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 蘇丹的憤怒
- 讓東羅馬再次偉大,1416
- 逍遙宇內
- 4929字
- 2024-11-28 18:15:00
“世間之人,可分為兩類:一類人智慧卻無宗教信仰,另一類人有宗教信仰卻無智慧?!?
————伊本·西那,波斯醫師兼科學家,約11世紀
-----------------
1418年10月底,東羅馬帝國駐康斯坦茨的大使尼古拉斯的報告抵達了君士坦丁堡和塞薩洛尼基,帶來了西方最新的重大進展。
隨著1418年康斯坦茨會議接近尾聲,新當選的教皇馬丁五世和西吉斯蒙德皇帝攜手合作,終于正式解決了西方教會大分裂的問題,整個天主教教會終于一致承認馬丁五世為唯一且合法的教皇。
馬丁五世和西吉斯蒙德都向尼古拉斯承諾,將立即著手準備君士坦丁堡一直翹首以盼的十字軍東征。
尼古拉斯在給安德羅尼卡的信末估計,如果一切順利,到1420年底,也就是兩年后,至少將有3萬名十字軍戰士整裝待發,準備打擊奧斯曼人,帝國必須為此做好充分準備。
除了遙遠的意大利傳來了好消息之外,保加利亞方面也傳來了帝國最大的威脅,奧斯曼國平叛的最新進展。
-----------------
隨著1418年秋天逐漸步入尾聲,空氣中彌漫著落葉的清新氣息,預示著寒冬的臨近。然而,這場風暴前的寧靜不過是假象,是奧斯曼國與其鄰國之間緊張關系中的短暫喘息。
奧斯曼蘇丹穆罕默德數月來一直在策劃下一步行動,現在,隨著時間進入10月,出擊的時刻終于來臨。
穆罕默德站在旗艦的甲板上,目光堅定,凝視著前方蜿蜒流淌的多瑙河。
他瞇起眼睛,越過河面,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條河流,更是阻擋他雄心壯志的屏障。
這次突襲,這場跨越多瑙河的奇襲,將是一次大膽的舉措,也是對一向桀驁不馴、總是暗中策劃的瓦拉幾亞藩屬國的遲來懲罰。
瓦拉幾亞一直在向保加利亞的叛亂者貝拉丁提供武器和補給,穆罕默德深知,他不能坐視不管。
這場戰役將展現奧斯曼帝國的強大力量,彰顯蘇丹粉碎任何威脅其領地的叛亂的決心。
當旗艦駛向河中央時,突然刮起一陣風,穆罕默德開始劇烈咳嗽。
他推開前來幫忙的侍從,用手帕捂住嘴。過了一會兒,咳嗽停了下來,他的臉色變得蒼白,示意要水。
侍從急忙去找水時,他將沾滿血跡的手帕藏了起來,不讓下屬知道自己愈發嚴重的病情。
艦隊指揮官哈姆扎·貝伊走到穆罕默德身邊,滿臉擔憂:“我的蘇丹,您應該在特爾諾沃休息,瓦拉幾亞人可以由您忠誠的貝伊們對付,我們都很榮幸能為您服務?!?
哈姆扎·貝伊是大維齊爾巴耶濟德·帕夏的弟弟,由于他的哥哥與穆罕默德的深厚友情,他也贏得了蘇丹的信任和青睞。
正因如此,年僅20歲的他便在這場重要戰役中擔任艦隊指揮官這一要職。
“不,有些事情只能由我來做,這是我的蘇丹職責。瓦拉幾亞人狡猾多端,米爾恰是只老狐貍,只有我才能在他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將他捕獲?!蹦潞蹦履樕下冻隽诵┰S無奈。
“大炮都裝上船了嗎?”穆罕默德問哈姆扎·貝伊,并得到了肯定的答復。
“很好,這些大炮對我們的成功至關重要?!?
大炮是奧斯曼人為此次戰役的新增的攻城利器,穆罕默德深知其破壞力將是迅速鎮壓瓦拉幾亞抵抗的關鍵因素。
隨著冬天的臨近,一支在敵國領土上卻沒有準備好過冬營地的軍隊將面臨災難——疾病、寒冷和饑餓將摧毀哪怕是最有紀律的軍隊,因此,對穆罕默德而言,速度至關重要。
奧斯曼艦隊悄無聲息地載著一萬五千名士兵橫渡多瑙河,瓦拉幾亞人卻對即將到來的危險渾然不知,他們正忙于支持保加利亞北部的貝拉丁領導的叛亂,向叛軍提供武器和補給。
瓦拉幾亞人認為奧斯曼人屢次在叛軍手下敗北,注意力會集中在保加利亞,因此以為奧斯曼最近集結的大規模軍隊是針對叛軍的,他們完全沒有料到奧斯曼人會在冬天即將來臨的時候選擇入侵他們。
更何況,冬天將至,任何軍隊都應該開始準備冬營了,在距離大雪覆蓋地面不到一個月的時候發動大規模入侵是一場危險的賭博,只有最勇敢的將領才敢這樣做。
然而,穆罕默德蘇丹一直以大膽創新的戰略著稱,他總能在最恰當的時機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
奧斯曼人未受阻礙地渡過了多瑙河,河岸邊的瓦拉幾亞邊境守軍措手不及。
守軍匆忙組織起的防御,在奧斯曼大軍面前不堪一擊。
他們倉促組建的陣列被奧斯曼騎兵的猛烈沖鋒徹底擊潰、邊境的城堡也在奧斯曼大炮的轟擊下變得支離破碎。
很快,奧斯曼軍隊便攻破了瓦拉幾亞的邊防,直插腹地。
隨著瓦拉幾亞門戶大開,穆罕默德一方面命令他的機動騎兵在瓦拉幾亞境內制造混亂,一路燒殺搶掠,分散瓦拉幾亞守軍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則親率他的主力部隊,直插瓦拉幾亞首都特爾戈維什特。
穆罕默德以閃電般的速度向特爾戈維什特挺進,他們迅速推進,使毫無準備的瓦拉幾亞人無法焚毀土地以減緩奧斯曼人的攻勢。
在瓦拉幾亞人反應過來、并向首都派遣增援之前,穆罕默德的先頭部隊僅用五天時間的強行軍就抵達了特爾戈維什特,并迅速包圍了這座城市。
奧斯曼圍城大軍將特爾戈維什特與瓦拉幾亞其他地區隔絕,并將包括大公米爾恰大帝在內的瓦拉幾亞統治階層的大多數人困在了城內。
圍城扎營后,一名奧斯曼信使被派往特爾戈維什特,帶來了蘇丹的命令——瓦拉幾亞人必須停止所有反對奧斯曼統治的敵對行動,包括不再援助任何叛軍,并恢復對埃迪爾內的進貢。
面對突如其來的奧斯曼大軍,瓦拉幾亞貴族很快分裂成兩派。
一派主張接受穆罕默德相對寬厚的條件,以保全財富并避免流血沖突;另一派則更為強硬,主張長期防御,認為奧斯曼人一旦在不到一個月內迎來冬天,將別無選擇,只能撤退。
在瓦拉幾亞人就是否接受奧斯曼條件展開激烈辯論之際,穆罕默德利用這一局勢,布置他的圍城兵力。
四天后,在他心心念的大炮終于與步兵主力一同抵達城墻后,穆罕默德立即下令向特爾戈維什特城墻開火。
十余門大炮瞄準了城墻,隨著穆罕默德的一聲令下,炮聲轟鳴,鐵球飛向特爾戈維什特的高墻,對這座看似堅不可摧的中世紀堡壘造成了巨大破壞。
瓦拉幾亞守軍震驚地看著他們高大雄偉的塔樓在一炮之下轟然倒塌,看似堅固的城墻在炮火的轟鳴中顫抖搖晃。
經過兩天的連續轟擊,城墻上布滿了孔洞和裂縫,一些部分甚至崩塌。
隨后,穆罕默德集結主力部隊,將他們帶到半毀的特爾戈維什特城前,讓守軍親眼目睹他龐大、紀律嚴明且裝備精良的軍隊。
然后,當奧斯曼的戰斗隊形準備就緒,準備針對已經坍塌的多處城防漏洞開始攻城,守軍的士氣已接近崩潰時,穆罕默德向城內派遣了最后一名使者,發出了最后通牒。
新的議和不僅瓦拉幾亞人需切斷對奧斯曼領土內任何叛亂分子的所有支持,作為對他們違背作為奧斯曼附庸國誓言的懲罰,瓦拉幾亞還必須支付一筆巨額賠款,且從此以后,其年貢從原本的三萬三千金杜卡特增加到六萬金杜卡特。
此外,瓦拉幾亞的每個大家族都必須至少送一個兒子到奧斯曼宮廷作為人質。
倘若瓦拉幾亞人拒絕,穆罕默德將毫不留情地將蒂爾戈維什特和瓦拉幾亞的所有城市夷為平地。
瓦拉幾亞大公,偉大的米爾恰是一位勇敢而榮耀的君主,他一直與奧斯曼人抗爭,被視為他們最強大的對手之一,但如今卻身患絕癥。
當他的將領和大臣們就奧斯曼的條件激烈爭論,而全面進攻迫在眉睫時,他看到了末日的到來。
他深知,未經準備的蒂爾戈維什特城無法抵御奧斯曼人的快速攻擊,倘若他不投降,城墻一旦被攻破,他的人民將遭受更大的損失。
米爾恰聲音沙啞而虛弱,打斷了貴族們的爭論:“奧斯曼人太過強大,他們的火炮威力超乎了我們的想象,無法抵抗,我們已經輸了。現在,我們是人民的守護者,我們必須保護他們免受進一步的流血犧牲。”
瓦拉幾亞人在最后期限前向奧斯曼軍隊表達了全盤接受最后通牒的意愿。
在短短二十天內,穆罕默德蘇丹完成了完全再次降伏瓦拉幾亞公國的壯舉,迫使他們斷絕與叛亂分子的聯系,并通過重新征收貢款獲得了大量資金。
此外,他現在還控制著許多瓦拉幾亞貴族人質,以此作為對未來叛亂行為的威懾。
他橫跨多瑙河的戰役速度和影響力彰顯了奧斯曼國的強大,這場勝利振奮了麾下將士的士氣,并向所有可能挑戰他決心的潛在對手發出了明確的警告。
在奧斯曼人的營地,士兵們通過盛宴和歌聲慶祝他們的勝利。
次日清晨,穆罕默德在蒂爾戈維什特留下了一支龐大的駐軍,以監督瓦拉幾亞人遵守條款,而他則率領主力部隊和新抓的瓦拉幾亞人質返回奧斯曼領土。
只是在回程的路上,穆罕默德發現自己的身體日漸衰弱,這場奔波驚險的戰役給他已經虛弱的身體帶來了額外的壓力,他已愈發頻繁的咳血。
然而,他無暇分心,他的心思已經轉向了下一步對付貝拉丁的計劃。
另一方面,他們驕傲又偉大的大公,米爾恰無法承受這一沉重打擊,在開城投降后不久便去世了,留下了一個巨大的、難以填補的政治真空。
瓦拉幾亞人試圖偉大的野心,也隨著這場慘敗和米爾恰的去世而煙消云散。
伴隨著瓦拉幾亞各貴族豪門對空置的大公位置的爭奪,也讓瓦拉幾亞人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無法將注意力集中在邊境之外。
奧斯曼人對瓦拉幾亞的迅速而決定性的勝利在巴爾干半島引起了軒然大波,貝拉丁和他深受信賴的副手伊萬所領導的保加利亞起義軍不得不面臨一個快速惡化的局面。
在過去的兩年里,貝拉丁和他的起義軍對奧斯曼軍隊發動了一系列打擊,擴大了他們的領土,增加了兵力,并獲得了更多的補給。
隨著起義軍的影響力的擴大,并希望進一步壯大其勢力,起義軍離開了他們在多布魯賈的根據地,將主力部隊派往肥沃而富饒的保加利亞中部,與奧斯曼統治爭奪當地的糧食和人口的控制。
有一段時間,起義軍成功地將保加利亞中部的大部分地區置于其控制之下,并建立起了初步的統治。
然而一切的進展和努力,在奧斯曼人摧毀了他們最重要的瓦拉幾亞外援,并重新將矛頭對準他們后,都將急轉直下。
1418年的冬天對保加利亞和貝拉丁的起義軍來說是凄涼的——保加利亞中部的土地,曾經肥沃而繁榮,如今在奧斯曼再次入侵的陰影下變得荒蕪和凄涼,空氣中彌漫著被燒毀村莊的煙霧和受壓迫者的哭喊。
穆罕默德并非一個缺乏同情心的人,但他過去無數次的挫折給他帶來了深刻的教訓:對付叛亂分子的游擊戰術,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進行殘酷的滅絕戰爭。
他決定剝奪叛亂分子可以利用的任何資源,并毫不留情地消滅任何對叛亂表示同情的民眾。
因此,在他回到位于特爾諾沃的主營地后,穆罕默德立即命令他龐大的騎兵部隊在保加利亞展開一場大規模的毀滅的行動。
隨著穆罕默德的命令被執行,奧斯曼騎兵在保加利亞大地上橫沖直撞,以毫不留情的效率在叛軍的領地上進行燒殺搶掠。
村莊被燒毀,莊稼被毀,牲畜被屠殺。無助平民的尖叫聲在鄉村回蕩,他們祈求憐憫的呼聲卻無人理會。
奧斯曼人對婦女和兒童也毫不留情。
他們強奸、謀殺,毫無悔意,在保加利亞廣袤的鄉村留下一串串恐怖和毀滅的痕跡。
保加利亞的經濟剛從過去的掙扎和戰爭中恢復過來,現在又陷入了徹底的混亂,人民在寒冷而荒涼的冬天中飽受饑餓之苦,許多人被奧斯曼人殺害,更多的人死于寒冷和饑餓。
在三個月內,成千上萬的保加利亞人死亡,社會秩序和維系社會的結構臨近崩潰。
伊萬已成為保加利亞起義軍的領袖,他眼睜睜看著,隨著每一天的過去,起義軍的處境都在變得越來越嚴峻。
他的士兵們寒冷、士氣低落且饑餓;他們的補給日益減少,人數不斷減少,他們在保加利亞中部的地位也越來越危險。
過去幾年的軍事行動使伊萬成為了一位堅強果斷的領袖,他知道,面對奧斯曼人的壓倒性力量,讓士兵們投入與戰力遠超他們的奧斯曼軍正面作戰是徒勞的。
伊萬在給駐扎在多布魯賈叛軍基地的先知貝拉丁的信中坦承。
“我們無法再堅持多久了——奧斯曼人重新集結起強大的力量、他們的手段殘忍卻有效,我們的盟友也背棄了我們,我們無法在保加利亞中部的開闊地帶與奧斯曼軍隊抗衡。”
“我們必須重新集結到山區,拯救兄弟們的性命,積蓄力量,通過伏擊和游擊戰繼續與奧斯曼人周旋?!?
然而,局勢惡化得比伊萬預想的還要迅速。一名叛徒向奧斯曼人投降,并將起義軍主力的所在地這一關鍵信息泄露給了他們。
此次戰斗的奧斯曼指揮官、戰術素養優秀的年輕將領圖拉汗·貝伊迅速掌握了這一情報,并帶領軍隊發起了決定性攻擊。
盡管起義軍得到了警告,但仍被迫在開闊地帶迎戰奧斯曼主力軍隊,最終遭到重創,許多起義軍領袖和核心老兵戰死或被俘。
在伊萬的帶領下,幸免于難的起義軍疲憊不堪、士氣低落,開始了向多布魯賈山區撤退的漫長而艱難的旅程。
他們身后留下的是一片廢墟,無數人民淪為奴隸和乞丐。
當起義軍在寒冷的冬天退回多布魯賈時,他們的人數大幅減少,士氣低落。
而奧斯曼軍隊也開始從滿目瘡痍的保加利亞中部撤離,以休整和重新集結,他們留下的是一片廢墟和絕望的景象。
等到冰雪消融,春芽破土而出時,整個保加利亞中部的廣袤鄉村已空無一人,田野荒蕪,遺骸暴露在空氣中,空氣中彌漫著死亡與毀滅的沉重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