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菲特致管理者的信:價值投資和公司治理經典教程
- (美)杰夫·格拉姆
- 2046字
- 2024-11-06 10:32:27
上市公司在資本支出方面肆意妄為導致的惡果
北方管道公司在資金分配問題上不正當的做法絕非特例,還有許多其他上市的管道公司對股東隱瞞資本過剩的事實。在成功對抗北方管道公司后的幾十年里,本杰明·格雷厄姆還對其他一些囤積現金的公司發起過類似行動,以促使他們向股東派發更多股息。
北方管道公司對格雷厄姆的回應非常直接。在一封寫給全體股東的信中,董事會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我們認為,對股東們來說,所有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個問題——為了一個立即就能派發現金的承諾,你們是否愿意把公司管理這樣專業的事情,交給一群毫無經驗的人?
很顯然,北方管道公司的聲明有誤導之嫌,格雷厄姆并沒有控制公司的想法,也無意涉足公司的核心業務。這也是所有資金分配糾紛的癥結所在:作為一名投資人,你應該把信任票投給誰?是公司的管理層和董事會,還是股東積極主義者?前者號稱要把盈余資金投入生產,為股東們帶來最佳的長期回報,后者送上的則是很快就能拿到分紅或回購股票的大禮。
管理者偏向于自我保護,而股東們很容易被短期收益打動。在理想情況下,董事會能夠在兩者之間起到制衡作用,但事實上董事會經常會偏向一方,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上市公司在資本支出方面肆意妄為的事情屢見不鮮,在此我必須舉幾個例子。首先要提到的當然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下文中,我們還會詳細闡述這家公司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異常行為。當時的CEO羅杰·史密斯浪費了數百億美元,用途包括存在問題的收購行為以及其他資本支出項目,更離奇的是,為了讓羅斯·佩羅離開董事會,史密斯竟然砸了 7 億美元。
1989 年,美國西方石油公司宣布,將花費 5 000 萬美元建造一座博物館,用來存放公司董事長兼CEO阿曼德·哈默(Armand Hammer)收藏的藝術品。據說這個項目最終的花費超過 1.5 億美元。此外,哈默還動用公司的資金購買藝術品,其中包括花費 500 萬美元購得達·芬奇在 15 世紀所著的《萊斯特律典》(Codex Leicester)手稿,他還把這部手稿重新命名為《哈默律典》(Codex Hammer)。
事實上,相較于公司管理層以權謀私動用的資金,阿曼德·哈默挪用的資金僅是冰山一角。在 2002 年申請破產保護的前兩年里,美國世通公司將高達 20%的現金余額 3.66 億美元借給了公司的CEO伯納德·埃伯斯(Bernard Ebbers),用于償還其個人交易賬戶中透支的保證金。當然,最顯而易見的資本浪費就是為表現不佳的公司高管們提供奢華的待遇、高額的薪水和遣散費,許多公司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比如家得寶、惠普、美林和輝瑞。
巨額資金還曾被浪費在惡性戰略收購上。2008 年的金融危機之前,荷蘭銀行和美國國家金融服務公司的收購方不幸在數月之內破產。
各家礦業公司和煤炭公司也遭遇了同樣的不幸,它們在 2010 和2011 年的發展頂峰時期由于不恰當的并購行為而導致公司價值大幅縮水。另外還有 2000 年時代華納為了與美國在線合并,將 55%的公司股份拱手讓人。
不過,在這些悲劇性事件中,公司的股東并非沒有任何過錯。很多糟糕的資本配置并非董事會的本意,而是為了安撫反復無常的投資者不得已而為之。很多周期性運轉的公司都會在發展高峰期購買更多資產,當公司的股價持續上漲時,公司則會大量回購股份。
美國南方著名的超市連鎖店溫 —迪克西和全球辦公用品公司巨頭歐迪辦公之所以會把自己搞垮,原因則在于把太多現金回饋給股東,導致公司運營捉襟見肘。
更極端的例子是美國第二大電子零售商電路城,電路城的特色是把商鋪裝飾得像洞穴一樣深邃昏暗,以凸顯其電視機的明亮和音響的渾厚。當百思買和好市多開始為顧客提供更愜意的購物體驗時,電路城并沒有及時調整店鋪環境,反而在 2005 年年底、2006 年年初投入10 億美元回購股票,直接使公司面臨破產清算的結局。
取笑公司糟糕的決定來顯現后見之明很容易,但大部分資本配置選項并不是那么黑白分明、非此即彼,代理投票權之爭也極少有清晰的好壞之分。即便如北方管道公司那么顯而易見的案例,也難免引發“怎樣才算正確管理公司”的爭議。我們通常會把板子打在管理團隊身上,但糟糕的企業行為并不單單是由公司高層造成的。
在北方管道公司,洛克菲勒基金會主導的股東群體在格雷厄姆出現之前幾乎是毫無作為。董事會的職責本應是監督管理層,到頭來卻變成被CEO控制的內部組織。董事會和股東事實上都應該為北方管道公司那“荒唐且令人遺憾的狀況”承擔責任。
格雷厄姆發起的股東維權行動,其關注點完全聚焦于公司的資本支出狀況,這一做法意義非凡:管理團隊在業務運作方面可能非常出色,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也是資本管理高手。按理說投資者才是評估公司價值和配置資本的專家,如果他們能夠了解一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就應該讓資本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可能包括把多余現金用于業務再投資、回購公司的股票、給股東派發特殊股息,或者有目的地進行并購和投資。這種類型的股東干預與上市公司的組織架構模式也是相符的:董事會負責監督CEO并掌管公司的錢袋子,CEO負責公司的日常運作,董事會負責批復預算、設定核心員工的薪酬并對股東們提出的問題予以答復。
本杰明·格雷厄姆引發的股東積極行動也在不斷演化:如今維權行動的關注點已不僅是公司的資本配置,CEO的位置和對整個公司的掌控同樣可能是股東積極行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