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的鏡子:動物倫理14講
- 錢永祥
- 1207字
- 2024-10-28 18:36:45
二、什么叫“愛”動物?
但是“愛”動物是什么意思?這個問題乍看之下很單純,細想卻很復雜,我們正可以從這里開始,探索愛動物會引發什么道德性質的問題。
一般認為,愛動物只是個人的情感小事,反映你的感情偏好;刻薄一點的人會說你是人際關系失敗、心里空虛才想找個小貓小狗作為寄托。其實,人類需要情感的寄托本來是很正常的事,為什么會引起嘲諷?當然是因為你找的對象是動物。這背后的假定是:寄情于特定的人類是正常的,寄情于動物則屬于反常。那么有人寄情于花草,寄情于山水,寄情于琴棋書畫,甚至寄情于宗教信仰,那又是正常還是反常?其實人皆有情,情感一定有對象,以動物作為情感的對象,所需要的移情想象能力相當高,所要求的個人道德質量也更為豐富、嚴格,在后面我們會有一講詳細討論情感的道德內容。無論如何,跟一般的成見相反,情感本來就包含著道德的成分,對動物付出情感,當然有其道德的意涵。
讓我們先想想什么叫作“愛”。我們都知道,愛一個人,除了把情感投注在他身上,需要他,想念他,你還得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看待;你必須尊重他的人生,尊重他的個性、需求以及愿望,不能去剝奪、壓制他的愿望,或者對他的生活方式橫加干涉;做不到這一點,你只能說是占有他、支配他、利用他,把他當成一個隨你的意志去操縱、揉捏的對象,卻不能說“愛”他。為什么呢?當然是因為所謂愛一個人,關鍵是愛他本人,愛他作為他自己;你得從他的角度,去認識和關心他的利益和幸福何在,不能只想著你自己的愿望或者利益。不錯,由于他對你具有特殊的意義,在你的生命里面占有很重的分量,因此你會特別在乎他過得好還是不好,他過得好不好會影響到你自己過得好不好。但是所謂的好不好,需要從他的角度去認定,而不是由你來替他決定;也就是先得承認他是一個獨立的生命,不能只想他是不是實現了你投注在他身上的愿望。這個道理,我們都明白。
那么動物呢?養過小動物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對動物也是完全適用的。跟小動物一起生活,跟它在各方面的互動,點點滴滴都會提醒我們,對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生命,有它的各種需求、各種生理機能和活動,有它敏感的情緒,身上更有容易受到傷害、驚嚇的各種脆弱之處。動物生命的種種細節,跟人類的生命一樣復雜,一樣有血有肉、有快樂有痛苦。意識到了動物的這些特色,才是愛動物的出發點。從這里開始,你才能去思考如何照顧它們,如何給它們提供合適的關懷跟尊重。因此,疼愛身邊的同伴動物,正可以讓我們開始認識、思考動物帶來的道德問題。
可是,并不是所有養動物的人都有這種反思的興趣以及能力;很多人把寵物看成玩具,看成解悶或者炫耀的工具。這不足為奇,就像我們也經常會見到,父母、夫妻、情人表面上宣稱“愛”,其實是在占有、支配、利用他所愛的對方,甚至演變成病態的關系。坦白說,我們往往曲解、誤解了“喜歡”或者“愛”是什么意思,對人類如此,對動物更是如此。因此,喜歡動物正好是一個起點,讓我們思考有關動物的各種道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