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宴:人類生存進化史
- (英)布萊恩·費根
- 717字
- 2024-11-06 10:38:59
第2章
史前人類生存策略
兩個裹著毛皮的尼安德特人蹲在一條小溪中間的巨石上,石頭被水流打磨得十分光滑,而這條小溪最終匯入了一條后來被后人稱為“多瑙河”的河流。他們凝視著清澈的溪水,石尖矛就放在身邊。鮭魚的身影迅速掠過滿是沙子和礫石的河底,偶爾會有一條大家伙的魚鰭劃破寧靜的水面,激起陣陣漣漪。多瑙河的鮭魚正準(zhǔn)備產(chǎn)卵,它們之中有些體型巨大,幾乎和一個成年人差不多。即使能抓到它們,僅憑一個人的力量也無法把它們從水里抬起來。這兩個人一動不動,最終認定河里的鮭魚太活躍了,肯定還沒開始產(chǎn)卵。雖然空手而歸,但這兩個獵人對于收獲獵物的時間更加心里有數(shù)了。他們會在小溪附近徘徊幾天,然后帶著族人來捕魚。
尼安德特人是歐洲的原住民,他們于4萬~30萬年前(具體生存年代存在頗多爭議)活躍于整個歐洲和西亞部分地區(qū)。尼安德特人身材矮胖,眉毛濃密突出,身手敏捷,極為強壯。當(dāng)時的地球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嚴寒,冬天常常持續(xù)9個月時間,氣溫也時常在零攝氏度以下,然而尼安德特人卻在如此嚴酷的氣候中生存了下來。他們智力較為發(fā)達且擁有一定的語言能力。很多考古學(xué)家都認為堅韌不拔的尼安德特人擅長獵殺大型動物,他們擁有高超的狩獵技能、強大的蠻力和簡單的武器,足以對付冰期體型最大的獵物。
尼安德特人確實捕獵過巨獸,但他們捕獲小動物和采集植物的技術(shù)也很成熟。在冰期晚期的嚴寒環(huán)境中,生活異常艱苦,尼安德特人不得不成為雜食者。想要生存下來,他們必須依賴于火、皮毛衣物及足以抵御寒冬的居所。法國西南部的河谷曾住著大量尼安德特人,他們在春夏兩季捕獵遷徙的馴鹿,然后在比較溫暖的月份遷徙到更開闊的地區(qū)。新鮮的肉總是不夠吃,尤其是在漫長的冬季。每到這個時候,他們只能以包括鮭魚在內(nèi)的各種食物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