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作者簡介

伊沛霞(Patricia Buckley Ebrey),華盛頓大學歷史學教授,致力于宋代社會文化史研究,涵蓋政治史、婦女史等,著有《內闈:宋代婦女的婚姻和生活》(獲1995年列文森獎)、《宋徽宗》《劍橋插圖中國史》等。

張珠玉,威廉姆斯學院藝術史教授,學術研究和興趣涵括中國古代藝術收藏、插圖及性別研究等。

樸鍾弼(J. P. Park),牛津大學藝術史教授,研究范圍包括中國古代藝術、印刷,以及東北亞藝術等。

楊曉能,歷任斯坦福大學坎特視覺藝術中心亞洲部主任,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藝術、考古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主任等職,著有《中國考古學的黃金時代》《另一種古史:青銅器紋飾、圖形文字與圖像銘文的解讀》等。

馬嘯鴻(Shane McCausland),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美術史與考古史系教授,著有《蒙古世紀:元代中國的視覺文化(1271—1368)》等。

經崇儀,普林斯頓大學唐氏東亞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致力于研究中國繪畫、書法等。

蔣人和,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東亞藝術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中國中古時期藝術與視覺文化研究。

石慢(Peter C. Sturman),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藝術與建筑史系教授,致力于中國山水畫等研究。

劉怡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館亞洲部主任,研究包括中國歷史思想中的建筑空間等領域。

汪悅進,哈佛大學藝術史系教授,研究涉及中國古代墓葬禮儀藝術、青銅器、佛教石窟造像與壁畫等,著有《塑造〈法華經〉:中國中古佛教的視覺文化》等。

巫鴻,芝加哥大學藝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教授,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著有《武梁祠》(獲1991年列文森獎)、《禮儀中的美術》《中國古代藝術和建筑中的“紀念碑性”》等。

文以誠(Richard Vinograd),斯坦福大學藝術史教授,主攻明代藝術史,著有《自我的界限:1600—1900年的中國肖像畫》等。

艾朗諾(Ronald Egan),斯坦福大學東亞語言及文化研究系教授,著有《美的焦慮:北宋士大夫的審美思想與追求》,譯有《錢鍾書〈管錐編〉選譯》等。

徐澄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教授,研究揚州繪畫、書法等,近年并致力于個人書法展。

白謙慎,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教授,1997—2015年任教于波士頓大學藝術史系,著有《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紀中國書法的嬗變》《與古為徒和娟娟發屋:關于書法經典問題的思考》等。

郭繼生,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藝術史和考古學教授,著有《藝術史與藝術批評的實踐》等。

包華石(Martin J. Powers),密歇根大學藝術史系榮銜教授,2022年起任教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專注中國藝術史和比較文化研究,著有《古代中國的藝術與政治表達》(獲1993年列文森獎)、《紋樣與人物:古典中國的裝飾、社會與自我》(獲2008年列文森獎)、《西中有東:前工業化時代的中英政治與視覺》等。

杰西卡·羅森(Jessica Rawson),牛津大學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藝術與考古,尤其是商周青銅器與漢代墓葬,著有《祖先與永恒:杰西卡·羅森中國考古藝術文集》《蓮與龍:中國紋飾》等。

安東籬(Antonia Finnane),墨爾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說揚州:1550—1850年的一座中國城市》(獲2006年列文森獎)等。

吳欣,威廉瑪麗學院藝術史講席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東亞園林史、中國山水文化、世界環境藝術及景觀建筑。

白露(Tani E. Barlow),萊斯大學趙廷箴與懷芳亞洲學研究中心教授,主要研究中國女性史等。

姜斐德(Alfreda Murck),中國視覺文化史學者,任教于哥倫比亞大學,著有《宋代詩畫中的政治隱情》等。

謝柏軻(Jerome Silbergeld),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榮休教授,曾任唐氏東亞藝術研究中心主任,著有《中國畫之風格:媒材、技法與形式原理》等。

卜壽珊(Susan Bush),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著有《心畫:中國文人畫五百年》等。

陳建華,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古籍所教授,致力于研究明清文學及近現代中國文學與都市文化、視覺文化與電影史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宁县| 宣威市| 自治县| 普定县| 柏乡县| 隆回县| 衡山县| 宁化县| 津南区| 丰城市| 肇源县| 万载县| 安阳县| 抚州市| 平湖市| 新营市| 平远县| 河曲县| 泾阳县| 和硕县| 安庆市| 望江县| 镇赉县| 惠州市| 平顶山市| 丹阳市| 兖州市| 安溪县| 苏州市| 淄博市| 酒泉市| 紫金县| 城口县| 渭源县| 图们市| 顺平县| 水城县| 上思县| 涞源县| 樟树市|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