,懲罰是必要的手段?!?
“陛下?!闭f完,馮智彧不管想要開口反駁的魏徵,轉過頭看著李世民說道。
“微臣黃口小兒,今日也是第一次參加此等重大之事的商議,難免有些想當然之嫌?!?
“不過,微臣認為,正義和武力并無沖突?!?
“正義是讓我們做一個好人,而武力則是為了保護我們不被壞人侵害,因為我們不能等到被侵害之后只能試圖跟對方講道理,也要有讓對方乖乖聽我們講道理的手段。”
“于朝來說,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便是暴政?!?
“于人來說,善良沒有力量就是軟弱,力量沒有善良制約便是殘暴。”
“因此,微臣認為,此戰……必須要打!”
“說得好!”李世民猛地一拍桌子,臉上滿是潮紅之色。
“我們不是為了利益而戰,也不是為了仇恨而戰,而是為了讓那些草原蠻夷服從我們的教化而戰!”
“陛下此言差矣。”
李世民本來滿腔豪氣地慷慨陳詞,但卻被馮智彧一句話給噎住了。
“微臣認為,我們大唐,既要為了教化蠻夷而戰,也要為了百姓的仇恨而戰?!?
“有善不賞則善不久長,有惡不罰則惡必猖狂。”
“百姓繳納賦稅,是因為朝廷給予他們庇護,若是做不到庇護百姓,那朝廷便是失職?!?
“我們雖然要教化蠻夷,但不代表犯錯了的蠻夷不會被追究,若是不追究,那就是助紂為虐。”
“若是長此以往,律法的存在將會失去其意義。”
“陛下?!遍L孫無忌聞言躬身出聲,同時躬身行禮。
“恭喜陛下,又得一良臣?!?
“恭喜陛下又得良臣!”房玄齡等秦王集團的人也同時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