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鏡子:動物倫理14講
- 錢永祥
- 1269字
- 2024-10-28 18:36:46
四、如何思考動物?
總而言之,無論我們是愛動物、使用動物、殺動物、吃動物,還是虐待動物,好像都有必要思考一下,人類究竟應該如何對待動物?但是要從哪里開始思考呢?
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我的一個基本想法是,人類的道德意識、道德感性并不是天生如此,從不變化的,而是逐漸演變而積累形成的,是有其歷史的。因此,在第一個方面,我們需要先追溯人類對動物的看法在歷史上是如何逐漸形成的。在西方,一種可以稱為“人類中心主義”的意識形態支配了人們對動物的基本態度,至少已經兩千多年。在人類中心主義看來,由于人類具有理性,或者由于神的特別眷顧,在宇宙之中居于核心的位置。世界圍繞著人類運轉,萬物為了人類而存在;人類身為萬物之靈,其價值和地位要高于自然界的眾生,當然可以支配、使用動物。
由于人類中心主義作祟,幾千年來人類任性地使用動物,虐待動物,把動物打入人間地獄,并不覺得這中間有什么不對。這個結果,對人類其實并不好。人類中心主義表面上抬高了人的地位,實際上鼓勵了人性中的傲慢、殘暴、麻木、自私,從而腐蝕了人性。在道德哲學的領域,由于人類中心主義在人類跟動物之間劃分地位的高低,制造了不可跨越的鴻溝,各種崇高的道德價值、道德原則都只對人類適用,完全不能用到動物身上。結果動物被逐出了道德的領域,無法獲得道德的保護。在這種成見之下,我們關于動物的思考注定扭曲變態,所謂的動物倫理,當然也無法存在。因此,回顧人類中心主義的來源,清理它的錯誤,是在今天思考動物問題時必須要考慮的。
第二個方面,既然人類中心主義把動物驅逐到道德的荒原上,否認動物擁有道德地位,我們關于動物的思考,就需要先重建動物的道德地位,證明道德沒有理由不把動物納入考量的范圍。這件工作,正是動物倫理學在20世紀70年代的西方學術界出現以來,許多哲學家致力的方向,并且已經獲得了可觀的成果。怎么證明動物擁有道德地位?其實從來沒有人懷疑過人類擁有道德地位,那么只要指出人類身上那些具有道德意義的特色在動物的身上也存在,就足以顯示動物跟人類一樣也具有完整的道德意義。這方面的思辨與論證,構成了當代動物倫理學的核心內容,下文會介紹幾家在西方比較有影響力的理論,作為我們自己思考動物問題的資源。
話說回來,我并不認為動物倫理學只是理論的建構。多數人關心動物在人類手上所受到的傷害,為之不安、難過,甚至焦慮、憤怒,并不需要在理論上先證明動物具有可以跟人類相提并論的道德地位。很多人投身于動物保護,與其說是被道德理論所說服,不如說是發自內在的同情、憐憫之心,看到了動物的苦難于心不忍,對那些殘暴血腥的行為義憤填膺。這種發自內心的道德感受,適用的對象反而不會受到局限,可以是在遠方跟自己并沒有關系的異邦異種的陌生人,可以是花草樹木、生態環境,也可以是各種小動物、大動物。今天在這里共同關注動物的議題,思考動物引發的倫理困擾,足以顯示了道德情感才是原始的驅動力量。我們的動物倫理學,不會也不能忽視這種內心的情感動力。
現在,讓我們一起開始思考動物。在下一講,我想借用當前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說明人類是如何看動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