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新軍操練
- 帶著海宋返中原
- 墨文軒閣
- 2045字
- 2024-10-30 11:48:36
雖然姜才目前心態不穩,領不了新軍,但所謂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趙由航決定自己先頂上。
從最基礎的建軍開始,此番他為了嚴選兵員,讓尹玉親自監督入伍時的選拔事宜。
年齡必須低于二十七,身體素質須能達到負四十斤重甲后,半日行十五里的水準。
這要求對于民夫及廂軍而言相當高了,為了募此勇士,軍餉比禁軍一年高出十貫錢。
而此時一名禁軍的年花費在一百三十貫左右,那這一千名新軍年耗費也就是十四萬貫。
所謂日費斗金,莫過于此。
但也不是沒有進賬,比如此時尹玉就遞來了一份名冊道:“大王,呂宋廂軍易回得來的嚴業都在之上了。”
趙由航攤開看去,除去幾百貫現錢外,都是些食肆、客棧,甚至還有幾處零碎的田產。
這些都是廂軍經商賺來的錢,宋朝為了減輕軍餉負擔允許如此,名為易回。
“這錢一般是如何得來的?”趙由航問道,以前他的精力多用在宏觀戰場和藏拙上了,這些細枝末節不太清楚。
“除去正常的生意外,都是些上不得臺面的手段。”尹玉回答道。
“輕一些的,買來私絹,運作一下,以官絹賣出。”
趙由航眼皮一跳,這都能是輕的,不由得繼續追問道:“那重的呢?”
“重者要么買賣私鹽茶酒,要么置來紡機漆具等物,令軍中日夜勞作,產出商品以得利。”
趙由航心中嘆了口氣,難怪有些大宋軍隊一碰就碎,要是再如此下去,公司的萌芽說不定都得從這里迸發。
可若是直接去掉這易回,養軍又是件極為頭疼的事。
那一年十四萬貫的花費,可是在允許經商的基礎上估算的。
若是去掉易回再加上列裝火器的費用,怕是會蹦出筆天文數字。
“尹玉,你可知岳家軍是如何處理這事的?”有些無奈的趙由航決定借鑒前人經驗。
尹玉回憶了許久后道:“岳武穆下的易回由專人李啟負責打理,軍隊不得參與其中。”
“李啟專心商業,會定期將所得送至岳武穆處,岳武穆分文不取,皆用作軍需。”
趙由航眼前一亮,將兩者隔開各自運作,這倒是個好辦法,既有收入用作軍需,還能杜絕軍中商氣彌漫。
只是如此操作,太考驗最高將領的廉潔程度了,趙由航只好先將這易回攢在自己手里。
至于日后打算,或可作為官商運作,或時機合適、不再缺錢時廢除。
主意已定,趙由航決心施行,為防這專人渾水摸魚,還將后事的借貸記賬法搬了出來,好日后對賬。
什么會計等式,幾種費用如何歸納,有哪些常用科目等等……趙由航越寫越多。
尹玉看著筆下飛舞的趙由航目瞪口呆,大王這是在成書嗎?
“呼,此記賬法確實復雜,等我這幾日優化一番再實施,先去見見士卒吧。”
良久后,趙由航方才落筆,放棄了一口氣寫差不多的想法。
而此時天色已到了卯時,新軍操練已快結束了。
趙由航來到校場,眾人在亂糟糟的站隊行軍,時常能聽見親衛們的吼聲。
“哪是左,俺問你哪哪是左,昨日不是才教會你嗎!”
“還有你,給俺站繃直嘍,眼神不要四處亂瞟!”
看到這略顯熟悉的場景,趙由航發自內心的笑了笑。
此番他為了更好掌控新軍,從六十余名親衛中分出了二十人,作為正副百夫長。
趙由航告訴他們,想起當初自己是如何操練的他們,就按那套練兵的法子執行下去。
有些人說已經忘了,趙由航就讓他們自己組織內部學習。
大家你一言我一句的做補充,最后得出份總體步驟,交給趙由航過目批閱。
趙由航看著這章程,想起當初這還是陛下教給自己的。
自己當時為了彰顯自己是土生土長的大宋人,還象征性的對這練兵之法表達過不信任的態度。
不過無論過往怎樣,練兵就此開始,如今已是第五日。
親衛們很快發現了臺上的越王,連忙嚴肅起來并向軍內說及此事,希望他們配合些,給自己漲點臉。
結果這么一說,不少人悄悄側頭看向臺上,想見見越王長什么樣子。
這些小動作上面看的一清二楚,尹玉有些無奈道:“新軍剛立,還望大王見諒。”
“無妨,”趙由航看著臺下已經能拉著邁步的軍隊,還是較為滿意的。
“那是否將他們叫來訓話?”尹玉繼續提議道。
趙由航搖搖頭道:“剛操勞了一天,又等著用膳,誰會在乎高高在上的官老爺所說何事。”
尹玉只好作罷,下令全軍整隊用膳。
夕陽下,眾士卒借著集合的機會,紛紛望向那位神秘的越王,隨后就跑去吃飯了。對越王再好奇,也不如手里的飯香。
夜間,趙由航將各位百夫長叫至身邊,輪流匯報工作。
新軍這幾日還是有效果的,這些人身體素質本就不錯,只需將鄉間莽氣及廂軍痞氣磨掉,再多加操練,即為可戰之兵。
“新軍初立,困難頗多,這幾日諸位辛苦了,本月軍餉增發一半。”趙由航安撫眾人道:
“后續表現若仍能令我滿意,再加一半、按翻番發放,并輪休三天。”
眾人面添喜色,紛紛保證完成任務,并問起了后續安排。
趙由航呵呵笑道:“練兵之道,在于有張有弛,明日上午你們且做些活動,內部認識一番。”
眾人點點頭,當初越王訓他們時也是如此,照抄即可。
“至于下午呢,將你們這幾日覺得不錯的,可以成為基層軍官的苗子留下,其余人解散。”
“將這些人留下后,去教他們在地上寫字,就寫新軍二字,誰學會就放誰走,學不會就一直留著。”
見眾軍官點頭,趙由航繼續問道:“那我且問你們,明日要以何種表現,作為從他們中選拔軍官的依據呢?”
“誰先學會,就先令其當軍官!”一名百夫長搶答道。
“也要考慮平日的訓練表現,還是要以勇猛為主。”又有一人提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