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我不是成東青,我是俞敏洪(1)
- 在絕望中尋找希望:俞敏洪寫給迷茫不安的年輕人
- 俞敏洪
- 5173字
- 2015-01-20 11:55:05
電影很精彩,現實更殘酷
2013年5月,一部《中國合伙人》讓更多的中國年輕人了解了新東方。很多人都以為電影中的成東青就是我。然而,正如一部電影無法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呈現全部的生活現實一樣,一個被藝術化的電影角色也無法詮釋戲外主人公的人生。
我不是成東青,我是俞敏洪。成東青所展示的個性和現實中的我大大不同,我沒有他那么窩囊,也不是一個“把演講當作自己性生活”的人。
片中成東青是農村出身的土鱉,大學兩次落榜,第三次考上北大,畢業后申請前往美國繼續深造,三次被拒簽。他只有留在北大任教,卻又因私自在外授課,被校方發現,央求悔罪仍被除名。成東青只有偷偷在肯德基辦補習班,其獨特的自嘲教學法,卻漸漸吸引了不少學生。隨后他同孟曉駿和王陽創辦了“新夢想”外語培訓學校,成為眾多學子口中的“留學教父”。
我的故事是這樣的。
在兩次高考失利后,我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期間患病休學一年,畢業后留校擔任北京大學英語老師。1991年9月,我從北京大學辭職,進入民辦教育領域,先后在北京市一些民辦學校從事教學與管理工作。1993年11月16日,擔任校長。從最初的幾十個學生開始了新東方的創業過程。2001年成立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2006年9月7日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這些經歷我與成東青是相似的,但是這期間我所經歷的屈辱、孤獨、失敗以及創業的艱辛等等各種殘酷的現實與復雜的心境是電影藝術人物無法全然表現出來的。
在《中國合伙人》中,成東青為了能追到法律系的第一美女蘇梅,先是爬上電線桿制造浪漫,而后在未名湖中劃船表白,沒想到蘇梅為了拒絕他,跳入湖中并患上了肺炎。成東青在探望的時候染上了肺結核,休學一年。蘇梅隨后也拿到簽證前往美國繼續深造并留在美國,成東青創辦“新夢想”英語培訓學校后一直未婚,把“性生活奉獻給了演講”。
而回顧我的感情生活,卻要慘得多。在5年的大學生活中,我沒有談過戀愛。北大5年,沒有一個女孩子愛我。我們班最丑的女生都收到過情書,那就是我寫的。直到大學畢業后一年,我才開始第一次戀愛,認識了我現在的妻子,妻子的嘮叨也是我棄教從商的一個因素。我的一些朋友掙到了更多的錢,我妻子希望我也能更成功。她覺得,與他們相比,我是個失敗者。
上世紀80年代末,出國潮最熱的時候,成東青和哥們兒都希望在大學畢業后前往美國讀書,孟曉駿毫無意外地順利拿到簽證,農村出身的成東青則被拒簽,“美國人民暫時不需要你”。隨后的幾年,成東青又兩次被美國拒簽。
現實情況是,我在北大本科畢業后,就被多所美國大學錄取,但沒有一所給我提供獎學金。我沒有那么多錢。如果有人給我獎學金,學什么我都愿意,學宗教也行。我為了攢足去美國讀書的錢,才在業余時間當家教,最后建立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
電影很精彩,現實更殘酷。不管我和電影中的成東青有多少異同,我們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質:自強不息、積極上進、擁有夢想,不管生活多么艱難都一如既往充滿希望。
電影中成東青曾經說過一句話:夢想是讓你一直堅持、覺得特別幸福的事兒。我覺得夢想是將來回憶時讓你熱淚盈眶的事兒。
無論是成東青還是我,我想我們只是千千萬萬個奮斗者的縮影,希望你能從成東青的故事里,從我的人生感悟中,獲得不斷向前不斷向上的動力。
我不是傳奇人物
所謂傳奇人物,只是做了一般人認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我不是一個傳奇人物。我覺得人們以及大眾傳媒對于傳奇人物的定義不對,只要一個人做了一點點事情,就被冠以“傳奇人物”的頭銜。我覺得傳奇人物應該指違反了物理或化學定律還在那里自由自在生活的人。
如果一個人從15層高的樓上縱身一躍掉到了地上,摔死了或摔傷了,就不是傳奇人物;如果他飛起來了,或者輕松落地,就是傳奇人物。我見過很多被封為傳奇人物的人,沒有覺得他們有什么傳奇的地方。很多人只是認認真真比別人多做了一點事情,或者做事的方式獨特了一些,就被叫作傳奇人物了。其實,他們只是比常人更加努力和用心一點,做出了一般人認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
也有很多媒體稱我為傳奇人物,我聽了覺得好笑,因為我覺得自己再普通不過,甚至覺得自己很笨,因為我從小到大成績都很一般。做成新東方也是慢慢磨出來的。因為大腦不夠用,只能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所以新東方就起來了。新東方也沒有太多的創意,只是認認真真地教學生,學生就來了。我自己很普通,1歲到18歲在農村,農活干得不錯;18歲到北大學習;30歲從北大辭職,隨后成立了新東方學校,然后就一直干到今天。和大家一樣,每天吃三頓飯,晚上也睡覺。不同的是可能很多人干一件事久了就煩了,我不煩,我干一件事干得越久越來勁,所以到今天,我還在對學生不亦樂乎地重復昨天的故事。
我從來沒有當過冠軍
我的體育成績不太好,尤其是我年輕的時候,任何一項體育運動我都沒有得過名次,從跑步到乒乓球到籃球。現在我有一些體育運動方面的愛好,但只是愛好而已,從來不和別人比賽。我喜歡騎馬,而且騎得相當不錯,可以和草原牧民在一塊兒跑。我喜歡滑雪,不僅會滑雙板,而且會滑單板。我的單板是在42歲開始學的,三年后就滑得相當不錯了。
我身上有挑戰的勇氣,但是從來沒有把事情做到過第一名。不單在體育上我沒有得過第一名,在學習上我也沒有得過第一。我從小學到中學一般能混到20名左右,算是班內的中等水平,但是北大畢業的時候,我是全班倒數第五,這是一個悲催的結局。
我也得過獎狀,是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時候,得的獎狀都是千篇一律的稱號——“勞動能手”。我在14歲時就獲得了“插秧能手”的榮譽稱號,后來又獲得了“優秀手扶拖拉機手”的稱號。
我更傾向于把冠軍定義為一種精神狀態。只有具備冠軍的精神狀態,我們才能像冠軍一樣走路,像冠軍一樣昂起頭挺起胸,一輩子都雄赳赳氣昂昂。我認為能否對得起自己的一輩子,是一個你到底有沒有勇氣繼續走下去的問題:有沒有勇氣在別人諷刺你、打擊你的時候走下去;有沒有勇氣在整個社會都看不起你的時候依然走下去。在你走下去的同時,有沒有一個目標值得你去迎接挑戰,值得你去闖蕩,值得你去攀登。歸根到底,冠軍精神是一種永不言敗的精神。
當你站在失敗者的累累尸骨面前,依然不愿意低頭;當你摔倒了一萬次,在一萬零一次的時候你還要倔強地爬起來——你就是冠軍!
當你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朝著一個目標持久地做一件事情,就會感到你心也寬了,地也寬了,天也寬了。各個領域都有冠軍,像陳景潤、聶衛平都在自己的領域成了冠軍。很多企業家,不管是李彥宏還是馬云,不管是牛根生還是江南春,他們在自己的領域也都是冠軍。很多文學家,不管是賈平凹還是陳忠實,當他們寫出一部受歡迎的深刻作品,他們就是冠軍。而不管是錢鐘書還是朱光潛,他們也都是冠軍。
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任何一個冠軍在未來都有可能被人超越,任何人跑出的速度在未來都有可能被另外一個人超越。但是,任何一個人的精神是另外一個人不可能取代的。每個人的精神都是一種人格、一種特質,一種勇氣。當你擁有這種精神,這個世界上就一定會有你的位置和地盤,或者說一定會有你前進的方向。
我覺得這就是冠軍!
我的錢打算怎么花
常常有人問我:“新東方上市之后,你的那些錢怎么辦?”
首先,我不算很有錢。其次,我還在拼命多賺錢,這就是我現在拼命做新東方的原因之一。如果股票真的可以變成現金,我一定要給這些錢一個說法,這樣我才能給我的生命一個很好的交代。交代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給自己買游艇,可以留給子女,交完國家的稅后,個人的錢怎么使用都無可厚非。但是重要的是意義,這是北大人的臭毛病,有了錢也不敢說錢,花錢也要尋找意義,因而花錢也不輕松。
當然,我也有自己輕松的花錢方式。第一,我要走遍世界,坐著飛機的經濟艙也行,徒步旅行也行,但絕對不是奢華的旅行。還有就是要買很多書,有一所合適的房子可以裝這些書,讓自己年老的時候看到這些書覺得很滿足。還希望給自己的孩子留下足夠的學費和一段時間的生活費。這是我給自己的第一個交代。
我的第二個交代也是現在正在做的,就是每年能支持一些貧困的大學生完成學業,幫他們交學費。我定了一個10年計劃,并且錢已經交給了團中央,因為我自己找不到一千個學生。剛好團中央有一個“中國大學生五四獎勵基金”,我就把錢捐給它了。我的要求就是每年拿到受捐助的學生名單,這樣我就可以打電話確認錢有沒有給學生。
第三個交代是我自己一生的夢想——辦一所私立大學。我的目標是慢慢做,采用的模式是世界上已被證實的私立大學模式,即基金會管理的模式。我把剩下來的錢捐到私立大學基金會,然后進行資本運作,讓錢越來越多,用這個錢去幫貧困學生付學費,去邀請世界級的好教授。這樣能讓學生真正享受到良好的、免費的教育。如果將來我真有這樣的機會,希望能成就一所優秀的私立大學。中國未來的歷史,尤其是教育歷史,如果沒有私立大學這一環,會是非常遺憾的。雖然公立大學如北大、清華已經是世界頂級大學,但我覺得這還不夠。而且,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大學,如果競爭對手僅僅是公立大學,還缺乏一些挑戰。私立大學會像狼一樣跟在北大、清華后面,把它們的發展速度提起來。
我這輩子不一定能完成這樣的使命,但是只要有理想,去為這一理想而奮斗,我的生命就會有意義。結果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曾國藩的那句話我非常認同,他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獲”。
這就是我的歸宿。
成功帶給人的是虛幻
常常有人問我關于成功的問題。
我從來不認為我是成功的,所以我通常不太愿意講成功。如果說我取得了成功,也僅僅是因為我在某一點上取得了一點成績而已。說任何一個活著的人成功都有些言之過早。原因很簡單,任何一個活著的人,他的生命還要繼續,他的未來沒有任何人可以預料到。再堅強的人,也無法預料未來他的精神是不是會有崩潰的一天;再脆弱的人,也無法預料他是不是會有變得堅強的一天。有不少人曾被媒體贊揚吹捧,最后卻突然遭媒體曝光諸多負面新聞;有不少人曾受到歷史的質疑,但最后被證明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對我們來說,成功很簡單,就是不斷地向前走。
有一次,我在耶魯大學的校園里看到一個學生的T-shirt背后用大大的紅色字寫了一句話叫“Success is Never Final”,就是說成功無止境。曹雪芹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時代都會承認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牛頓是成功的,因為不管哪個國家都會承認牛頓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這些人死了以后蓋棺論定了,可以去論成功。這就是活著的人不能講成功的原因。
常常有人說:“俞老師,你做新東方是成功的。”我說:“錯了,新東方是每天都在做事情,而且努力把事情做好,但是不能叫成功。”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對于一個老百姓來說,買一斤豬肉,和家人分享一頓簡單的晚餐,也許這就是成功。但對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人來說,成功和失敗都得由社會去評價,這對我來說是非常巨大的壓力。人們不斷夸獎你是成功者,但這成功的背后可能預示著一個大大的失敗。比如新東方成了一個教育集團,每年培訓200多萬學生,還成了美國證券交易所最好的上市公司,哈佛大學還把新東方的事例做成了MBA教學案例,所有這些表面上看都是成功的。但這一切的背后,我面對的壓力和社會對我提出的要求是非同一般的。現在大部分人都在用贊揚的口吻說新東方,但是如果有一天新東方倒閉了呢,突然沒有了呢?哈佛大學的案例肯定還在,只不過變成了“新東方是怎么做倒閉的”,繼續供大家研究。
我在這個位置上,任何一個失敗,都可能被無限放大,任何一個成功也可能被無限放大,因此它就不再真實。面對不真實的東西,作為當事人,我就一定要有冷靜和充分的認識。如果我真人模狗樣地把自己當成功人士我就完蛋了。一定要把自己看成一個普通人。理由非常簡單,我考慮到了新東方失敗的那一天,或者說我被社會當作反面教材的那一天,我能用什么樣的心態來面對這樣的現實,實際上這就體現了我有沒有冠軍的素質。
我覺得經歷了這么多事情,我應該擁有這樣的素質。如果那一天到了,我會怎么樣,我其實不知道,但是我現在有這樣的心態做這樣的準備。如果新東方倒閉了,我還會來繼續為大家講述新東方的故事,只不過講的題目換成“我是如何把新東方做沒了的”。這個話題對大家的教益應該要大得多。
只有從失敗中、從錯誤中人們才能得到真正的經驗和教訓,成功帶來的只是一種被包裹的虛幻。一件事做得很順利并不能叫作成功;如果面對一大堆失敗的尸骨,你還敢挺胸昂頭向前走,這才叫成功。所以,大家要記住,成功是沒有止境的。
目前整個社會對成功的看法是很淺薄的。當人們有錢的時候,沒有人會問這個錢是怎么來的,只會覺得有錢就是成功,所以富豪榜出來后,如果你在榜上,人們或多或少會認為你這個人很厲害。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說只是衡量成功的標準之一,但它不是一個絕對的標準。假如我們都以財富作為成功的標準,未來就可能會迷失在錢眼里,丟了自己的靈魂和精神。
名聲也經常被當作成功的標準。